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103207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最新汇总 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在此分享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二、谈话导入(

2、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三、学习新课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2

3、、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四、巩固练习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4、出示我国行政区

4、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1)厦门在北京的方向(2)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3)北京的东南方有省市。五、全课小结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二篇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导学重难点引

5、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学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学过。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

6、形有什么联系?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四、巩固运用(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3)让有能力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五、课堂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

7、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

8、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四、回顾整理反

9、思提升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四篇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

10、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二、探究新知1、教学面积的意义。(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3)总结面积的意义。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

11、半部分:面积)2、认识面积单位。(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3)带着问题自学。提问: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12、。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四、思维训练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板书设计: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感知中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1

13、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这些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3、情感目标: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了解数学和价值,对数学产生求知欲,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2、使学生

14、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出了一位航天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聂海胜)同学们看他来了(出示聂海胜出征时图片和时刻)这是聂海胜和他的同伴即将出征飞天的时刻,这是几时几分呢?(指生认时间)师:在7时35分,聂海胜和队友挥手告别祖国和家人,满怀豪情和信心进入飞船,(课件出示飞船即将发射升空的图片和时刻)这是什么时间呢?师:英雄已准备就绪,飞船要点火升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飞船点火前倒计时录像,30秒准备,20秒准备,10、92、1,点火)师:在刚才的情景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

15、用到比时、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时间”看似司空见惯,可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用学生熟悉和崇拜的家乡英雄聂海胜作为开课的引子,由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自然过渡到新课题,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时间观念做下铺垫。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1秒。师:秒虽然是计量短暂时间的单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大的作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秒呢?(马路上红绿灯、运动员赛跑计时等等)设计意图:数学服

16、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找一找生活中的秒,让学生感受秒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秒在生活中有它存在的作用。师:秒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用什么来计量秒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各种计录秒的钟表。认识秒针,发现秒针的特点。(钟面上三根针中秒针又细又长,秒针走得最快)师:观察钟表,说说你能发现哪些有关秒的知识?(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秒针走1小格是1秒)课件展示秒针走1小格,这是多长时间?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1,这是几秒?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6,这是几秒?课件展示秒针从1走到5,是几秒?怎样想的?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5还多2小格,是几秒?课件展示秒针从6走到11还多3小格,是几秒?课件展示从

17、12走到12,是几秒?学生活动:同学两两合作,一生拨动秒针,另一生说时间,然后互换。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重要途径。感知1秒,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通过多媒体展示秒针的走动,认识几秒的时间,让学生互动操作认识秒。多种体验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概念2、认识1分=60秒。师:我们已经知道秒会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是几秒呢?小组合作:观察钟表,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指生说。得出结论: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1分=60秒。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获得,必

18、须建立在自己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观察钟表发现分和秒的关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是一项有价值的操作和思考活动三、活动体验,感受时间珍贵1、感受1秒师:1秒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体验一下。(课件播放秒针走1秒的时间)你有什么感想呢?师:1秒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师播放1秒时间,生试做。)生汇报自己1秒钟能完成什么?师:1秒钟我们眨一下眼睛、拍下手、读一句话等等,那么在生活生产中1秒钟又可以做些什么呢?课件:1秒钟里,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蜂鸟振翅55次,植物中生长最快的竹子长10微米三峡电站1秒钟可发电2700千瓦时,汽车1秒钟奔跑20米,神舟六号飞船1秒飞行7。8千米,1秒钟里

19、,全球植树造林的面积约1414平方米师:观看了生活中的1秒钟,你又有什么感想呢?2、体验1分钟。师:1秒钟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不能小瞧这短暂的时间。那么1分钟有多长呢?我们来体验一下。(师播放1分钟时间的滴答声,生静静观察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游戏活动:尝试1分钟记忆词语。比一比谁记得多。设计意图: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感受短暂时间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1秒钟、1分钟虽然短暂,但是十分珍贵,是点滴的分、秒构成了时间的长流,只要我们用心,同样可以在自己的学习时间里创造奇迹。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四、联系实际,巩固拓展1、小小裁判员前不久学校举行了运动会,这是三年

20、级四位男同学50米跑的成绩三年级组男生50米跑成绩统计表老师想请你们来当小小裁判员,评判一下谁是冠军,并说说你的理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间单位,我会用。小华每天睡9个(),每天看动画片30()小亮吃饭用了20(),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小明跑50米用了12(),跳绳10下大约用7()一节课的时间是40(),做眼保健操大约是5()3、练习十四第6题,填写适合的时间单位:4、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认识时间家庭中的一位小成员秒,感受到了时间的重要,在这四十分钟里,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梳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升华思维,提高思考能力,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作业: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找一找在生活中,1秒可以做些什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