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034582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 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1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当你在端午节的那一天走在大街上时,到处可以闻到粽子的香味。每到那个时候,我便会一口气吃掉两三个,可尽管那样,我还是不知足地埋怨说:“如果天天都是端午节该都好啊!那我就可以天天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上个星期日早晨,我看见家里的冰箱内有许多粽子,便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早饭吃粽子吧!“妈妈听后,欣然同意了我的请求。一会儿,妈妈让我把粽子拿出来解冻,我拿出粽子仔细端详着,粽子的外面穿了几层军绿色的大衣,衣服外面还系了一根腰带,呈三角形。这时,我就好奇地问妈妈,粽子是怎么裹的?妈妈说道:“首先要把糯米浸泡在水里

2、,让它膨胀,同时把芦叶浸泡在水里,这样才有韧性。过半个小时,把水全部倒掉,拿四五片芦叶,卷成圆锥形,在里面装三勺左右糯米,然后用芦叶将上面封闭,再用绳子紧紧地扎住,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好了。”不一会儿,粽子外面的冰块就溶化了,妈妈在锅里倒了一些水,打开了煤气灶,等水热了的时候,妈妈将粽子一个个的放到锅里,仿佛要让它们洗一次热水澡,粽子宝宝们好像也很乐意,乖乖地入了锅。大约过了十分钟,粽子便可以吃了,我顿时感到香气扑鼻,令我垂涎欲滴。我拿出粽子,把其中最大的一个粽子的腰带解开了,脱去了它的外衣。这时,一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我真想咬它一口,可我还是拿给了爸爸,然后又剥了一个给了妈妈。他们都不停

3、也称赞说:“好吃、好吃。”最后我也剥了一个吃了起来,可真香,有糯米香、有花生香、有咸肉香,还是芦叶香。当我将一个吃完时,手上、脸上都沾有糯米,活像一个“大花猫”。香,粽子可真香!明天我还要吃粽子。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2端午节佩戴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简称。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端午节佩戴香荷包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国民以“简棕”(即竹简贮米)投入汨罗江祭奠屈原,使鱼不损伤其遗体;又据初学记中记载:汉光武年间,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官名)对他妻子托梦说:“你们祭祀的东西,被江中蛟龙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蛟龙最害怕这两样东西”。于是其妻就

4、用竹简制粽,并缠上五色丝线投入江中。后来世代相传,发展为端午节食品及五色丝线缠粽子的民风民俗。到后来,人们又用五色彩线缠、绣各种各样的香荷包,这种古俗愈演愈烈,据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描写:“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又如:红楼梦书中写道:“(宝玉)因忙把衣解了,从里面衣襟上将所系的荷包解了下来。”这里的香囊、荷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端午节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义辟邪、熏香、定情物不免也夹杂在其中。元代杂剧就提到这种香荷包,让驰聘疆场的武士佩戴在身边,是用来装针线的,大的像钱包,小的似手袋。我国古俗佩戴香荷包历史悠久,它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据礼记内则记载:“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男女未

5、冠笄者,咸盥漱、栉纵拂髦、忽角衿缨,皆佩容臭。”这里所说的“衿缨”是编结的香囊;“容臭”是指香囊中的香物。这段文字记载说明周代年轻人在父母与舅姑处时,随身佩戴香荷包(香囊),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礼仪,也说出了那时的香荷包尚无装饰意义。在我省许多城乡,尤其是西峡,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总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并举办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耐人寻味的民俗活动。特别是这天,大人小孩都佩戴各色丝绸,精工制作成的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香囊戴于身上、腰间,娃娃们都要带上布制的肚兜,人们认为这些布制吉祥物都有灵气,都具有保护子孙平安成长的特性,因此,在端午节这天佩戴香囊,受到人们喜爱和,香荷包都是采用彩色绸缎或

6、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它们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再穿上银珠光片之类,看上去珠光宝气,诱人喜爱。有些巧手把许多小香包串起来,组合成很有趣的“八仙过海”、“鱼儿钻莲”、“老鼠啃葡萄”、“狮子滚绣球”、“猴娃啃桃”、“虎踏五毒”、“驱五毒簸箕”、“艾虎”。在端午节早晨,大人要把这些香荷包给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小动物可以祛病除恶,祈福降寿。随着历史的演变,祛病求福的观念渐渐淡化,而这制作精湛的艺术品的风俗却保存了下来,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3“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7、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写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等民族地区。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喂饱鱼蛟虾蟹,让它们不去吃屈原的尸体。在我们水乡建湖,至今也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奶奶都会从河边采来新鲜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放在水里煮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晒干。一切都准备好后,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

8、每次她都洗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就这样一个个粽子“宝宝“就诞生了!那些穿着绿衣的粽子在锅里煮着,还没出锅,空气中就已飘荡着苇叶的清香。每次我都会忍不住抓起一个就吃起来。端午节前夕,奶奶还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或柜子上。妈妈便要替我佩戴五颜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我爱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七嘴八舌端午节作文4“5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是的,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传闻在古时候诗人屈原投江时,大家怕他的

9、尸体被鱼吃掉,所以包了很多粽子偷到江中。怪不能,我一想到端午节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只香香的粽子来。今天,姥姥包了我最爱吃的大肉粽,可香啦!刚开始,姥姥端来了一盆加好调料的生糯米。那些洁白的糯米在加完调味料之后,一下子变成了咖啡色,仿佛掉进了染缸一样。接着,姥姥把浸泡好的碧绿的粽叶卷成一个像漏斗一样的小桶,然后,塞上糯米再放上两片长长的精肉,在洒上一层糯米包起来,用白色棉绳将粽子扎好,一个大肉粽就完成了。粽子外表挺有趣的的:一个全方面立体的三角状,再配上缠来又缠去的棉绳,就犹如被绑架了似的,真搞笑!姥姥把粽子都放进了锅里煮,我可急了,想立刻吃吃看。在粽子被放进锅里不到半个小时时,我便问:“奶奶,什么

10、时间好?”“刚刚放进来如何会熟啊!”姥姥说。我在姥姥家走来走去,总想找点什么乐子来打发煮粽子的时间。过了许久,我在看电视,一阵阵粽香流进了我的鼻子,我连忙跑过去让姥姥给我拆一个。拆开粽叶时,那一粒一粒糯米跳进了我的眼帘,那些糯米煮过后披上了一件油亮油亮的衣服,看着就叫人流口水,于是我咬下了一大口,肉也又熟又香!嗯。这是我吃到过的吃的粽子了!此外,你还不了解端午节有其他名字吧!我来对你说。端午节又被叫做午日节、5月节、浴兰节和诗人节,名字海量,是中国人民从古到今天以来古老的传统文化。端午节还要挂香囊避邪,不久前就有人送我了一个,那是一个红色的前面绣有红“福”字的香囊,很漂亮,凑近鼻子闻闻,哎呀!一阵又难闻有刺鼻的中药味冒了出来,虽然这种气味难以入鼻,但母亲对我说这种香味啊能驱虫赶蚊,所以我一直放在床边。到了吃晚饭时,大家家,姥姥老两口和舅舅家一块围坐在餐桌周围,有说有笑地吃着饭,热闹又温馨!最后我拎着一大串被姥姥扎起来的大肉粽,高兴地回家了。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二千多年来一直传承下来的传统,就让大家一块用快乐和粽香来记住这个端午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