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036510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目的意义油松广泛分布于全国14个省区,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重要针叶造林树种,材质好、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是不可取代的用材兼防护林品种。在我省的白龙江、洸河、小陇山、关山、西秦岭、康南、子午岭、哈思山、连城等林区都有油松林分布。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人工林面积逐年增加,伴随着苗木、种子需求的日益增长种苗产业也逐渐兴盛起来。但近几年来,油松种实害虫再度猖獗发生,致使油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据有关调查显示,部分油松良种基地因受种实害虫的影响,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确保甘肃省油松良种基地及产种区的种

2、子产量,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对油松种实害虫进行了连续防治,掌握了油松球果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并对DB62/T17422008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以下简称2008规程)进行修订。二、修订背景及必要性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8年10月14日发布,2008年10月25日实施,主要从油松种实害虫的种类、危害期和危害特点、虫情调查、综合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阐述和规定,但距今已有12年,虽然种实害虫的种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种实害虫对药物抗性的逐渐增强,部分药物因为毒性大、农药残留问题影响环境等原因

3、已经禁止使用,所以2008规程中的部分内容,尤其是防治药物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生产的需要,且适用范围只在庆阳市,局限性太大,对全省范围内种实害虫的防治意义不大,修订工作势在必行。三、修订过程2020年12月,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牵头申请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立项,后经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庆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荐,省林业和草原局同意,报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2021年4月2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2021年度第1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编号:2021-T-004),批准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制订。依据标准修订的背景和必要性,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

4、局、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相关人员组成标准修订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任务。标准修订依托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部分林场近40年的生产实践,以及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经验,不断加强总结、讨论与整理,在进行相关试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手开展标准修订工作。四、修订标准的依据1、本标准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2、本标准参照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DB62/T17422008),在尊重原制定者意愿和科研成果的前提下进行编写。3、在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3个分局范围内设置监测点15个,对虫害发

5、生的时间、虫害种类、危害状况及害虫的生活史进行观测记录;设置防治试验点10个,采取各类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使用不同的设备、器材、药物和目标生物,进行防治试验,总结出最优防治方法。五、本标准关键技术简要说明本标准关键技术有:1、种实害虫种类主要是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margarotana(Heinemann)、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Ragonot和微红稍斑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2、危害期和危害特点油松种实害虫危害期一般在5月至10月份,而以5、6月份最为集中。5月上、中旬当油松开花授粉时,正是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初孵期和松果梢斑螟

6、越冬幼虫危害期。油松球果小卷蛾初龄幼虫5月上旬6月上旬先取食当年生球花和嫩枝,后转入2年生球果危害,取食鳞片基部和种子,幼虫老熟后即吐丝坠地,在枯枝落叶层、杂草丛中及松土层内结茧化蛹。当年生球花受害后,提前枯干脱落;2年生球果受害后,一般仍不脱落,其蛀孔多位于球果下面的中部和端部,孔口小,形状不规则。果梢斑螟初龄幼虫在受害球果内或当年生嫩梢内拉网越冬,5月中旬转移到健康的2年生球果及当年生枝梢内危害。被害球果的基部有大而圆的蛀孔,并常附有以丝粘连松脂的覆盖物,球果内虫道呈“S”形。微红梢斑螟幼虫在被害枝梢和球果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主要危害松梢和2年生球果,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主要蛀害

7、0.8cm1.0cm的嫩梢,从梢的中部蛀入,蛀口圆形,蛀道内壁光滑,蛀口外及蛀道内堆有大量蛀屑及粪便。3、虫害调查方法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后。幼虫开始活动后,在油松纯林或混交林内,根据种实害虫发生历史分布状况,综合环境、地形、交通、结实状况等因素,科学设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线路。随机选取60株样木,调查种实害虫危害情况,计算有虫株率。在球果害虫发生区,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以小班为单位,在种实害虫发生区内设置面积不小于0.2hm2的标准地若干块,标准地累计面积应不少于种实害虫发生区面积的3%。采用“Z”字形取样法,在标准地内抽取结实油松30株作为样木,标准地内样木少于30株的应全部调查

8、。将样木树冠分成上中下3层及南北两半,共6个取样区,每个取样区最少采摘1枚球果,球果总数不少于180枚。逐个解剖球果调查被害状,计算球果被害率。球果被害率计算方法为:球果被害率(x)%=(被害球果数/球果总数)xl00%o4、综合防治措施(1)营林措施营造油松一栋类、油松一械类、油松一阔叶混交林,从根本上杜绝种实害虫的大面积发生。(2)物理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置诱虫灯和性激素诱捕器,诱杀种实害虫成虫。于6月上、中旬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大部分侵入球果后至老熟幼虫开始脱果前,采集虫害球果。10月份结合采种,将虫害球果全部采回,集中在可控区域内,利用寄生的天敌控制来年的危害。冬季或早春剪除干枯的虫害

9、果枝,集中堆放在深坑内,周围洒上农药,既可防止松果梢斑螟越冬幼虫的逃走,又有利于其内寄生天敌安全返回林间。(3)生物防治喷洒生物制剂,保护利用寄生蜂等进行防治。(4)化学防治5月上旬至7月中旬,根据防治面积采用不同规格型号的喷雾器或弥雾机,用2.5%澳氟菊酉旨微乳剂400800倍液;或用20%杀虫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或用24%甲氧虫酰腓悬浮剂2000-2400倍液;或用20%杀铃腺悬浮剂30004000倍液喷施整株,以药液不下滴为准。在地形复杂或人员难以通行地段可是采用灭幼服烟剂15.0kg20.0kg/hm2,或1.2%烟碱苦参碱烟剂15.0kg22.5kg/hm2进行防治。施药地段

10、在显著位置树立警示牌,禁止人畜入内。施药人员在打药时必须戴防毒口罩,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鞋袜。工作后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和漱口。用药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器械,清洗的污水要妥善处理。5、档案管理防治结束后,将调查的记录、数据、标本、影像资料整理归档;将防治过程的记录、数据、影像资料整理归档;将防治效果资料整理归档;同时整理留存电子档案。六、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是结合地方实际和科学研究成果制定出来的,该标准的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七、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本标准形成初稿,并报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后,及时征求甘

11、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及庆阳市林木病虫检疫防治站、平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天水市秦州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临夏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等13个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共征求到各方意见76条,经过标准起草小组的研究和讨论,认为其中60条意见对本标准有指导意义予以采纳,并严格按照意见内容对照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送审稿。平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没有修改意见。以上征求意见中无重大意见分歧。八、实施该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本标准规范性强,建议发布实施后,相关部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加强标准的执行力度,做到标准生产、规范生产,发挥标准在林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林业部门要严格按照标准条款,指导在油松种实害虫防治过程中更加规范化,以提高良种品质。同时我局也会在今后的不断试验验证中加强对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以便后期标准的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