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047193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1近来工作挺忙的,思绪也跟着忙碌起来,甚觉脑子异常兴奋,在夜深人静之时,不觉读书兴发,随心翻阅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使读了起来,过去多次读过此文,并在上面画了不少圈和杠,但仍未嚼透,现读起来颇有感触,其中体现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例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作者不仅把道理讲得非常透彻,而且学以致用。他使我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读书要读懂别人,首先要读懂自己,只有读懂自己,才能自知之明,也才能真正读懂别人。从文中得知, 邹忌这个人还真是有点自知之明,自觉不如徐公长得帅,然而,妻妄却说他帅。邹“暮寝而思之”,悟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2、也;妄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一番自我省思,则很有自觉性和哲理性,在这一点上自觉不如,往往自以为是的多,自以为非的少,尤其是当人夸己时常常沾沾自喜,说明自己还缺少自知之明,没有真正读懂自己。邹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因妻妄和客人的赞美而昏昏然、飘飘然,而是看到了她们的动机和偏见。依我看,邹忌真正读懂了自己,正因为这样他才有可能读懂齐王。邹忌正是从评议闺房琐事入题,顺势向齐王进势,这也正是邹忌的高明之处。邹曰则“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庭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类,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进而使得齐王从邹忌不因他人奉承而不受蒙蔽一事中受到启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复

3、杂关系。此后,齐王听了邹忌的劝告,不因权势而堵塞言路,“悬尝纳谏”。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并没有读懂自己,何以不少人往往因别人的奉承而昏昏然,因上级的表扬而飘飘然。有的人听到一点恭维话便忘乎所以,而听到一点逆耳之言,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对于这些沉醉于阿谀奉承之中的人们,难道不需要用邹忌的哲理启蒙启蒙吗?!在一些公务人员中,有的人真的不如古人,明明知道自己身上的毛病,就是不承认,躲躲闪闪,文过饰非;有的爱吹不爱批,听到一点批评,便火冒三丈;更有甚者,有的仗势欺人,对敢于批评的人穿“小鞋”,甚至打击报复,这种人最终难免要垮台!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2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忽然就想到了与人提建议之难,给人提

4、意见之难;听到别人合理化建议之难,听到别人意见之难。邹忌为了给齐王提意见,为了使齐王接受自己的建议,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挖空心思,处心积虑,他最终发现了一条既能让齐王接受自己的建议,又不致触犯齐王的好方法,就是用讽喻的方法,用自己的家事说国事,最终让齐王接受了自己的建议。邹忌是齐王的相,处于同一阶层,或者用通俗的话说,是同一绳子上的蚂蚱,是上了同一条贼船上的两个人,船翻了,谁也跑不了。面对战国时代各国诸侯虎视眈眈的形势,他了解齐国所存在的问题,他深知自己的重要地位,也深知自己的处境:必须富国强兵,自己才能坐稳相位,永享富贵;否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跟齐王提意见,无疑于老虎头上蹭痒,有极大的风

5、险。邹忌是非常聪明的。比干剖心,伍子胥自尽,屈原被逐,终投汨罗江而死,和氏献玉而被刖足,韩非子作说难。这些人用心不可谓不忠,但却结局悲惨。尽管所处的时代可能不同,但相似的事情,当时的社会不可能没有,他不会不知道,也不可能想不到。所以他必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最终他成功了。齐国国富兵强,战胜敌人于朝廷。他成功了,齐国国富民强,他坐稳了相位;齐王也成功了,齐国国富民强,“战胜于朝廷”。但另一个国君就没有这么幸运,他就是宋昭公,据他自己说:“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卫之人无不曰:吾君丽者。”终至于丧国弃家,到了边境才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他身边没有邹忌,邹忌是一个明白人,他懂得自己和

6、国家的关系。如果邹忌是一个与齐国与齐王毫不相干的人,他会这么做吗?别人的是非成败与自己毫无干系,给人家提意见是为了别人好,但人家并不一定领情,况且在生活中一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不是就暴跳如雷的人多了。给别人提意见虽然没有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风险,但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却惹得别人暴跳如雷,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呢?吃饱了撑得!何必呢?另一个方面,为了给一个与自己毫无干系的人提意见,为了既不触怒对方,又让对方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挖空心思、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划得来吗?由此,许多人不愿给别人提意见;由此,许多人听不到别人的意见。我们的汉字中“龙”与“聋”同音,是不是就是告诫统治者要注意一些问题呢?在我国的

7、历史上,有多少“龙”变“聋”最终变成虫或者变成红烧鲤鱼的事情呢?当然,也可能有一些人能力特别强,能够独当一面,处理很多事情,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一个人的见识必竟有限,他虽然能够正确处理很多事情,然而却不可能在处理所有事情的时候都面面俱到,都考虑得非常周全,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以即使能力特别强的人仍然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全面认识,全面分析,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于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意见,就成为我们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如何对待别人的意见呢?我觉得:第一,对于给自己提意见的人,不管人家提的意见对不对,都应该虚心听取,都应该表示感谢,人家并不是

8、吃饱了撑得。这样就让人有了成就感,这一次虽然没起到好的作用,但下次,他有什么好的建议,他还会毫无保留、慷慨大方地告诉你的;第二,对于给自己提的意见,不管是发自肺腑的,还是别有用心的,自己都应该认真对待:自己认为有道理就认真接受,没道理就一笑了之。另外,还可以从反面去理解,反思自己的不妥之处。要知道,有时候,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让别人刚张开的嘴巴闭上,永远不会再对你说一个“不”字,你就再也不会听到一句逆耳忠言了。因此,当别人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时,我们大可不必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只有这样,我们所做的事,才能做得更好,更完善。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美国一个州的州长给一个在美国访问时对他们

9、道旁绿化植物提出建议的但是现在已经回国了的我国的公民表示感谢,并向他解释为什么不采用他的建议的理由。我们难道不能思考一下美国的发达和这件事的关系吗?什么是群策群力?我们往往仅仅挂在嘴上而难以落实。我们不崇洋媚外,不学习美国人,难道我们不能学一学我们的先人吗?我们的政府领导尤其需要像齐王那样做,因为,个人不接受正确的意见,害的仅仅是一个人,而一个政府领导如果不接受正确的意见,受害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人了。这一点对于政府领导很重要,反过来对于一个人来说怎样呢?政府领导犯了错,有人替他承担后果,我们犯了错,谁替我们来“付帐”呢?不是吗?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3学完这篇课文,我对邹忌和齐威王的敬佩之情油然

10、而生。对于邹忌,我敬佩他的谦逊,佩服他的勇气,在众人的夸奖声中,他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客观的亲自去分析评价他自己,他对于这件事情的理智的判断和睿智的分析,让我折服;另一方面,他作为一个臣子,敢于去逆龙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居然“逆”的那么精彩!自古以来,敢于直谏的臣子,许多都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比干被挖心而死,屈原被放逐而邹忌,他仍然勇于去谏,而且又运用了他的语言的艺术,“讽”谏齐王,让我不得不为他的但是和睿智而喝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齐威王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君主,他知错能改的品质显得尤其可贵,他的宽大与风度,让我为他折服,当他受谏之后,利马就下令全国,要求国人面刺

11、其错误,讽谤于市朝,无罪有赏,这种磊落的胸襟,让人心生敬意。纵观历史,又有多少君主能做到如此呢?商纣王面对进谏却炮烙挖心,周厉王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竟以止谤为喜欢,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串”,这么强大的反差,也难怪他们各自的结果不同了。我希望,现在,在21世纪,在以后,不要再有太多的讽谏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感想4谁不爱听别人对自己赞赏的话?有些话语是出自说话者对你真实地欣赏,也有些纯粹只是好听的话罢了,却也能使你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翻开战国策,打开历史的长河,我的心落在了一篇名叫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文里去了。古文的大意是这样的:邹忌身高八尺以上(184公分),容貌俊秀。一次他穿戴整齐,在照镜

12、子。他问他的妻妾和朋友:“是我美还是城北的徐公美?”他们都说是邹忌比徐公美,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住在城北。过了几日,徐公拜访邹忌,邹忌仔细端详徐公,自觉不如。等徐公走后,他再照镜子,觉得相差甚远。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情。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妻妾、朋友偏说徐公不及他美?思考良久,邹忌终于恍然大悟:“妻子说我美,是因为他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她害怕我,朋友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第二天,邹忌向齐王请见,告诉齐王昨日发生的事情,并劝谏齐王要分清是非,不要被赞扬的好话所蒙蔽双眼。看完这篇古文,我沉思良久,突然发觉生活中,我看到了,得到了多少这样“赞扬”的话。回想起来,才知

13、道大多数都是哄我开心罢了。有一次闲来无事,仿照古文写了一篇,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发到了网上。大部分网友都说写得好,甚至还有一个网友说写的比古人写的还好。这句话使我差点没有飘上天花板。竟就认为我是骆宾王第二。可当我将我的“大作”和古文在一起对比时,我低下了头。我的*怎能和古人的*相提并论呢?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我这才明白。网友们看我是个小孩子,哄哄我就是了。有一次,爸爸的上司请客,我也跟着去了。一桌子人,爸爸的上司像一颗明珠般夺目,包括他的孙女。客人的目光没有不在爸爸上司和他孙女的身上的。有的客人说他的孙女漂亮、可爱,即使她不怎么漂亮、可爱。有人说他的孙女声音甜美,即使她的声音不怎么甜美。有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但是,那些好听顺耳的假言假语,又有什么用呢?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能够看得透吗?忠言逆耳与假言假语你愿听那种呢?真话,你听得到多少呢?所以,当别人赞美你时,你需要一双能辨别是非的眼睛,使你能认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