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谷雨节气的特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1061970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谷雨节气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谷雨节气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谷雨节气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谷雨节气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谷雨节气的特点.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年谷雨节气的特点 谷雨节气的特点这时候人们会换上薄薄的春装,因为温度明显开始上升了。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至15摄氏度以上,谚语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表明农业生产尤其是稻谷栽培进入备耕时段,农忙开始了。同时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雨水增多,这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才能播种出。人们既要防止降水过多而造成洪涝现象,也要关注一些降雨的地区,可能会有干旱现象。主要有什么习俗采新茶:据说谷雨的茶叶是比较鲜嫩又很有功效的,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在山里的人家流行去摘一些回来煮茶,愉快地度过该时令。祭海:这个时候海水也是升温

2、,不少鱼类游到浅滩,很适合捕鱼,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希望来年都有大丰收。杀五毒:指的的蜈蚣蝎子等害虫,因为气候转暖,很多害虫也结束冬眠,出来危害农作物了。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禁蝎咒”,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希望还原一个宜居的场所。谷雨三候指的是什么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任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开始提醒人们应该播种了,然后可以在桑树上见到戴胜鸟。谷雨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三花一开,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

3、归程草色中。”此时节,时至暮春,春风和融,草色萋萋,杏花疏落,牡丹初好。万物生长,满城花开,正是颐养身心的好时候,保健专家提示说,此时节养生保健要注意精神调养,慎动肝火,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登高望远,亲近自然,陶冶性情;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及时增减衣物,以免上火,继而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以及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谷雨养生小常识1、晨起喝杯水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

4、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2、少吃燥热物春季应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暮春时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3、多饮茶春雨增多,气温攀升,茶叶枝丰叶满肉厚,春茶品质好。“柴米油盐

5、酱醋茶”,茶从古至今就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茶的保健功效,以及茶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对人体都有好处,按制作程序,分为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茶、清茶等等。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叶,如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据报道有较好的预防肿瘤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叶,如锡兰红茶、祁门红茶等,红茶由于经过发酵,比绿茶对胃的刺激性降低,比较适合平时胃肠功能偏寒、消化不良的人群;还有常见的普洱茶,属于黑茶的一种,茶多酚含量高,可减肥消脂,调节内分泌功能。谷雨过后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喜好,饮饮茶,踏踏青,对身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4、防过敏谷雨过后,雨水增多,春风乱絮,草长莺飞,百花齐放,外感风邪,内有湿邪,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素有过敏体质者更应该注意避风避湿防过敏。中医学治疗过敏性疾病大多采用祛风除湿止痒,可见风和湿里应外合是中医认为过敏的主要机理。出门注意戴口罩,少接触花粉,雨天风天少户外活动。5、防感冒谷雨过后,气温逐日上升,北方多风,风劲则寒,风弱则暖,故温差大;南方多雨,雨水潮冷,故气温时高时低,忽冷忽热,体弱者添减衣服不及时,就容易感冒。故平素应注意避风防寒保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