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076255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散书后记文言文阅读答案书将散 ,司书者请问其目。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有备参考者。备参考者,数万卷而未足;资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少则漏。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之结构,而木屑竹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持筹,必取证于质剂契约之纷繁,而圭撮毫厘所必争也。二者皆非易易也。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一类劳力。二者相较,著作胜矣。且先有著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以故著作者,始于六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郑、马笺注? 业已回冗。其徒从

2、而附益之,抨弹踳驳,弥弥滋甚。孔明厌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二人者,一圣贤,一高士也。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考者尽散之。(小仓山房文集)【注释】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质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 圭撮: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和马融。 抨弹踳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1.填入第段方框中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C )(1分)A.也 B.尔 C.矣 D.焉2.第段中,作者认为“著作者”和“参考者”对书籍使用方法的主要区别是_(请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3.赏析

3、第段划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4.下列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之所以藏书而散是因为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忍痛割爱。B.作者认为著作靠虚拟 ,考据需查核是否属实,都既费心思又耗体力。C.作者认为有助于著作的书越多越好,有备于参考的书越少越好。D.作者推崇孔明、渊明的读书方法,因而决定散去有备于参考的书籍。5.第段中,作者对著书立说和考据这两种治学方法进行了比较,表现了明显的倾向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分 )答案:1、C2(2分)“著作者”融汇书中的内容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参考者”是耗费自己的精力去依从书中的观点。评分细则:“著作者”融汇书中的内容来建立自己

4、的思想体系(1分);“参考者”是耗费自己的精力去依从书中的观点(1分)(意思对即可)。3(4分)答案示例:把“著作者”比作“造屋大匠”“把参考者比为持筹计吏”,化高深玄妙的学术理论为身边熟悉的具体事物,“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二者一个着眼于整体结构”“一个注重细枝末节。”评分细则:“把著作者比作造屋大匠”,“把参考者”比为持筹计吏“化高深玄妙的学术理论为身边熟悉的具体事物,“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二者一个着眼于整体结构”“一个注重细枝末节。”为5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4d5答案示例一:作者认为著书立说既早于考据研究,也高于考据研究。我同意他的观点,因为著书立说是创新,用不着依傍古人。而考据研

5、究只是依从别人的观点,没有什么创造性,所以著书立说更有价值。评分细则:“作者认为著书立说既早于考据研究,也高于考据研究”“因为著书立说是创新,用不着依傍古人。”“而考据研究只是依从别人的观点,没有什么创造性自己的态度”“著书立说更有价值”为4个点,每个点1分,共4分。答案示例二:作者认为著书立说高于考据研究,此观点有失偏颇,考据学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也广泛应用考据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应被轻视。评分细则:“作者认为著书立说高于考据研究,此观点有失偏颇”“考据学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

6、前人的创造精神”“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也广泛应用”“考据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应被轻视”为4个点,每个点1分,共4分。阅读理解如何提升想做好阅读理解题就要先把这些专业用词掌握住。这么抽象的东西该怎么教给孩子呢?可以采取反复强调认知的方法,那些专业用词我们不能立刻让孩子明白具体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表面的现象来反复强调学生的认知,先让他了解具体的形式,然后多做题反复强化,慢慢他认知里看到类似的题就能准确把握正确的意思,才能在*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反复读*,锻炼提高学生对*内容整体的一个感知能力。阅读理解这种题型首先就是要先读懂*,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古诗阅读语言特色型题答题方法

7、设题方式: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答题要求: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文言文阅读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