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案.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089847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重症监护室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进展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立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 86 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诊治与护理资料进展回忆性分析,对数据进展统计学处理。结果 ICU医院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住院患者86 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 26 例30.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原因分析:1、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根底疾病,长期卧床。2、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ICU感染的原因。我们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ICU管理2、各种侵入性操作已

2、导致污染和感染环节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6、提高认识注重医务人员培训。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 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与控制ICU监护过程中的医院感染并积极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进展重点监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加强根底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穿插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感染的发生。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院感染率;影响因素;护理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安康与预后有着负面影响,一些细菌因此还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医院感染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

3、视。ICU 的创立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较差,一般患者具有潜在性疾病或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使得其中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要比普通患者很多。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十分必要1。我院对86例 ICU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展回忆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计 86例,均为2012年11 月至2013年1 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中男性46 例,女性40 例。年龄区间为189 岁,60岁或者以上患者共计 36例。1.2 方法 对 86 例 ICU 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展回忆性分析,对患者进展感染监测

4、,对转出患者进展 48h 随访。严格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和仪器使用情况。对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要与时填写病例登记表2。2 结果本组研究中,86 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计 26 例,到达 30.2%,主要的感染部位集中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检出菌株 82 株,病原菌以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详见表 13。由表中数据可知, 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为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高53.8%。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为主要感染部位76.9%。病原菌种类分布中,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所占比例较高。3 讨论3.1 医院感染因素探讨 感染与年龄、根底疾病本组研究中,IC

5、U医院感染患者中年龄大于 60岁的患者比例到达53.8%。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疾病在身,心肺功能衰弱、器官功能老化、机体免疫机能相对低下抵抗力差,所以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同时,患有根底疾病是医院感染发生时机增加的又一危险因素,感染病例中患有根底疾病比率较高,其中糖尿病、恶性肿瘤与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是医院感染重点护理对象。医院感染主要为下呼吸道,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与侵入性操作 由于现代医院诊疗技术的不断开展,也给医院感染增加了时机,ICU患者各种侵入性操作,是侵入身体的或穿透身体的自然屏障,使之与外界相通的操作,是重症监护室对患者实施抢救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常需要对患者进展

6、屡次或多部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动静脉置管等均可诱发医院感染,而且,在治疗操作过程中器械污染和穿插感染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大多数需吸痰、留置导尿等,极易导致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感染与空气、环境 ICU患者病情重周转快、流动性强,医务人员相对配比多、工作人员患者相对密集,可造成空气中细菌密度增大致空气污染。加之ICU设置不尽合理即增加了环境污染;手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方便,没有层流工作台,监护区也没有单人病房,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时机增加的危险因素。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应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激素的使用。ICU患者

7、由于病情危重,普遍使用抗菌素,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性较强,且起点高,在长期使用无效时才考虑病原学检测,促使源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表2显示,感染的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达86.2%。其次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4.6%,泌尿道感染达24.6%,胃肠道感染达17.7%。其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置入胃管等造成正常生理功能受损;病情重,病程长,常伴有昏迷、呕吐、误吸,使气体交换障碍大量肺泡炎性渗出;局部患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因惧怕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咳痰,使痰液淤积等均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真菌占有一定数量 ,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

8、,因为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生长繁殖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造成菌群失调,易导致二重真菌感染,因此需加强ICU环境管理,定时通风,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4控制措施1、加强ICU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那么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在空气微生物含量顶峰时段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各种必须的操作要轻稳。保持室空气新鲜、流通。做好空气、地面、物品以与床单元的消毒,采用空气净化。使用中的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瓶、接头24小时更换消毒,氧气管道、湿化瓶每周消毒2次,湿化液每天更换。减少不必要的备皮或采取即时备皮,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操作后实施

9、有效地手的清洁消毒,配备必要的设施。工作人员进入ICU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好帽子和口罩,进出前后洗手,外出时应更换工作服,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床边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进入,与病人接触前后洗手。2、各种侵入性操作中已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注重操作中的环节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与呼吸道分泌物误吸造成肺炎,吸痰时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提倡半卧位姿势;保持集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导尿管与集尿袋的别离与频繁采集标本。减少膀胱冲洗,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呼吸机

10、与导尿管路规消毒,控制感染环节。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并做好24小时动态变化记录。保持尿管与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穿插感染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与时进展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预防压疮与肺部感染的发生。严格进展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严格掌握疗程,不得频繁换药。执行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同时正

11、确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不宜至于同一种溶液中静脉滴注。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文献报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致医院感染约占30%,正确有效地洗手可祛除99%手上的暂住菌。ICU工作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较差,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后手部致病菌和耐药菌的短暂定植,随之带给其他患者,是造成ICU穿插感染与耐药菌播散的重要环节,使用无需水洗的含酒精快速洗手液可以提高ICU洗手依从性,在ICU进出口处、病床旁、治疗车等重要部位配置了无需水洗的含酒精快速洗手液,要求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正确有效地洗手,防止病

12、原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作为传播媒介。6、 提高认识 注重医务人员培训 “病人平安第一不是一句口号,需要通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努力,得到医院最高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到达全员都能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制定ICU标准操作规程SOP,科学、规管理。各项制度都有确实的预防医院感染循证学依据,表达清晰而准确,弃过于复杂的制度不利于执行,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并遵守制度与规程。加强环境卫生监测。每月两次空气培养。催促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定期组织学习院感染知识。认识预防院感染的重要性,防止穿插感染,把医院感染发病降到最低。小结 由于ICU的特殊环境,患者病情较危重,卧床时间长,患者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丧失

13、咳嗽能力,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加强病室环境监测,严格遵守无菌原那么,合理使用抗生素,强化护理工作,优化护理程序等,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柴娜.ICU 院感染初步原因与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2): 238-239. 2 王跃群,叶古祥,施咪娜.ICU 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与预防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5-27. 3 支琴.ICU 医院感染控制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 5(4):77. 4 军.急诊手术病人心理干预的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8(2):89.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