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089927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ord毕 业 论 文( 09 届本科)论文题目: 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 学 院: 专 业: 物理学 班 级: 作 者: 指导教师: 职 称:完成日期: 雨滴下落速度的讨论摘 要:简单介绍雨滴的形成,运用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分析了雨滴下落所受的黏性阻力和压差阻力,考虑雨滴在空气中下落半径增加对雨滴速度的影响,得出了雨滴下落速度和雨滴半径的关系,对雨滴下落的收尾速度进行了一般的讨论。关键词:雨滴;黏性阻力;压差阻力;雷诺数;收尾速度Discussion oftheraindropsfalling speedAbstract: Brief rain formation, the use of the

2、knowledge of fluid mechanics, analysis of viscous drag and pressure drag the raindrops whereabouts suffered consider raindrops in the air, the whereabouts of the impact of increasing the radius of raindrops speed, to draw raindrops falling speed and raindrops radius the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relat

3、ionship between the terminal velocity of raindrops whereabouts.Key Words: Raindrops; Viscosity resistance; Pressure drag; Reynolds number; Terminal velocity.引言 下雨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如果将雨滴看作自由下落的质点,我们知道云层下表面距地面约2000米,由质点运动学的相关知识和可知,从此高度下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可达200m/s,化为小时制为720km/h,此速度大约是F1赛车的两倍,从动量的角度分析,与一个质量为0.1g速度为130m/s

4、的子弹产生的动量相当。这样的雨滴如果撞在人身上,后果不堪设想,但实际上,地表上的任何生命都没有被雨滴撞伤,这是因为雨滴下落时不仅受重力,还受空气浮力和阻力,并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才使得无论是毛毛细雨还是大雨滂沱,雨滴都不会因为速度太大而撞伤人畜。 大小不同的下落的快慢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大雨滴下落的快,小雨滴下落的慢,如果将雨滴看做质量不变的球体进行研究,不考虑雨滴质量增加对其速度影响,则雨滴下落最后将达到一个恒定不变的最大速度,称为收尾速度。然而,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几首水汽尘埃等物质,质量将会不断增加,但由于下落过程中还存在摩擦升温等因素,造成蒸发现象,质量也会减小。所以为

5、了不是问题过于复杂,本文着重讨论质量不变的不同雨滴的下落速度。对于质量变化的雨滴只做浅易讨论质量增加的情况。1. 雨滴的形成 雨是由“云”变来的,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便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mm,它们又轻又小,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凝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们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这些小水滴主要靠两个手段增大,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二是靠云滴的碰撞增大。在雨滴形成初期,云滴主要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处于过饱

6、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云滴,所以,对于云体温度高于零摄氏度的暖云来说,云中就存在着大小不同的云滴,大云滴下落速度快,上升速度慢;小运滴下降速度慢,上升速度快,于是,由于大小云滴相对速度的差异,使得大云滴有机会与小云滴相撞,结果小云滴就合并到大云滴中去了,这样,大云滴不断的增加,又因为上升气流分布不均匀,大云滴可以多次在云中上下运动,再加上云的湍流作用,大云滴增大的机会就会增加,于是大云滴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时,便从云中下落,形成降雨。雨滴在下落过程

7、中区别于自由落体运动,是由于受到了空气阻力的作用。2. 空气阻力的分类 由流体力学可知,雨滴在空气中下落,所受阻力有两种,分别是由摩擦引起的黏性阻力和由压差引起的压差阻力。2.1 黏性阻力 雨滴在空气中相对于空气运动,雨滴表面附着一层空气,即附面层,附面层靠近雨滴的空气微团相对于雨滴静止,附面层外侧空气微团相对于雨滴有一定流速,造成雨滴表面附近的空气存在速度梯度,因而空气层之间有阻碍雨滴下落的摩擦力,叫做黏性阻力。比较小的物体在黏性较大的流体中缓慢地运动,即雷诺数很小的情况下,该阻力是主要因素,著名的斯托克斯(G .G .Stokes,18191903)公式描述了球形物体受到的黏性阻力 ;其中

8、为雨滴的半径,为雨滴下落的速度,为空气粘滞系数,该公式在雷诺数很小的情况才正确,即1,是雷诺于1883年提出用来比较黏性流体流动状态的量纲为1的量,其定义为;和分别表示流体密度和黏度,表示特征流速,L是与物体横截面相联系的特征长度。2.2 压差阻力 雨滴表面处有附面层,远离附面层处气流受附面层影响小,流速快;,靠近附面层的气流流动缓慢,因而在雨滴的上方便因靠附面层的的空气未能及时赶到而留下空间,于是外层空气便回旋过来补充从而形成涡旋,雨滴上方涡旋产生,所以上方气压小于下方气压,压强差构成雨滴下落的阻力,叫压差阻力。从本质上将,压差阻力有黏性阻力引起,但与G .G .Stokes公式描述的那类黏

9、性阻力有不同机制,黏性阻力和压差阻力同时存在,但就涡旋产生后,黏性阻力不占重要地位。球形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压差阻力为 ; (1)其中表示流体密度,是物体与流体垂直方向的最大横截面积,为阻力系数,为无一量纲常数,随不同雷诺数取不同值,在0围,与的关系为;当1时,式中的第二、三项相比之下可以忽略,此时代入(1)式即前面的G .G .Stokes公式。当时,近似为常数0.4。3. 雨滴下落的模型 据有关对雨滴的实测结果可知,最小雨滴的直径仅有0.04mm,普通雨滴的直径约为2mm,最大雨滴的直径为6mm,再大些的雨滴会由于不稳定而破裂为较小雨滴,在此,最大雨滴直径去4mm。在本文的讨论中,将雨滴的形状

10、视为球体,且分为两类,一类在下落过程中虽然半径增加尺度但尺度任然极小,所受空气阻力始终以黏性阻力为主;一类半径较大,下落过程器上表面产生涡旋,所受空气阻力以压差阻力为主。4. 雨滴下落速度的分类讨论 4.1 空气阻力以黏性阻力为主的雨滴下落情况 在无风的情况下,假设雨滴的质量的为,雨滴在自身重力、浮力和黏性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垂直下落的运动方程为 (2)式中,(下同),为水的密度,为空气的密度。若不考虑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因蒸发和碰撞所引起的质量变化,则(2)式可写为 (3)其中为雨滴在时刻的绝对运动速度(假定雨滴运动中空气介质是静止的);为重力加速度,为空气质量。上式中令(下同),则(3)式可写为

11、 (4) 对上式取积分,并取初始条件,可解得任一时刻雨滴下落的速度 (5)(4)式中,令,可得雨滴下落的收尾速度 (6)取,;代入(6)式得: (7)因为G .G .Stokes公式适用的条件是,而,将代入得,雨滴半径。假设存在的极小雨滴,则代入(7)式得此雨滴的收尾速度,如此小的速度雨滴几乎瞬间就能达到。因为,而代入数值得,所以 当速度从零增加到,有解得此雨滴达到收尾速度的时间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雨滴不可能从2000m的高空落至地面,所以,可以认为极小雨滴都是以收尾速度下落的。但是依据实际情况可判断,半径为速度为的极小雨滴从高空下落,早在未落至地面前就已经蒸发不见了。如果考虑雨滴在下落过程中

12、半径逐渐增加,即雨滴的质量为变量。则(1)可写为 (8)而上式中左边 ;因为 右边 所以(8)式可写为:整理得 即 积分得 所以有 (9)将边界条件代入上式得即 (10)因为满足G .G .Stokes公式的雨滴半径必须是,所以代入(10)可得雨滴最大速度分析可得雨滴即使以的速度从2000m高空下落,仍需要大约4个小时才能到达地面,这么长的时间雨滴未等落到地面早就在空中蒸发掉了,显然是不存在这种雨滴。气象学研究表明这种小雨滴至存在于云层中,它需要和更小的雨滴合并,生成较大的雨滴后才能从云中掉下来。这也进一步说明,G .G .Stokes公式只适用于微小现象,像微小粒子、微小时间间隔、微小速度等

13、,像雨滴在云层中的生成过程就可以用此公式来计算,而雨滴在云层中的下落就不在适用了。4.2 空气阻力以压差阻力为主的雨滴下落情况在无风情况下,雨滴在重力、浮力和压差阻力共同作用下,假设雨滴的质量为,则其运动方程为 (11)若不考虑雨滴下落过程中半径增加,即为常量,则(11)写为令,;则上式可写为 (12)令得收尾速度 (13)由前面讨论可知,近似取0.4,将普通雨滴的半径,代入(13)式得将初始条件代入(12)得雨滴下落的一般落速公式为当时,代入上式得,已经非常接近收尾速度,而s,这一过程也是比较短的,所以可以认为在这段时间雨滴下落的半径不变,此后,雨滴将以的初速度下落,半径开始增加,即此后雨滴

14、为变量。由于实际观测到的最大雨滴的半径,所以我们取雨滴到达地面时半径增加至最大值。若考虑雨滴下落过程中半径增加,即雨滴质量为变量,则雨滴的运动方程(11)可写为 (14)而上式左边 而(14)式右边 所以(14)式 整理得 积分有 (15)将边界条件,代入(15)式,得所以当时,;此速度即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半径不断增加,当落至地面时半径增大至的速度。 分析可得雨滴即使以的收尾速度从2000的高空下落到地面约需,从下落的时间上看,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雨滴越小出现收尾速度的时间越短,其收尾速度也越小。如果雨滴尺寸再小,则其收尾速度将趋近于零。而较大雨滴下落的下落速度也相对较大一些

15、,从而导致大雨滴下落的快,小雨滴下落的慢。另外,本文对雨滴的讨论对也是理想化的,首先,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并非完全保持球形,经Mutchler研究发现,当下落的雨滴达到收尾速度时,半径较小的雨滴保持球形,半径较大雨滴呈扁平状,其次,雨滴的质量在下落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大小不同的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存在速度差,下降速度较快的大雨滴与下降速度较慢的小雨滴相遇会聚成更大的雨滴,但随着雨滴体积的增大,空气阻力也随之增大,当雨滴再大时,空气阻力超过了使雨滴保存整体的分子聚力,大雨滴又会破裂才成小雨滴。6. 总结本文首先介绍了雨滴的形成,接着分析了雨滴下落过程的受力情况,进而分析了黏性阻力和压差阻力的使用条件,最

16、后运用运动学相关知识对雨滴下落进行了一般讨论,主要讨论了雨滴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情况,简单的也讨论了实际现象中雨滴下落半径增加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 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满足G .G .Stokes公式的极小雨滴只存在于云层中。(2) 由于考虑雨滴下落过程中半径逐渐增加,严格的收尾速度便不存在了,但通过计算发现雨滴落至地面的速度也不是很大,可见,不存在严格收尾速度的雨滴下落模型也是合理的。(3) 由知,雨滴半径越大其速度越大,雨滴半径各不相同,其收尾速度也各不相同,但一般降雨雨滴的半径分布在到之间,通过以上计算大量雨滴的收尾速度分布在到之间。(4) 尽管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并非完全保持球形,且

17、经研究发现,当下落的雨滴达到收尾速度时,半径较小的雨滴保持球形,半径较大的雨滴呈扁平状,但从计算结果来看,这一点没有对本文讨论的情况造成太大影响。(5) 经计算最大雨滴的冲击力仅有,考虑风影响和雨滴表面的弹性,这个作用力还会更小,显然不会对地表植物或建筑物等造成伤害。(6) 此结论也适用于冰雹,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其收尾速度比雨滴还要小,但冰雹的破坏力极大,因为其表面坚硬,与物体作用时间段,使得作用力较大。参考文献:【1】 漆安慎,杜婵娟.力学M,:高等教育,1997.402410.【2】 大伟,阎爱玲.雨滴运动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9):12661269.【3】 邵学辉,王宝

18、钧,王建国.关于雨滴问题的几点思考J,师大学学报,2005.21(2):1011【4】 文艺,国祥.雨滴降落速度及终速公式J.大学学报,1993.5(21).【5】 王立华.空气阻力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J.师专科学校学报,2000,16(2):5052【6】 牟金泽.雨滴速度计算公式, 中国水土保持,183(3):4041 【7】 顾震潮.云雾降水物理学基础M. :科学,1980:127146【8】 淑贞.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系数. 小球收尾速度的研究J. 大学物理实验,1998,11(1):2627【9】 雅君.雨滴下落的收尾速度J;:大学学报,2000,12【10】 Mutchler C K. Parnmeters for describing raindrops SplashJ.Journal Soli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67,2291.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