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区域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我们从区域不均衡测量出发.对XX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进行专题研究。我们用泰尔熵系数分解法把XX省地区差距分解为各个经济区内部及它们之间的差距.再用基尼系数阐述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变化的影响.以阐明XX省地区差距演变的结构性因素。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的经济差异.主要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等诸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里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探讨XX省分地区差距的情况。由于GDP是一个关于区域生产规模的概
2、念.所以用GDP包括各产业增加值作为基础数据构造某个指标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是合适的。以下采集的基础数据.均来自199520XX的XX统计年鉴、XX省、市地、县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汇编以及XX五十年等相关资料。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一对组内与组间差距的泰尔熵系数分解运用泰尔熵系数Theil Entropy coefficient.可将XX省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差距进行分解.从而看出总体中的各个组如四大经济区内、四大经济区之间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值及变化趋势。计算得到1996年20XX间XX省及四大经济区以及各经济区之间的泰尔熵系数,反映了1996年以来XX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情况。分析看
3、.1996年20XX间.XX省的经济差异、中原经济群的经济差异和四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是趋于缩小的;但在20XX以后差异是扩大的;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一直都是比较小的。二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表1是我们测算的1996年20XX四大经济区内部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从中看出.XX省整体差异的三分之一左右是由于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引起的;三分之二的差异是由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而其他三大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不明显。这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对XX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除中原城市群以
4、外的其他三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对于XX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相对来说不够显著。因此.不仅要关注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差异的存在.更要关注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存在。详见表1:表1: 各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年份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黄淮经济区%经济区之间%199629.440.272.040.2667.99199732.330.482.050.0565.10199832.010.522.530.0864.86199931.880.582.940.1264.48200035.540.772.530.4360.73200135.280.701.940.1
5、661.93200234.480.442.510.1262.44200335.920.371.360.9561.40200434.300.331.720.3263.33200533.690.281.980.6263.43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XX省各地区工业化实现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工业化实现程度最高的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省辖市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的提升幅度远高于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同时.中原城市群制造业内部领先的是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表明这个地区已形成门类众多、分工齐全的制造业体系.而这正是制造业在一个地区聚集的前提条件。因此.XX省各地区制
6、造业已向中原城市群开始聚集。同时.也正是这一情况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差距持续扩大。三区域经济差异的部门构成1.对分项收入的基尼系数分解我们对XX省的地区差距进行按产业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各产业部门的不均衡分布与增加值份额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度情况。而基尼系数1Jini coefficient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它所具有的总收入差距在不同分项收入差距之间的可分解性。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由3项收入构成.那么基尼系数也可以分解成3部分。这就使得我们可以考察不同分项收入下的收入差距以及各种收入来源对总差距的贡献份额。为此.对基尼系数进行按产业分解。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将历年XX省GDP分为3个分项。
7、即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并将18个省辖市历年的GDP也分为3个分项.即当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步:将历年18个省辖市的f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别计算每项增加值来源在总的f分项收入XX省第f行业的增加值增加值中的比重。第三步: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增加值的集中率。第四步:计算总基尼系数G。它是三次产业增加值集中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各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根据上式.还可以计算出各产业增加值对当年XX省基尼系数的贡献百分比。各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不仅受到其自身分项基尼系数大小的影响.而且还受各产业增加值份额的影响.我们利用上述公式对XX省1996年20XX间数据进行测算处理.
8、结果如下表2:表2: 基尼系数分解测算表年 份C1C2C3总基尼系数19960.0550 0.2027 0.1574 0.1519 19970.0864 0.2062 0.1352 0.1557 19980.0730 0.1406 0.1482 0.1261 19990.0890 0.1575 0.1506 0.1383 20000.0776 0.1440 0.1519 0.1312 20010.0939 0.1352 0.1679 0.1366 20020.0821 0.1410 0.16710.1370 20030.0604 0.1856 0.1864 0.1640 20040.0840
9、0.2155 0.1985 0.1847 20050.0771 0.2222 0.2085 0.1922 从表2看虽然XX省的基尼系数比较低.但在20XX已经接近0.2.这说明目前XX省的整体地区差距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第一产业集中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持续小于总基尼系数.这说明第一产业是促使总体差距缩小的因素;第二产业在1996年1999年以及20XX的集中率水平大于总基尼系数.而在2000-20XX小于总基尼系数.说明第二产业在1996年1999年以及20XX对地区差异起着促增作用.而在20XX20XX对地区差异起着促减作用;第三产业集中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持续大于总基尼系数.
10、说明它对总体不平衡起着扩大的作用。第二、三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可见XX省的地区差距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引起的。2.基尼系数的变化分解为了进一步探寻区域差距上的变化.可以用对基尼系数对地区差距的变化分解为三大部分。经过计算.我们得出1995年20XX间XX省地区差距的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如下表3所示:表3: XX省地区差距的结构性效应和集中效应时 间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综合效应G变化1996-19970.01450.0010-0.00070.01481997-1998-0.0099-0.00060.0005-0.01001998-19990.0019-
11、0.00020.00030.00201999-2000-0.00320.0010-0.0007-0.00292000-20010.00080.00030.00000.00102001-2002-0.0128-0.00010.0006-0.01232002-20030.02970.00180.00250.03402003-20040.0005-0.00390.0003-0.00322004-20050.0425-0.00120.00410.0454从上表3观察分析.导致XX地区性差异变化的主要来源是结构性效应。当前.XX省的整体地区差距还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这种相对平均的状态说明地区差距虽然明显存在.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去给予过多地关注。并且.这种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要素的合理配置的。因此.XX省可出台改变目前结构性效应的政策.继续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这就需要紧紧抓住加快工业化这个关键.大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