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观后感五篇8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乐之城观后感五篇800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爱乐之城观后感五篇800字 怎么说也是荣获了颁奖季200多个大奖的影片,这部爱乐之城确实是一部好听、好看的影片,颁奖季实至名归。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爱乐之城观后感,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爱乐之城观后感篇一:这部电影评分好高,听说特别适合艺术者们看,不管是演员还是做音乐的、跳舞的,前期其实付出的确很多,特别是成名之前的黑暗期,很多坚持不下去半路转行的比比皆是,而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也是很写实,最后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但并没有在一起。电影看了还是有感触的,但并没有很多影评写的那么好,或许也是应了那句话吧:仅献给追梦的人。我自己本身也是舞蹈行业,也经历过无数个想转行、或者路上跑偏的时期。身边感触最深的是
2、一对情侣朋友,男生是吉他手、女生是主唱,看起来金童玉女,实际上因为两个人性格不羁,年轻也不懂得如何谦让、包容,五年分分合合,最终分道扬镳。说到爱情挺羡慕西方人的爱情观,在一起和分手,从来都是只关乎爱与不爱。当然这样说有点以偏概全,但是国内而言,如果男人功成名就,大部分女人会选择退隐成为其背后的精神支撑。然而女主还是坚持按自己的节奏去排练、演出,如果这事儿真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动摇?毕竟成全也是爱情啊,但我个人更喜欢这种双方人格独立的爱情关系。当有一天事业和爱情摆在你面前让你二选一的时候,你选哪个?其实导演在最后小塞的小酒吧里也给出过答案,另一种结果,一首钢琴曲的时间就是另一种人生。
3、然而这也仅仅是南柯一梦,曲终女主跟她的丈夫离开了。电影里面致敬了很多经典电影,不管是背景或是人物打扮色彩很浓郁,还有采用蒙太奇和倒叙插播,有时会让人觉得不知道哪个才是现实哪个才是梦境,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南柯一梦般的艺术快闪。记得片中男主说过一句大概这样的话:LA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同时它也很残忍,不努力就意味着淘汰。相比起来,我觉得纽约更加纸醉金迷,它现实、但只要你能抓紧机会,你一样也可以功成名就。这种感觉跟国内的北漂、海漂、广漂一样,我们都是普通人,但都想要留在大城市。即使老家你能轻松供起首付、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做一份轻松工作足够开支就行,然而你还是拼命想要留在大城市,即使每个月交完房租
4、还完卡数所剩无几,但这里有步履不停的电影和音乐会,有迅速抓住行业最新资讯,每天能够离梦想接近一点点。谨以此片,和那些心怀梦想不放弃的可爱人儿,共勉。爱乐之城观后感篇二:没办法,还是拖延症的原因,2月14日看完的爱乐之城,今天谈谈感受。要知道在万恶的美帝国家,这是一部现象级好评的影片,即便国内也是豆瓣的各种好评(不过我坚持原则看之前我忍住没看评论)但最终坐立不安看完了两个多小时,随即我陷入了巨大的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我没看懂,我不太喜欢,这不是我的菜。说说为什么不喜欢,我更愿意将爱乐之城看做另一个版本的如果爱,至少都是怀揣梦想的男女,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设定。爱乐之城令我困惑的原因在于,我理解
5、不了那些梗。比如开场的大堵车,人们都停下来欢快的一首接一首,要知道作为经历过大山子和五环堵车的人来说,这样的场景过于的离奇和出戏,我明明是来看电影的,你给我看春晚?马路上的春晚它也是春晚。故事推进上不断的看女主换各种美美的衣服,然后如何坚持梦想做舞台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结婚了新郎不是男主,他们优雅得体的再次在梦想之地相遇,指尖触碰,时光倒流贡献了全篇最魔幻的一段。我反思一下,导演没有错,肯定的,是我的预期出错了,如果爱是什么,是加了味精的甜蜜蜜,作为浸泡在生活的苦难中成长的天朝群众,这是共鸣,爱乐之城,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个故事,但导演显然却想告诉我一部美国电影发展史或者我与好莱坞不得不说
6、的故事,于是我拿到了两份观影指南,官方的和我自带的。而前所未有的状况就是,剧情一旦推进,官方指南就会告诉你这里*于哪里哪里,有什么渊源,在像谁致敬,哪怕是表现男女主,也在不断示范者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布光和走位。要知道,我可是怀着遇到一个好故事的心来的,从这一点上,影片的叙事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理解障碍和干扰。我记得关于什么是一个好餐厅应有的标准,就是如果你已经注意到了勺子,那一道菜就被破坏了。另外不得不说:音乐好听。爱乐之城观后感篇三:当塞巴斯蒂安为已经嫁为人妇的米娅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电影院里已是哭声一片;这一对支持彼此追求“诗和远方”的佳偶分道扬镳,让多少观众心痛不已。夺得金球奖七项大奖,又获得
7、奥斯卡奖14项大奖提名的爱乐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吗?若让我来评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陈,甚至令人恹恹欲睡,后半部情节有稍许惊喜,间或穿插进的歌舞如同影片剧情推进的调味剂,等你看剧情看到坚持不住时,歌舞就碰了出来,让观众从平淡无奇中暂时解脱。歌舞片是好莱坞的“传统保留项目”,若要和音乐之声雨中曲这些剧情饱满,歌舞流传于世几十载的歌舞片黄金时代的作品比,爱乐之城只能算是个“小字辈”。至于为何该片夺得那么多奖项和奖项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审美标准不一直是上蹿下跳的么?一时把大奖给拆弹部队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一时又突然青睐法国拍的复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并且是已经没落的传统,这
8、些个奖项和奖项提名间大概混杂着向“传统致敬”的意味。但爱乐之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缘何受到这么多中国年轻人的青睐,让他们在影院内影院外感动到哭断肠?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的爱情,折断在米娅的成功之路上,历经挫折,米娅成了影星,嫁给大款,过起了奢华生活;他们两个,相遇在塞巴斯蒂安开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可此时他的爱人已嫁作他人妇。他颤抖着为爱人再奏一曲,此时影片给出了一个令观众肝肠寸断的情节假设:这对佳偶结合,共度一生。错过,令人肝肠寸断。但细细想来,米娅这样的姑娘能成为心怀各种梦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娅为着塞巴斯蒂安不为人认可的钢琴演奏迷上了他;她弃了上流社会的富裕男友,和一
9、贫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当这对恋人租住在狭小简陋的公寓中过着贫穷生活时,米娅从未抱怨过爱人,她没觉着爱人经济条件差是“对不起她”;相反,当塞巴斯蒂安为着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乐队四处巡演时,米娅却想放弃他了,因为他“放弃了梦想”。想想我们周遭的现实,多少女人为经济的困顿抱怨男人,会为着5000美金的月薪帮男人戒断梦想,会把爱人的价值等同于5000美元的月薪?米娅不是,她要“诗和远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诗和远方”,她也要陪着爱人追求“诗和远方”。很多人说,爱乐之城告诉我们,爱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为米娅之爱求而不得。我们常常以爱之名逼爱人与现实苟且,我们常常被所谓的爱囚禁在鸡零狗碎的生活表
10、层。米娅之爱,是爱应有的样子,但世间诱惑太多,此爱难求。米娅之爱也凸显了爱乐之城的高级之处:它在一个看上去很俗套的爱情故事中,加入了这一笔超凡脱俗,叫我们俗世男女反思爱的真谛。塞巴斯蒂安与米娅这对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为他们都目送对方到达了他们追求的远方,他们是爱人,也是战友。爱乐之城观后感篇四:塞巴斯蒂安的音乐人生也是精心设计过的,不声不响地,浓缩了整个歌舞片的历史,也浓缩了他的人生。他出场,弹着朴素的爵士钢琴,拉着路灯灯柱,模仿雨中曲。渐渐地,随着他加入流行乐队,走了弯路,他的曲风变了,手下的琴,变得千姿百态,有红有黑,有金有粉,有电声键盘,有背带式键盘。但在故事的最后,他又回归到最初
11、,弹最简单的琴、最朴素的曲。电影里的细节,往往给人意外之喜。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仅仅一包花菇就有许多戏份,串起好几段故事。鲍起静的邻居,送了她一袋花菇,在送出手之前,先小心地撕掉包装上的标签。鲍起静拿到花菇后做成菜,和儿子一起吃。第二天再次开饭时,饭桌上是另外两道菜,但一只小碗里却盛着两只花菇,显然是头一天剩下的。花菇说明了时间,也说明了他们的节俭。而在八月照相馆里,女主角身上的衣服一直在变化,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她和男主角情感的进展,她越来越会穿衣服和化妆。那些衣服,说明了她越来越深沉和缤纷的人生。电影里的这种细节之美,像是扔给观众的礼物,能够捕捉到这些细节的,就像是在众目睽睽下,接受了最秘密
12、的礼物,得到最秘密的满足。一天一天,我们沉浸在这种秘密的满足里,也用这种细致的秘密的满足,去重新布置人生。这是电影不会消失的原因。爱乐之城观后感篇五:刚刚闭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爱乐之城斩获6项大奖,当人们津津乐道这部热门影片中“向经典歌舞片致敬的89个梗”时,有读者发现了爱乐之城中唯一致敬的一部图书英雄之旅。电影主人公捧读的一本本书、谈论的一首首诗歌,其中包含了导演编剧怎样的匠心?那些经典图书或诗篇在影片中不仅仅是附赠的“彩蛋”或装饰品,而是在结构或主题上与影片彼此打量、互为照亮。影视故事的伏笔就藏在书里有人评论,作为“写给洛杉矶的情书”,爱乐之城深谙好莱坞影视业心照不宣的秘诀之一,那就是被
13、诸多编剧青睐的坎贝尔总结的“启程-启蒙-考验-归来”英雄叙述模式,这个模式影响了众多创作者,也成为不少超级英雄电影的模式“宝典”。比如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曾偶然翻阅坎贝尔的书,一下子就迷上对神话历程的分析。千面英雄成为星球大战的重要灵感*,坎贝尔也化身卢卡斯追随的精神导师。此外,狮子王黑客帝国哈利波特夺宝奇兵等电影创作都受到这一模式的启发。不少好莱坞大片都遵循“英雄之旅”模式展开叙述,这也引发了业内对“超级英雄”易陷入扁平化窠臼的指摘。不难发现,文学读物在电影中往往牵出一条条线索。影评人丁晓洁曾做过一番有趣总结:三流导演让主角随手拿上一本书做道具,二流导演以阅读口味彰显主角的身份和性格,对一
14、流导演来说这却是价值观层面的事,他们每选择一本书都埋下一个彩蛋你读什么,决定着你走向何方。拿哪本书,在电影中大有讲究。知名导演伍迪艾伦对“植入”文学彩蛋颇有心得,他的影片赛末点就向陀思妥耶夫斯基致敬了一把。男主角威尔顿躺在床上阅读的罪与罚,巧合的是,罪与罚的情节活脱脱就是男主角命运的翻版,书中青年大学生走投无路,铤而走险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为了灭口又害死妹妹,因种种巧合逃脱法律处罚,却被另一种来自心灵和道德的惩戒所困束这不正是赛末点男主角的人生预言吗?诗句点睛让电影散发出迷人张力在评论家木叶看来,除了埋下伏笔与暗示,有力度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提升电影的叙事高度,仿若一盏人文聚光灯,照亮并抵达了
15、“灵魂的深”,为影视画面注入诗意。不少影评人对休格兰特主演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那首葬礼蓝调念念不忘。英国著名诗人奥登的诗句悲怆凝练:“不再需要星星,把每一颗都摘掉/把月亮包起,拆除太阳/倾泻大海,扫除森林”当这首诗被缓缓吐出,成就了全片最严肃沉痛的华彩,与此前的轻松、幽默、浪漫片段构成一股奇异的张力,全片达到精致的平衡。谁说这不是电影借文学之口的深情诉说呢?星际穿越中,当载着人类生存希望的飞船驶向太空,老布兰德博士吟出了狄兰托马斯的知名诗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迸发出不屈的生命能量。狄兰托马斯的这首诗将人本身的衰老病死,演化为时间对人的追猎,与影片隐含的主题珠联璧合。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汤惟杰看来,无论是串联剧情,抑或展现角色波澜微妙的心理,当大众流行文化与纯文学恰到好处地交织在同一层面时,一种奇妙的共振感便会向观众涌来文学拥有了声光色影的血肉支撑,影片被注入了人文哲思,观众和读者由此获得更为丰富的美学享受。与其说哪一种艺术样式成就了另外一种,毋宁讲这是影视与文学相拥后双重触动了人们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