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18922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医院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一、救护车转运流程二、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三、不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四、急诊PCI流程五、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流程六、静脉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确认流程七、静脉溶栓流程八、溶栓后PCI流程九、从不可行PCI医院转至可行PCI医院流程十、确认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转运患者原因十一、出院前评估、二级预防及随访一、救护车转运流程(一)目标1 .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转送至医院,首选转运至可以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2 .进行院前急救处理;3 .传递院前信息(包括心电图)给目标医院。(二)技术要点1 .根据

2、症状描述,就近派出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救要求的救护车;2 .指导患者自救,救护车尽快到达;3 .评估生命体征,施行现场急救;4 .到达后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5 .维持生命征稳定,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硝酸甘油等;6 .对持续胸痛15分钟和心电图ST段抬高无禁忌症的患者,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mg顿服,如可能加服氯嗽格雷300mg;7 .优先转运至最近的、有急诊PCI资质的医院;8 .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微信、彩信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等院前信息至目标医院;9 .拨打医院专用电话,联系进行确认,转运患者至急诊科;10 .如条件允许,将患者直接送至导管室,续接流程五

3、(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流程);11 .完成患者及资料的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三)考核要点1 .患者呼叫至急救系统接听电话的时间;2 .急救系统接听呼叫电话至派出救护车辆的时间;3 .救护车组收到出车指令至出发的时间。4 .患者呼叫至救护车到达时间;5 .院前心电图完成的比例,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的比例;6 .传送心电图等资料到目标医院的比例;7 .送至可行急诊PCI治疗医院的比例。二、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一)目标1 .建立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2 .确认/排除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3 .及早启动早期再灌注治疗和完善前期准备。(二)技术要点1 .完成交接,妥善记

4、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2 .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尽快采血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它血液检查,不必等待结果可以启动心内科会诊、再灌注治疗;3 .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补充给予负荷量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阿司匹林300mg,氯口比格雷75-6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具体剂量根据早期再灌注治疗方式确定;4 .吸氧、心电监护、药物等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5 .迅速评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心内科会诊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6 .签署知情同意书,一键启动导管室,按照转运预案转运患者至导管

5、室行急诊PCI治疗,或送至重症监护室溶栓治疗;7 .避免在家属谈话和知情同意书签署、办理住院手续方面延误手术时机,手术及住院手续同时办理;8 .保守治疗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三)考核要点LSTEMI患者就诊途径及比例;9 .入院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及首份心电图小于10分钟的比例;10 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早期给予合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比例;11 心血管内科会诊到达时间;12 急诊科救治时间。13 .平均启动再灌注治疗的时间。三、不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一)目标1 .建立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2 .确认/排除STEMI诊断;3 .及早启动转运PCI、院内溶栓加转运PCI的早期再灌注治

6、疗,并完善前期准备。(二)技术要点1 .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2 .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尽快采血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它血液检查,不必等待结果可启动心内科会诊、再灌注治疗;3 .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补充给予负荷量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阿司匹林300mg.氯口比格雷75-6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具体剂量根据早期再灌注治疗方式确定;4 .吸氧、心电监护、药物等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5 .根据患者病情,择机转运患者至可行PCI医院:(1)如预计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

7、)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W120分钟时,应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2)如预计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迅速评估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指征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急诊或按照转运预案转运患者至重症医学科溶栓治疗后,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有溶栓禁忌的患者应立即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3)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无论时间延误,尽早转运PCI。(三)考核要点LSTEMI患者就诊途径及比例;6 .入院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及首份心电图10分钟的比例;7 .有适应症患者溶栓治疗的比例;8 .将患者转运到可行急诊PCI医院的比例;9 .

8、到医院就诊至转出时间(DI-D0)小于30分钟的比例。四、急诊PCI流程(一)目标1 .为导管室提供各型急诊PCI治疗的规范、技术指导;2 .改善再灌注治疗效果。(二)急诊PCI类型及适应症:急诊PCI包括直接PCI,转运PCI,及溶栓后PCI,包括补救PCI和溶栓3-24小时造影后的PCI等。1 .直接PCI适用于:发病12小时内(包括正后壁心肌梗死)的STEMI患者,包含伴有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伴心源性休克或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不用考虑时间延误;发病12-24小时内具有临床和(或)心电图进行性缺血证据的患者。2 .转运PCIoSTEMI患者首诊于不可行PCI医院,需将患者尽快

9、转至可行PCI医院接受进一步血运重建治疗:如预计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W120分钟时,应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如预计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120分钟,则应于溶栓治疗后,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无需考虑时间延误;溶栓禁忌的患者应立即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无需考虑时间延误。3 .溶栓后PCIoSTEMI患者溶栓后尽快准备冠脉造影和PCI,根据溶栓是否成功,决定溶栓后PCI的类型:(1)血管再通的间接判断标准:符合下述任意2项(+除外)支持溶栓成功,包括:开始溶栓后60-90分钟,

10、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cTn峰值提前至发病12小时内,CK-MB酶峰提前到14小时内;开始溶栓后2小时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开始溶栓后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可行PCI医院可以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标准:心肌梗死溶栓(TIMI)2或3级血流表示再通,TIMI3级为完全性再通,溶栓失败则梗死相关血管持续闭塞(TIMI01级)。(3)处理原则。对溶栓失败者尽早实施补救性PCI;对溶栓成功者于3-24小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必要时行PCI治疗。(三)考核指标1 .急诊PCI占全部STEMI患者的比例,各类型急诊PCI比例;2 .到达医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2B)小于90分钟的患者比例

11、;3 .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至器械时间(FMC2D)小于120分钟的患者比例;4 .患者总缺血时间。五、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流程(一)目标: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由救护车直接送达可行PCI医院的导管室,以最大限度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二)技术要点1 .救护车具备较完善的STEMI转运救治条件2 .到达目标医院前,已初步确认STEMI诊断:持续胸痛215分钟,(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20.low;3 .院前信息(包括心电图)可传至目标医院;4 .与目标医院确认可收治患者;5 .目标医院已安排人员、设备和地点接收患者;6 .如可能,完成急诊PCI知情同意;7 .如可能,提前给予抗血小板

12、药物或确认至:阿司匹林300mg,氯此格雷300mg;8 .转运过程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三)考核指标1 .院前心电图传输比例;2 .直达导管室患者的比例;3 .直达导管室患者中确诊STEMI患者比例。六、静脉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确认流程(一)目标:确认STEMI患者是否具有静脉溶栓的时机和指征1 .在可行PCI医院中,确认预计FMC2D延误120分钟的STEMI患者是否适宜溶栓治疗;2 .在不可行PCI医院中,确认预计FMC2D延误120分钟及DIDO时间30分钟的STEMI患者是否适宜溶栓治疗。(二)技术要点1 .根据适应症与禁忌症设计溶栓治疗筛查表;2 .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的信息

13、,填写溶栓治疗筛查表,确认患者是否具备溶栓指征;3 .根据时间延误,确定适宜患者是否即刻行溶栓治疗;4 .溶栓适应症,包括:发病3小时的STEMI患者,在不能行PCI医院,优先考虑溶栓;发病12小时以内,预期FMC至PCI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的STEMI患者,可考虑溶栓;无急诊PCI条件,发病12-24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lmV,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5 .溶栓禁忌症,包括:(1)绝对禁忌症:既往任何时间的脑出血史或不明原因的卒中;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6个月内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14、IA)史(不包括4.5小时5内急性缺血性卒中);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2个月内颅内或脊柱内外科手术。(2)相对禁忌症:高龄275岁;慢性、严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2180mmHg或者舒张压2110mHg),需在控制了血压的基础上(收缩压V160mHg)开始溶栓治疗;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时间10分钟或有创性心肺复苏操作(肋骨骨折、心包积血);痴呆或已知其他颅内病变;3周内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4周内发生过内脏出血;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感染性心内膜炎;妊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正在应用抗凝剂

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终末期肿瘤或严重肝肾疾病;2年内应用链激酶或既往有此类药物过敏史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三)考核指标:正确判断静脉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比例七、静脉溶栓流程(-)目标:规范静脉溶栓及辅助抗栓治疗的流程(二)技术要点1 .确定STEMI患者具有溶栓治疗的指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2 .选择适宜的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尽快启动溶栓治疗。(1)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全量90分钟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0.75mgkg在3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mg),继之0.5mgkg于6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

16、不超过35mg),总剂量不超过lOOmg;半量给药法:对低体重、有高危出血风险的老年患者,可采用50mg溶于50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推注8mg,之后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2)尿激酶原:一次用量50mg,先将20m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后,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30mg溶于9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3)没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选用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代表药物用量用法:尿激酶(UK):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链激酶(SK):150万U,60分钟内静脉滴注。(4)根据溶栓药物选择不同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必须在有效的抗凝/抗

17、栓基础上进行,应至少接受48小时抗凝治疗,最多8天或至血运重建。使用肝素期间应检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具体用法:根据年龄、体重、肌酎清除率给予依诺肝素:如果75岁,则静脉推注30mg,继以每12小时皮下注射lmgkg(前2次剂量最大lOOmg);如果275岁,则无首剂静脉推注,仅需每12小时皮下注射0.75mgkg(前2次剂量最大75mg);如肌肝清除率30mL分钟,则不论年龄,每24小时皮下注射lmgkgo静脉推注普通肝素4000U,继以12Ukg小时(最大1000U/小时)滴注,维持APTT在正常的1.5-20倍。(5)辅助抗血小板治疗: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

18、物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阿司匹林:无禁忌证,STEMI患者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P2Y12受体抑制剂:年龄W75岁,则用氯比格雷300mg负荷量。年龄75岁,则用氯比格雷75咽。3 .判断溶栓是否成功,参见“溶栓后PCI流程”。4 .监测出血风险等情况。溶栓治疗的主要副反应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积极对症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其他对症处理。5 .溶栓后处理:参见“溶栓后PCI流程”。(三)考核指标。可行PCI医院和不可行PCI医院,分别考核:1 .溶栓治疗占全部STEMI患者的比例;2 .溶栓药物种类及使用比例;3 .到达医院至溶栓时间(D2N)小于30分钟的

19、比例。八、溶栓后PCI流程(一)目标1 .对溶栓后的患者评估是否需要急诊PCI治疗;2 .进一步提高溶栓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成功率。(二)技术要点1 .就诊于不可行PCI医院的患者,溶栓后尽早转运到可行PCI医院:60分钟内溶栓效果初步判断,尽早启动溶栓后转运;根据交通情况、地理位置、PCI资质医院分级列表并结合患者意愿,优先选择距离最近、有急诊PCI资质的医院进行转运;人工拨打目标医院STEMI急救专用电话联系确认;利用STEMI平台,Internet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及必要资料至目标医院;联系院前急救系统或使用医院具备抢救条件的救护车转运患者;根据目标医院准备情况及患者病情,转运患者至急诊/

20、胸痛中心或直接送至导管室/重症监护室;转运途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症处理;完成患者及相关资料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2 .就诊于可行PCI医院的患者,因PCI延误行溶栓治疗后,如导管室完成术前准备留院处理。如果导管室仍不能就位,转运至其他可行PCI医院,转运流程见上。(三)考核指标L不可行PCI医院溶栓后将患者转运到可行PCI医院的比例;3 .溶栓成功者于3-24小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和立即PCI的比例;4 .溶栓失败实施挽救性PCI的比例。九、从不可行PCI医院转至可行PCI医院流程(一)目标1 .将患者尽快从不可行PCI医院转至可行PCI医院;2 .建立院间转运的规范;3 .进一步提高早

21、期再灌注治疗率及成功率。(二)技术要点1 .确认首诊医院的诊断、治疗和转运至可行PCI医院的指征,尤其对症状发作大于3小时患者尽可能转运;2 .根据交通情况、地理位置、PCI资质医院分级列表并结合患者意愿,优先选择距离最近、有急诊PCI资质的医院进行转运;3 .人工拨打目标医院STEMI急救专用电话联系确认;4 .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微信、彩信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及必要资料至目标医院;5 .联系院前急救系统或使用医院具备抢救条件的救护车转运患者;6 .根据目标医院准备情况及患者病情,转运患者至急诊、胸痛中心或直接送至导管室、重症监护室;7 .转运途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症处理;8 .完成患者

22、及相关资料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三)考核指标1 .就诊于不可行PCI医院的患者向可行PCI医院的转运比例;2 .DI-DO时间小于30分钟的比例。十、确认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转运患者原因(一)目标1 .分析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原因;2 .不可行PCI医院未行转运的原因;3 .改进流程以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二)技术要点L可行PCI医院填报数据库,确认患者发病,就诊时间和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原因;2 .不可行PCI医院填报数据库:确认患者发病,就诊时间和未行的溶栓和或未行转运至可行PCI医院的原因;3 .统计分析,发现问题,针对性改进。(三)考核指标1 .可行PCI医院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比

23、例及原因;2 .不可行PCI医院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及原因;3 .不可行PCI医院未行转运患者的比例及原因。十一、出院前评估、二级预防及随访(一)目标1 .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2 .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3 .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二)技术要点1 .出院前病情评估:患者出院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心肌缺血、存活心肌、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 .非药物干预:患者教育;戒烟;控制饮食与增加运动方式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病情稳定患者,建议每日进行30-6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3 .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75-1

24、50mgQd+氯此格雷75mgQd或阿司匹林75T50mgQd+替格瑞洛90mgBid)使用1年,1年后酌情停用氯比格雷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长期口服75-150mgQdo有禁忌证者,可改用氯比格雷75mgd替代。(2)b-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时,应于发病后24h内使用,剂量个体化并长期服用。(3)如无禁忌证,所有患者均应给予个体化的ACEI长期治疗。如不能耐受咳嗽副作用,可以换用ARB类药物。(4)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5)对症治疗。4 .定期随访: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定期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心功能及心肌缺血情况(三)考核指标1 .抗血小板药物、b-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及未用原因2 .血压、血脂、血糖、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率3 .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