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18939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picc置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应进行规范的PICC导管护理,可以保证导管安全,防止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特别是对导管外露部分的正确固定,能有效的防范与之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一、相关并发症与处理1 .导管移位PICC导管留置期间,可因导管固定不正确等原因,使导管外露部分发生移动,导管脱出或吞入体内,并因此可引发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果导管吞入体内超过3cm,尖端会进入心房,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前区不适等,而且也会因体外导管进入体内,增加血流感染的几率,如果导管脱出3cm以上,导管有可能脱出上腔静脉,尖端位于无名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定位不在最佳位置,可出现导管内回血,静脉血栓

2、等并发症。2 .导管体外部分破损漏液聚腺胺脂类导管体外部分较硅胶类导管材质柔软性差,如果贴膜下导管摆放形状或位置不当、贴膜固定不牢,会造成导管发生错位形成夹角,久而久之引起导管破损,发生输液渗漏。3 .皮肤损伤透明敷料粘贴过紧或拉伸透明敷料后进行粘贴,可导致透明敷料下皮肤张力变化,造成透明敷料边缘部位出现红斑、水泡。产生皮肤张力性损伤。4 .穿刺点出血或渗液加重对体质较差,肿瘤晚期营养不良、血小板低的患者,如果贴膜固定不牢,输液接头末端固定位于关节处,可因活动反复牵拉导管,造成穿刺点出血或渗液加重,增加感染的风险。二、风险防范措施(-)护理方面1 .维护护士应受过PICC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

3、PICC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能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评估、护理及健康宣教。严格执行PICC维护操作规范,并能预见操作中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2 .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适合的PICC敷料,向患者强调贴膜固定导管外露部分,保护穿刺点的重要性,并根据贴膜的种类、季节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更换贴膜的时间。3 .贴膜下皮肤及穿刺点,有效消毒后充分待干,将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贴到连接器的翼型部分的二分之一处固定,使导管体外部分完全置于贴膜的保护下,贴膜下导管应正确摆放,具体如下:(1)外露导管摆放形状应根据穿刺点的位置、外露导管的长度、患者手臂肌肉的平整紧实度来设计导管摆放的形状,禁止垂直一

4、字型摆放,以防因各种原因造成贴膜松动引起导管移位,应将外露导管呈L、S、U或双U型摆放,以缓冲外力或活动时对导管的牵拉。(2)贴膜下外露导管摆放应呈圆弧形,避免形成锐角,特别是柔软性较差的聚腺安脂类导管,如果形成夹角,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输液速度减慢,甚至不滴的现象,夹角处导管也会破损,输液时产生渗漏。(3)外露导管末端固定处应避开手臂关节处、肘窝、腋窝,防止手臂关节活动时牵拉外露导管造成导管损伤,更换贴膜后应让患者弯曲手臂,观察活动时有无导管弯折,如出现弯折应及时纠正。(4)粘贴透明敷料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轻轻垂放贴膜,做到无张力粘贴,粘贴透明敷料后,应沿导管摆放的形状进行指捏塑型,以加固

5、导管、贴膜之间的粘贴性、最后用双手大鱼际由中心向边缘按压,排尽空隙,使贴膜与皮肤充分贴合。(5)贴膜外连接器部分,应采用弹力柔棉材质的胶带以高举平台、反向锁和的方式无张力固定导管。(二)患者方面(1)按时到正规医院进行PICC导管维护,维护时携带维护手册,以便于护理人员做出评估,出现问题能及时对症处理。(2)掌握PICC相关知识、出现问题的观察方法及携带导管的注意事项。(3)保持贴膜清洁干燥,不要自行揭开贴膜,洗澡时注意保护局部,当日换药,如出现潮湿、松动、卷曲、穿刺点渗液、贴膜下导管长度有改变,导管摆放形状因错位而造成导管打折时应及时更换,应经常检查贴膜是否松动,可以在贴膜覆盖及输液接头处,用网套进行保护,松紧放一指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