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18961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一、患者身份识别的主要工具主要有腕带、照片、身份识别卡、新工具和技术等四种。二、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的管理1 .建议对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应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包括识别工具的使用成本、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患者的接受度等;2 .建议管理部门加强对医务人员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相关培训;3 .建议医务人员加强对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相关健康教育;4 .在使用身份识别工具时,应注意保护信息及隐私,维护患者权益;5 .建议对身份识别工具进行质量控制,例如审查条形码扫描的比例、正确佩戴腕带患者的数量和百分比等。三、腕带使用的最佳指征1.佩戴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部分门诊患者(如日间病房、

2、接受侵入性治疗等患者)、满足条件的急诊患者(如决定入院、昏迷、安置于急诊复苏区等患者),在住院和留观期间均需至少佩戴1个腕带,部分患者(如婴幼儿等)需佩戴2个腕带。若需佩戴腕带患者因过敏、四肢肿胀等原因无法佩戴,则应积极采用替代方法(如近期照片等)识别患者身份,并将无法佩戴腕带的原因记录于医疗记录中。2 .腕带信息一般包含患者全名、出生日期和病案号(或身份证号);特殊情况,若患者有精神问题,在以上信息基础上可添加病房名称,若为新生儿,腕带信息需包含母亲或新生儿姓名、新生儿出生日期、新生儿病案号,若为身份不明患者,腕带信息可包含患者的身份状态(未知)、性别、病案号/门急诊号等。3 .佩戴位置腕带

3、佩戴于患者的优势手腕,若无法使用手腕(如手臂肿胀或受伤时),可佩戴于足踝。对于婴幼儿,腕带应佩戴于2个手腕,若不能同时使用2个手腕,应佩戴于1个优势手腕和1个足踝上,腕带佩戴位置应在记录中说明。腕带佩戴应舒适,以不能取下为宜。4 .材质颜色及尺寸腕带宜防水;尺寸选择性大,以满足不同患者(如新生儿、肥胖患者等)的佩戴需求;颜色相对单一,不宜使用彩色腕带警示临床风险,若需使用宜仅使用红色腕带警示过敏、跌倒等风险。5 .腕带更换患者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或获得患者身份信息后,需及时更新患者腕带信息。当腕带被移除、更改、损坏或信息难以辨认时,医务人员在重新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后立即更换。四、照片在身份识别中的作

4、用1 .照片具有预防身份盗窃的作用,在患者首次进行登记时,宜要求患者提供照片进行身份识别;2 .照片可作为患者身份识别工具(如精神疾病患者),但不宜将照片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途经。五、患者身份识别卡的使用1 .在门诊、社区的特定情境下(如定期输血,频次在每3个月1次以上),可使用身份识别卡作为患者身份识别工具;2 .身份识别卡应含有患者详细信息,包括条形码和患者近期照片。六、患者身份识别的新工具和新技术1.新工具和技术主要包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等;3 .推荐整合新技术(如条形码、RFID等)优化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七、不同类型识别工具的特

5、点1.腕带腕带作为一种身份识别工具,在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可有效避免口头核对时患者随口误答、护士理解错误等原因造成的身份识别错误,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率。但腕带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这些问题:腕带的颜色、正确的佩戴位置、腕带信息、更换条件以及销毁等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因此,需制定统一的腕带管理标准以规范腕带的使用,从而降低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安全。腕带的使用存在一定限制,如腕带使用在门诊的限制、患者存在对腕带过敏情况、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有效佩戴腕带,以及一些患者因为文化原因认为佩戴腕带会给他们的身份贴上“标签”而拒绝佩戴腕带。因此,寻找腕带的替代工具是值得探索的问题。4 .照片及身份

6、识别卡照片在临床上也有使用,虽然获取方式简单、经济成本低,但临床的接受度不高,这可能与需要阶段性重复获取、图像清晰度不足等因素有关。目前照片作为腕带的替代工具,在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拒绝佩戴腕带患者的人群中运用最多,身份识别卡一般作为特定情境下的身份识别工具,如用于血液透析、门诊输液以及癫痫患者等身份信息识别,其局限的使用范围可能与普通病号服上无固定患者身份识别卡的卡袋,造成身份识别卡在治疗时不方便携带和读取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需重视身份识别卡的便携性和可读性等问题的改进。5 .新工具和新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工具和技术,现有患者身份识别新工具和技术主要包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

7、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等。新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不同类型的新工具和技术各自具有优缺点,如条形码可与其他工具(如腕带等)结合使用,具有花费少、便捷、适用范围广(如药房、患者护理)等优点,但需配备读卡器,且信息编码有限等;射频识别技术可提供唯一的ID,可将信息与其他媒介链接,适于追踪,且标签可重复使用等,但此技术存在价格昂贵、存储容量有限、为短程数据传输、受读卡器电池寿命限制等问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识别快速、准确等优点,但其花费大,存在隐私问题,受年龄或身体限制,必须链接生物特征历史数据,且存在与其他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结合困难等问题,临床接受度低。临床实践者需结合目前医疗现状评估识别工具和技术应用的适宜性(如成本、接受度等),进行身份识别工具的选择。运用循证方法,整合完成患者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的最佳证据,以确定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的临床适宜性,结合医院政策等做出决策,进而实现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的有效管理,促进患者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