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19855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ord论文题目 省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目录前言3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3二文献综述3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32、国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4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5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分析9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开展趋势14省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前言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开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开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

2、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如此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开展,市场主体的开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和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开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文献综述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易斯

3、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开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开展还比拟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展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模型。该模型认为,加快农业开展和提高农业效率是促进工业进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在经济开展的初级阶段,实行“平衡增长,按照投入和产出的根本原如此把有限的可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在两个部门使之相协调,就能够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开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由于开展中国家资源的稀缺性,全面投资和开展一切部门几乎是不可

4、能的,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有选择地投入到某些行业,以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赫希曼认为,有限的资本在社会资本和直接生产资本之间的分配具有替代性,因而有两种不平衡增长途径:一是短缺的开展,二是过剩的开展。从总体上看,不平衡增长理论根本上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至于选择哪一条不平衡增长途径,应视经济开展不同阶段的瓶颈而定。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是,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这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演进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主导部门通过回顾、前瞻、旁侧三种影响带动

5、其他部门开展,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变更,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开展过程。 罗斯托以技术标准划分经济成长阶段,是与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阶段划分的理论相对抗的。但是,他所提出的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而带动经济增长的看法,以与主导部门并非一成不变的看法,是有现实意义的。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生产率上升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是:根底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制约,或者即便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但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迅速向瓶颈部门转移,尽快缓解瓶颈状态,产业

6、开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不存在资金约束。2、国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利用国外统计资料进展实证分析。研究改革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利群,他认为,中国的工业化阶段未能成功转型,因而导致经济增长中的一系列的矛盾,强调要加强根底设施投资,拉动重化工业增长,局部学者开始强调开展第三次产业的重要性。伟、云龙从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角度,论述了第三次产业开展的重要性,同时还出现了一些针对衰退产业调整问题的研究,这些学者从供应角度研究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的问题,认为一局部企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处境日益困难的原因是面临退出和调整的必然表现,并不主要是有关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失误。今后

7、我国产业结构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应该是严密联系国经济开展的实际,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开展进展系统、深入研究。包括分析西方成熟市场型产业结构地区协调和障碍的根底上,剖析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建立运行的障碍,探索克制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障碍的根本对策,产业政策与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等问题进展研究分析,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优化提供理论贡献和操作实践指导。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一袁州区第一产业现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7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668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44.99万吨,增长9.3。其中,早稻16.6万吨,增长6

8、.2;晚稻25.05万吨,增长11.0。油脂总产7445吨,增长2.4。蔬菜总产量16.36万吨,增长3.4。水果总产3970吨,增长5.9。新建蔬菜基地4000亩,中心城区蔬菜自给率达60%。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4662万元,增长8.2。全区新造高产油茶林4.18万亩,总面积达15.8万亩,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开展重点区。新增苗木花卉基地2万亩,总面积达3.2万亩。巩固封山育林成果,完成造林绿化5.7万亩,是省下达任务的两倍。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63320万元,增长4.5。肉类总产量95352吨,增长10.0;生猪出栏109.77万头,增长8.6;家禽出笼200.77万羽,增长4.5;生猪存栏73

9、.70万头,增长6.5;耕牛年末存栏数7.86万头,增长4.7。全年实现渔业产值48174万元,增长3.1。水产品总产量37400吨,增长8.1。其中,捕捞产量5990吨,增长3.5%。特种水产品产量11800吨,增长12.4。二袁州区第二产业现状2012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5432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个,实现增加值423215万元,增长16.2。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个,实现增加值192309万元,增长10.9。其中,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医药行业为123562万元、机械行业为21842万元、建材行业为12777万元、化工行业为6771万元,分别增长

10、16.8%、-21.2%、20.4%和27.1%。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45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利税243976万元,增长42.5。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8117万元,增长19.8;实现利税120929万元,增长46.2。区属医药、机械、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利税116811万元,增长49.3全年园区投产工业企业达179家,其中袁州医药园53家。安置从业人员35591人。完成工业增加值3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39亿元,增长20.8%;实现利润13.85亿元,增长49.3%;税金总额11.05亿元,

11、增长29.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7家,其中超十亿的企业1家。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0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50个,实现增加值7.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32万平方米,增长72.8。房屋竣工面积110.89万平方米,增长73.7。其中,住宅87.94万平方米,增长88.6。房屋竣工价值93087万元,增长82.9。三袁州区第三产业现状随着物质生产的开展,我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向小康型和富裕型过渡,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开展,自2004年 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以来,我区经济建设

12、坚持以“第一产业为根底,第二产业为主要拉动力,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开展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开展。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全区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13.3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4.28亿元,增长2.32倍,年平均增长11.5%1、 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比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与2004年比照,第一产业增加值由4.04亿元增加到9.85亿元,增长1.44倍,年平均 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由4.94亿元增加到17.18亿元,增长2.48倍,年平均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由4.35亿元增加到 17.25亿元,增长2.97倍,年平均增长13.4%。

13、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第一产业增加值5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增加值1.4个百分 点。2、 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变化。2004年时我区三次产业结构顺序为“二、三、一即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达37.1%,其次为第三产业,达32.7%,最小为第一 产业,为30%;经过十余年的开展,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结构顺序演变为2014年的 “三、二、一分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22.24:38.8:38.96,与2004年比照,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 上升1.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比二产业提高4

14、.56个百分点。3、 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2014年与2004年比照,我区第一产业增长贡献率为18.75%,拉动GDP增长4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 贡献率为39.56%,拉动GDP增长91.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为41.69%,拉动GDP增长96.72个百分点。4、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区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开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2014年 全区全社会从业人员为606142人,比2004年增加了155742人,增长34.6%。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53535人,增加18535人,增 长7.9%

1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2750人,增加102750人,增长1.2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8571人,增加52071人,增长53.9%。 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加了128913万元,10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平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409人,全社会从业人员就 业结构由2004年的52.18:26.4:21.42演变为2014年的41.38:30.15:24.52,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下 降10.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第一产业1城镇建设缺乏产业的有力支撑城镇化开展的

16、关键在于产业的支撑。从整体来看, 袁州区的乡镇工业根底薄弱, 产业优势不强, 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农产品商品率低, 农产品主要为满足本区人口消费之用, 甚至还存在着局部蔬菜和局部淡水产品从区外输入的现象。而且, 局部剩余农产品的加工、转化也表现为层次低、效率低, 特别缺乏实力强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目前, 除温汤依托自身资源形成了以旅游为特征的产业优势外, 其他城镇均无自己的特色产业, 薄弱的工业根底使城镇在聚集效应、吸纳投资能力、公共设施投资效率、第三产业开展潜力、地租增值能力以与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的优势难 以充分表现, 也给农业人口进城后带来就业的后顾之忧。因为, 作为原来

17、从事小农经济的农民, 只存在就业的不足, 不存在就业风险。进城后, 薄弱的工业根底给他们带来新的就业难题。2土地管理制度和利用制度有待完善当前, 在袁州区小城镇落户的人口远低于转向二、三产业的农业人口, 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落后于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这是因为农民进城后, 得不到根本的社会保障, 在住房、医疗、教育、劳动就业等方面享受不到同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由于身份转化的不彻底, 农民在原籍大都保存了承包田和房产, 农民这种城乡就业和生产的两栖行为, 使小农土地制度的主要弊病充分暴露: 1 土地细分土地流转困难。土地制度的小农经济性弊病, 既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规模经营, 也限制了农民向小城镇

18、的二、三产业进展长期投资和在小城镇的定居。2 在土地的开发利用方面, 有些地方以建设开发区、工业区、小城镇的名义滥占耕地, 有的长期圈而不用, 待价而沽; 有的缺乏科学规划、合理使 用, 浪费耕地现象比拟严重。与此同时, 在征地建 镇过程中, 政府往往获取大局部的土地增值收益, 但农民在此过程中, 一般只能得到较少的征地补偿安置费, 而进城农民同样要支付高昂的土地费用, 这既剥夺了农民长期获取土地收益的权利, 又设置了较高的农民进城门槛。二第二产业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开展势头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既有产业根底薄弱等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有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体制原因造成的。1经济开展

19、依赖性较强区域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济民可信药业、江特电机、百神药业等几个重点骨干企业的强力拉动所取得的,其他中小企业的贡献较小。2乡镇工业开展滞后乡镇工业对乡镇财力的贡献不多,绝大多数乡镇工业企业是一些资源加工型企业、传统手工作坊式企业,产品的附加 值低,企业的开展潜力不强,市场生存力低。三是金融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贷款难, 2014年仅有远大化工、腾达化工等少数 企业获得信贷,而象霏欧皇、兄弟建陶等成长性企业如此无法获得银行支持。三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在我区第三产业中,法人单位只有1426家,只占第三产业机构数占8.1%,而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

20、织就占了法人单位的46.9%;个体户15686家,占第三产业机构数88.6%。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0057人,占从业人员的58.4%,第三产业个体户从业人员35273人,占从 业人员的41.2%。由于第三产业机构个体户占绝大多数,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严重阻碍第三产业的正常开展,导致第三产业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除商业、餐饮业、服务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一些行业,如保险、电讯、教育、文化等根本还处于垄断经营,市场化程度偏低。作为传统第三产业载体的商业网点、商品市场,由于缺少规划,开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致使全地区综合网点多,专业网点少,农贸市场多,工业品和生产资

21、料市场少,且市场规模小、档次低、辐射面窄,为生产服务的程度不高。第三产业滞后还表现在产业层次低,产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含量不高,统一的、开放的社会服务体 尚未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农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远远跟不上生产开展的需要。2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过低 2014年,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24:38.8:38.96,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比照,我区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高出7.0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 1.88个百分点、比全市低出8.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低出14.2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出6.85个百分点、比全市高出0.29个百分点低 1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

22、国仅高出7.18个百分点、比全省仅高出4.96个百分点、比全市仅高出8.04个百分点。根据1997年世界开展 报告资料显示:“高收入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为66%,中等收入地区比重为52%,低收入地区比重为35%,而我区只是约高于低收入地区的水平,这与我国本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兴旺国家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规模小,驾驭风险能力差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反映,我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机构数达11596家,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只有176家,只占1.52%,特别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仅为18家,所占比重仅为0.2%,其余的都是个体户10825家,所占 比重高达93.35%;交通运输业1968家,交

23、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企业31家,仅占1.6%,个体户1937家,占98.4%。而且交通运输企业的货 运车辆为609辆,占货车总量的37.3%,吨位为2147,占总吨位的42.1%,而个体户的车辆拥有量为1023辆,占62.7%,吨位2955,占 57.9%,再加上轮胎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等营运车辆1211辆,使得个体户由于规模小,难以驾驭风险的能力。4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开展极不平衡我区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区,2014年城区消费品零售总额22.93亿元,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高达76.71%;而占全区人口73.6%的农村的消 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只为23.29%。房地产业除温汤镇、慈化镇有少量投资

24、外,其他乡镇根本上是空白,高新技术产业更无从谈起。 5房地产行业有过热的趋势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反映, 2004年我区61家房地产企业空置面积高达26.35万平方米,空置面积1至3年的9.81万平方米,空置面积三年以上的面积1143平方米。由于空置面积相当于一年的房屋竣工面积,直影响今后房地产业的开展。2005年1至9月房地产完成投资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 4%。6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根底设施、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重复建设现象比拟严重。电子信息产业开展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信息化要求差距较大。信息资源的开掘、 采集、传输和利用尚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建设规模不大,实用信息少,各类数据库

25、少,应用层次低。有关规章、标准有待尽快建立和完善。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开展趋势第三产业的开展主要受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消费结构的影响, 以与第一、第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袁州区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期, 对第三产业消费性服务的需求处于快速上升期。同时, 第一、第二产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还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这些都会对第三产业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在未来一段时期, 袁州区第三产业开展有两个主要方向: 一是劳动密集、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 二是市场需求增长快、预期效益好的第三产业。具体地说, 以下一些行业将得到较快的开展: 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和体育产业、广告咨询业、证券和保险业等。在未来的开展道路中,跟随党的脚步,贯彻党的根本路线和方针,袁州区产业结构开展的一定会越来越好。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