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23728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沉浮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

2、,就越容易浮。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1、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4、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

3、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7、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8、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第二单元热、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只能起到保温的作用。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钢条加热后

4、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6、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2、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3、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

5、热的不良导体。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4、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6、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

6、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7、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9、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0、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日心说和地心说都可以解释。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

7、学家托勒密提出。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决定了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8、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

8、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9、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延长线上。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不动等。3、地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4、恒星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交替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6、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7、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8、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9、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轴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