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23742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根底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4V电源、万用表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R=K,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图1-1图1-2全桥面板接线图通过这些应变

2、片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1-2所示,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一样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ERR1-1E 为电桥电源电压,R 为固定电阻值,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可参考图1-1。2差动放大器调零。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2 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将电位器Rw4 调到增益最大位置顺时针转到底,调节电位器Rw3 使电压表显示为0V。关闭主控台电源。Rw3、R

3、w4 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按图3-1 接线,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两对应变片分别接入电桥的邻边。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预热五分钟,调节Rw1 使电压表显示为零。5在应变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 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入下表。重量(g)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0.21332643915336708079431079121513516实验完毕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4、灵敏度L= U/ W 和全桥的非线性误差 。1. 计算灵敏度L,L= U/ W重量(g)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0.21332643915336708079431079121513511用E*cel拟合得到如以下图线2由拟合曲线,得L=6.7759 mV/g2. 计算全桥的非线性误差1) 由拟合图线求得的理论值及差值2非线性误差=Vma*/(Vma*-Vmin)=9.3995/1351.2=0.70%六、思考题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 为对边电阻值R 一样时,即R1R3,R2R4,而R1R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答:不可以。七、讨论与分析总

5、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用全桥电路测重的方便性,以及全桥电路的高灵敏性,相信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帮助我在以后的实验以及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全桥电路。实验二、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二、实验仪器差动变压器模块、测微头、差动变压器、信号源、15V 直流电源、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两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铁芯连接被测物体,移动线圈中的铁芯,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发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动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动势则减小,将两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引出差动输出。输出的变化反映了被测物体的移动量。四、实

6、验内容与步骤1根据图2-1 将差动变压器安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块上。图2-1 差动变压器安装图图2-2差动变压器模块接线图2接入15V 直流稳压电源,将差动式传感器专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块的插座中,音频信号由信号源的“Us1 处输出,翻开实验台电源,调节音频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用示波器监测,使输出信号频率为4-5kHz,幅度为Vp-p=0.5V,按图12-2 接线1、2 接音频信号,3、4 为差动变压器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3用示波器观测Uo 的输出,旋动测微头,使上位机观测到的波形峰峰值Vp-p 为最小,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位称为负,从Vp-p 最小开场旋动测微

7、头,每隔0.2mm 从上位机上读出输出电压Vp-p 值,填入下表,再从Vp-p 最小处反向位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左、右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Vpp(mV)0.070.130.190.260.340.400.470.540.60*(mm)00.20.40.60.81.01.21.41.6Vpp(mV)0.670.740.820.860.920.991.07*(mm)1.82.02.22.42.62.83.0Vpp(mV)0.070.120.190.280.360.440.510.580.63*(mm)0-0.2-0.4-0.6-0.8-1.0-1.2-1.4-1.6Vpp(mV

8、)0.700.770.830.900.981.051.12*(mm)-1.8-2.0-2.2-2.4-2.6-2.8-3.04实验完毕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注意差动变压器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剩余电压大小。根据表121 画出Vp-p* 曲线,作出量程为1mm、3mm 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1. 剩余电压大小为0.07mV2. Vp-p* 曲线:3. 量程为1mm、3mm 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11mm时拟合得到的图线及对应的数据表格21mm时的灵敏度L、非线性误差分别为+1mm-1mm灵敏度mV/mm0.33570.38非线性误差2.45%4.52%3

9、)3mm时拟合得到的图线及对应的数据表格4)3mm时的灵敏度L、非线性误差分别为+3mm-3mm灵敏度mV/mm0.33330.3505非线性误差1.99%1.91%六、本卷须知实验过程中加在差动变压器原边的音频信号幅值不能过大,以免烧毁差动变压器传感器。七、思考题在本实验中,如果将两只次级线圈正向串接会产生出差动输出吗?假设有输出。其变化反映了什么?答:正向串接不会产生差动输出;此时有输出,输出反映了两次级线圈两端电动势之和的大小。八、讨论与分析总结在调节测微头时应仔细缓慢单向的调节位移,并不要调节过量,防止回程差产生的误差。采用补偿线路可减小零点剩余电压,使差动传感器测量更准确。实验三、电

10、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传感器的构造及特点二、实验仪器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模块、测微头、数显直流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绝缘护套三、实验原理电容式传感器是指能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它实质上是具有一个可变参数的电容器。利用平板电容器原理:C=0rSd (3-1)式中,S 为极板面积,d 为极板间距离, 0 真空介电常数, r 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由此可以看出当被测物理量使S、d 或 r 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 随之发生改变,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仅改变另一参数,就可以将该参数的变化单值地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所以电容传感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改变极间距离的

11、变间隙式,改变极板面积的变面积式和改变介质电常数的变介电常数式。这里采用变面积式,如图3-1 两只平板电容器共享一个下极板,当下极板随被测物体移动时,两只电容器上下极板的有效面积一只增大,一只减小,将三个极板用导线引出,形成差动电容输出。图3-1 电容传感器内部构造示意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图3-2 将电容传感器安装在电容传感器模块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入实验模块插座中。图3-2 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将电容传感器模块的输出UO 接到数显直流电压表。3接入15V 电源,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电容传感器调至中间位置,调节Rw,使得数显直流电压表显示为0选择2V 档。Rw 确定后不能改动4旋动测微头

12、推进电容传感器的共享极板下极板,每隔0.2mm 记下位移量* 与输出电压值V 的变化,填入下表*(mm)0.20.40.60.81.01.21.41.61.8V(mV)4812161923262932五、实验报告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1. 系统灵敏度S1由E*cel拟合得到图线如下2) 由图线得,灵敏度L=17.5 mV/mm2. 非线性误差1) 由拟合图线求得的理论值及差值2=Vma*/(Vma*-Vmin)=0.7778/28=2.78%六、思考题本实验是改变了那个参数引起电容量的变化?是差动式吗?画出本实验的原理图。答:改变的参数是面积;是差动式;原理图七、讨论与分析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了解了电容传感器的构造及特点。总体来说,这个实验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的根本原理,在根底课上都有学过,因而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实验过程主要就是认真去对待,认真观察、仔细纪录数据,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小实验误差,同时能提高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错误分析能力。.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