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125980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知识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口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

2、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4、

3、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4、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O2、H2、CO2、CO、C)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5、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4、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KClO3KMnO4工业

6、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Zn+HCl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

7、+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

8、炸裂瓶底。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酒精燃烧C2H5OH+O2甲醇燃烧CH3OH+O2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7、CO2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

9、方程式)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0、;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广,放热多,无污染)。九年级化学学习方法1、最重要的还是要上课听讲。听课的重要性不用多介绍,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学霸做到了,而学渣只看到了,听讲的时候除了要集中精力,而且一定要多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向老师提问。2、有问题要独立思考。一直提倡不懂就问,在学习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千万不要一遇到问题马上就请教别人,先独立思考一下,真正解决不了再去问,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3、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又是老生常谈的学习方法,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前提是你能不能做到。也要承认,高中的学业任务

11、很重,课前预习时间可能不是太多,哪怕粗略看一下课本也是很有必要,预习目的就是找到自己没有理解的问题,然后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讲。课后一定要复习,对于化学这个科目复习的建议是:学习结束二十四小时、一周后、一月后、以及考前二十四小时效果最好。4、化学知识记忆法。化学虽然是一门理科,但需要记忆的知识确实很多,不要指望自己能过目不忘,知识要多次重复才能真正记住,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不提倡死记硬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记忆。也可以把这些公式、定理记到一个小本子上,利用零碎时间看一眼,也是效果很好的记忆方法。九年级化学学习技巧重视错题。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如果有精力最好整理到错题本上,有空就去看一眼,多次复习、反思、总结,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吃透课本。很多人都感觉课本太简单,但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把课本吃透,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真正掌握住,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这才能真正把化学学好。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