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称象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30429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称象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22称象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22称象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22称象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22称象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称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称象教学设计.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称象教学设计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称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 称象教学设计1其次课时一、导入:、小挚友,昨天我们上课时同学们都做了试验,许多同学都能想出曹冲的这个方法,用它来用小秤称大物件。小挚友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接着读这个故事,争取能讲给别人听。二、朗读感悟:、请小挚友一边听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讲,指名讲主要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把你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组织学生反复读,弄清:要称出大象的重量,第一步怎么做?(赶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其次步怎么做?(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学生再读三、四自段,比较一下,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与曹冲的方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相识其余的四个二类字,“倒、艘、沉、止、微”。使学生结合课文理解。三、实践创新:、激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方法在当时的状况下

3、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方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学习讲这个故事,讲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先在小组内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第三课时一、导入:、小挚友们,我们知道,我们不但要读故事,讲故事,还要从故事中学会认字,那么上节课小挚友们们学的字都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假如大家全部相识,老师会奖给大家一个故事。、师讲故事:聪慧的徐文长。、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遇事要动脑子。二、学习生字:、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已认犯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重点指导:“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留意“在”与

4、“再”二字的不同。、学生自已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称象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育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培育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打算:杆秤、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小挚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2.导入课题称象。3.教写“称”字。(二)初

5、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2.认读生词3齐读课文(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1.学习第1、2自然段(1)师:你知道大象究竟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2)指导朗读。(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爱吗?你怎么知道他喜爱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2.学习第3自然段师:现在请同桌相互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方法。(1)第一个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2)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其次个方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方法一起称,咱们

6、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4)师:两个方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3.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3)指名读,齐读(4)再读课文,找寻步骤(5)质疑(6)步骤解答(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4.总结学习师:曹冲的方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终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看法和之前一样吗?(四)总结升华1.师:同学们,今日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聪慧,爱动脑筋。)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7、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又高又大称象 难 爱动脑筋赶、画、赶、装、称称象教学设计3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方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珍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而广为流传;曹充爱动脑筋,擅长视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仔细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抓住第四自然段让同学充分朗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并借助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协助学习,分散教学难点。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慧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探讨沟通。一、导

8、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语: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方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2、学习生字“称”和“象”。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要求:1、借助汉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提出不懂的问题三、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读的正确。四、朗读感悟1、看多媒体动画(事先自制课件),听老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个方法?3、小组沟通:说说自己对这些方法的看法。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练习说句子。5、用试验抓住重点,突破难

9、点。(1)曹冲称象详细的方法是什么?听第4自然段录音课文,边听边看课件演示。(2)让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搞清晰要称出大象的重量:6、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绽开探讨.(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方法比官员们提方法好在哪儿?我们应当向曹冲学习什么?五、激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曹冲的方法在当时的状况下是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方法?六、课堂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创建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

10、出的方法。曹冲爱动脑筋,擅长视察的,富有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称象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运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索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方法,是因为他擅长把平常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并敏捷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慧才智。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洁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方法的缘由。教学打算;电脑课

11、件 生字卡片 试验仪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运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索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方法的详细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学重点:学习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难点: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教学打算:卡片 电脑课件 试验工具一套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习爱好。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2、揭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称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

12、问题?3、检查预见状况。认读生字 完成作业题1二、导向自学同学们依据预习状况,你能告知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操。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依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写作。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方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2、选把学习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方法。)3、选学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索: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是什么关系?出示电脑

13、课件,第四自然段。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 ”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标出称象的动作词。反馈、填表、完成板书。曹冲 先 赶 画再 赶 装然后 搬 称依据板书说称象的方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曹冲用什么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人 物顺 序 怎 么 做曹冲先赶象上船 画线再赶象上岸 装石头然后搬石头 称石头深究探讨,这个方法行吗?为什么?演示,复述称象的过程,学做小曹冲。过渡:官员们想出的称象方法又是怎样的呢?4、自学第三自然思索:官员们提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曹操听了以后,为什么直摇头。学生自由读课文,探讨。指句回答,完成板书。官员:造大秤宰大象用因为所以回答,曹操为

14、什么直摇头。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5、指导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曹冲想出这个方法是才几岁?“才”说明白什么?齐读曹冲想出的方法,完成作业第6题。小结:同学们,曹冲之所以能想出称象的好方法,是因为他擅长把平常已经知道的一此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并敏捷地加以运用的结果。四、设计智力题,培育创建性思维习惯。有一个老农挑着一百斤重的西瓜过一条只能载重一百斤的小桥,那天河水正好漫过了小桥。请你帮助老农顺当过桥。用“先再然后”的依次说说过桥的方法。探讨、发言。延长到课外。板书设计:称 象官员 造大秤宰大象曹冲 先 赶 画画 赶- 装然后 搬 称教后感:1、运用多媒体协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学生自

15、由先择训练内容,突出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3、利用课文插图,形象主动的再现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介绍人物的方法。4、利用实物演示,训练学生的表达实力和动手实力。5、智力练习,点燃学生才智的火花。称象教学设计5教材简析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方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珍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擅长视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仔细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思路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慧孩子。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探讨。

16、教学目标1、相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4、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情愿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激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擅长视察的人。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教学方法嬉戏法 自主探究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录像,激趣导入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思索:这是一个什么故事?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3、认读生字: 出示“我会认”

17、生字卡片。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2、学生汇报。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加学生的理解。四、巧用试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1、请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索:曹冲答象的详细方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打算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情愿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4、再读书中文字,思索: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当分几个步骤呢?学

18、生探讨。5、汇报。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试验。思索:从这个方法中,你有什么体会?8、此时此刻,你能用赞扬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9、老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创建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方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10、用赞扬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11、指导背诵。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首先然后接着最终五、激励学生创新思维1、曹冲的方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状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2、学生发言,评议。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六、课堂练习1、我会组

19、词:称( ) 住( ) 像( ) 再( )秤( ) 柱( ) 象( ) 在( )止( ) 照( ) 点( ) 办( )正( ) 找( ) 热( ) 力( )2、选词填空:再 在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我( )路上摔倒了。称象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亲自动手作试验,弄懂曹冲称象的方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4、情愿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通过亲自动手作试验,弄懂曹冲称象的方法,从曹冲

20、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争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方法,确定学生的回答)板书:称象、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挚友说的方法许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范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方法称,称出来没有

21、?、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相识生字、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挚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小组读:、沟通认字状况。、有几个字特殊难认,你怎么记?、读通课文。、检查自读状况,巩固识字、用猜字的嬉戏检查认字状况。、男女同学竞赛,看谁组的词语多。、自愿读课文。、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官员们想了什么方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方法?、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曹操的看法怎样?理解“直摇头”。、曹冲的方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这个方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看法怎样?他

22、会说什么?、有疑就问、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探讨,还不懂的,留着全班探讨。、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其次节课解决。、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教学效果评测、读句子,思索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拓展性学习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试验用。其次课时、复习:嬉戏巩固、用转转盘的方法复习生字。、纠

23、错嬉戏分清字音。、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学习重点段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和句子。、曹冲相出了怎样的方法来称象?、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摆出试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四人小组做试验。、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试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协作得最好。、一边做试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试验。)、深化思索,还有什么方法、曹冲的方法

24、怎样?想夸一夸他吗?、我们把曹冲的方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呢?、小挚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方法?、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慧这星”标记。、朗读课文:用喜爱的方式、读给喜爱的人听、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你想读给谁听?、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殊好,读给大家听。、谁想读给老师听?、讲故事:愿讲、能讲、情愿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情愿讲给谁听?、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谁能讲醒悟官员们的方法?谁能讲清曹冲方法?、同桌讲故事。、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写字、读要

25、写的字,你有什么发觉?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记清字形?、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视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依据学生视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巡察、指导,表扬写得好、姿态正确的学生。、教学效果测评、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方法。、拓展性学习、曹冲听到官员们争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溢着才智,你喜爱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七、

26、作业设计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称象。八、板书设计造称官员们宰象称船曹冲石头称象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2、相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3、学习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的问题。4、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擅长动脑筋。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擅长动脑筋。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课时)教学目标: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

27、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的问题。4、相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5、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擅长动脑筋。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擅长动脑筋。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困)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当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

28、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慧好学,深得曹操宠爱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三、精读课文: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方法?(3种。官员们的方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曹冲的方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指名读读曹冲的方法,并进行课件演示。2、你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曹冲的方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3、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29、结合课文说一说。)4、果真是什么意思?(根据曹冲的方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方法来的?四、拓展延长:假如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吗?五、课堂小结:科技发展到今日,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当的到什么启示呢?板书: 5、称 象曹操大象(多重?)官员1、造大秤2、宰大象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七岁) 称石头反思:学生的学习爱好很高。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3、相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4、培育仔细

30、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教学难点:能够把字写好。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状况。)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曹 操 官 堵 重 杆秤 砍 割 沿 舷(留意舷的读音。)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左右结构:操 堵 杆秤 砍 割 沿 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曹 官 重,要留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4、写生字:要求:先整体视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挥而就。(困)(先视察,再比较,然后把

31、字写规范。)三、完成课后习题:1、比较句子:(1)曹操听了摇头。 (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方法很不满足。B、其次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方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慧,多么爱动脑筋。2、相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P16),说说用法。(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留意正确应用。(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相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

32、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六、板书5、称 象曹操大象(多重?)官员1、造大秤2、宰大象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七岁) 称石头七、反思:学生通过老师帮助进行语文课的预习方法的训练,通过课题和思索题进行思索,学生问题意识较强,学生基本驾驭了预习方法。预习之后,学生很简单理解课文称象教学设计8一、素养教化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二)实力训练点:培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常多视察,提高解决实际

33、问题的实力。(三)德育渗透点:教化学生学习曹冲,平常多视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解决方法:老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难点: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缘由。解决方法: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方法,试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三、课时支配:2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

34、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1了解课文内容。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3分组,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4分段朗读,订正字音,分析字形。(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思索: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2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

35、的?(他很兴奋,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4)指导朗读。3学习其次段(1)指名读第2段,思索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争论象的重量)。(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详细相识象的高大。(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争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争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5)朗读第2段。其次课时(一)朗读全文。(二)回顾第1、2自然段。(三)学习第3段。1朗读第3段,思索官员们想出哪些称

36、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2曹操问:谁有方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方法行吗?(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方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方法不行的缘由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3读第4句,说说其次种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联系曹操得到象时兴奋的心情,相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方法更不成。)4读最终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持坚决反对的看法)。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看法。(四)学习第4段。1朗读第4段,思索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方法。(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

37、年龄太小了)(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方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呢?(3)老师依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其次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2朗读第5段,思索:用曹冲想出的方法称象,结果怎

38、样?(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方法很满足)。(2)果真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探讨:(分成小组或同桌)(1)曹冲听了官员们争论造大秤的方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2)曹冲听了官员们争论宰象、称象块的方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1)曹冲专心听别人的争论,主动动脑筋想方法。(2)曹冲擅长视察和学习,学问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相识到必需有丰富的学问,肯动脑筋

39、思索问题,就会变得聪慧起来。(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3)块、争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究竟造句。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称象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相识“称、象”等 13 个生字,会写“再、象”等 6 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2指导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4培育学生良

40、好的读书习惯和擅长视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及想出称象方法的缘由。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及其缘由。课时支配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老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兴奋,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去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留意培育学生视察的依次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究竟有多重呢?”3出示

41、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留意疏理、归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指名读,其他同学给他正音)2读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老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样称象呢?1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争论的?(指板书上的“争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2找出有关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探讨:官员们的方法究竟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沟通。3曹操听了是什么看法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并练习用“直”说话。)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1老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方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争论后他怎样说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2曹冲的这个方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晰的?(读书、画序号、探讨)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1)这四句话里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