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修改.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30510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修改.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厢式运输车设计规1、术语和定义。2、规性引用文件如下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与质量限值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与其定义GB 3847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GB 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与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4785 汽车与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1564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GB 11567.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2、GB 11567.2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GB 12676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5084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 1769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T 18411 道路车辆 产品标牌 GB 23254 货车与挂车 车身反光标识/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C/T 252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 453 厢式运输车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 QC/T 518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 900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

3、C/T 29058 载货汽车车箱技术条件3、整车要求:整车外廓尺寸、厢式运输车最大允许总质量和最大允许轴荷应符合GB 1589的规定。厢式运输车运行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 7258的有关规定。3.3 厢式运输车的最大总质量不得超过选用底盘的最大允许值。3.4 厢式运输车应装配完整、正确,所有联接件应结实、可靠,螺纹紧固件的拧紧扭矩应符合QC/T 518的有关规定。3.4 厢式运输车应安装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装置,其性能和要求应符合GB 11567.1和GB 11567.2的规定。3.6 厢式运输车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应能满足原汽车底盘的规定。 3.7 制动性能应符合GB 12676的有关规

4、定,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 7258的规定。3.8 外露黑色金属件须经防腐蚀处理。油漆涂层质量应符合 QC/T 484的规定。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符合QC/T 625的规定。 3.9 厢式运输车不允许有防冻液、油、气的渗漏现象。3.10 加速行驶时车外最大允许噪声应符合GB 1495的有关规定。3.11 车辆的有害气体排放应符合GB 3847、GB 17691的有关规定。3.12 厢式运输车的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 15084的规定。3.13 厢式运输车应按规定粘贴车身反光标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应符合GB 23254和GB 7258的规定。3.14 焊接件质量应符合 /T 5943的规

5、定。 3.15 车用灭火器安装应结实可靠, 取用方便。 3.16 各活动关节和摩擦面应涂或加注规定的润滑油或润滑脂。3.17 厢式运输车在如下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40+40;b)空气湿度不大于95%25时。3.18 备胎应装卸方便,固定可靠。3.19 车厢与底盘的连接应结实可靠,车厢的纵向中心平面相对于底盘的纵向中心平面在车厢全长围的偏移量不大于5mm。3.20 车厢应具有良好的防雨密封性能,在进展淋雨试验时,不应有渗、漏现象。3.21 厢体尺寸偏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如下要求:a)长度:厢体长度偏差不超过厢体长度的0.15%;b)宽度:极限偏差为8mm;c)纵向中心平面上的高度:极

6、限偏差为8mm;d)门框两对角线之差不大于3mm;e)门框、各立柱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3mm。3.22 地板上外表应平整,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3.23 车厢门应启闭灵活、轻便,工作可靠。3.24 车厢门锁工作应灵活可靠,不得脱落和自行开启。3.25 车厢后门的开启角度可为270或180,车门开启后应能结实地锁定在车厢上。4、厢式运输车厢式汽车是具有独立、封闭结构的车厢或与驾驶室一起构成整 体式的封闭结构车厢,装备有专用设施,用于运载乘员或货物或承当专门作业的专用汽车。一、总体结构与设计厢式运输车大多是在二类货车底盘根底上,安装一个独立封闭的车厢而成。厢式运输车主要用于轻泡与零担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

7、。车厢为典型的全封闭式结构。根据需要,车厢一般设置有后门或侧门,厢装有 通风、采光和信号联系等设施。车厢具有良好的防雨、防晒、防尘、防 盗等功能。按驾驶室的型式不同,厢式运输车可分为长头驾驶室式和平头驾驶室式两种。前者车厢而积利用率较低、空气阻力系数较大;后者车厢面积利用率较前者有明显提高,外形较协调。装有导流罩的平头驾驶室 式厢式零担运输车的空气阻力系数小,适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厢体是由顶盖、底架(包括副车架纵梁、横梁)、前围、后围(后门框)、 左右侧围六大块组焊而成。车厢与底盘的连接实际上就是将车厢底架(副车架)纵梁紧固在底盘的 纵梁上。一般同采用角铁连接与传统的U型螺栓连接,以提高连接的

8、 可靠性。通常,连接用U型螺栓的直径D16mm,螺栓安装间距以1000-1500mm为宜。U型螺栓的长度应在设计时根据底盘纵梁、车厢纵梁和中间垫木三者高度之和确定。二、车厢结构与设计(一) 车厢尺寸参数确实定1影响车厢外廓尺寸2车厢框尺寸(长宽高)确定了车厢容积的大小 应从车辆用途、装载质量、货物度以与包装方式、尺寸规格等方面考虑,以便提高 运输效率。8二车厢的骨架结构设计1骨架结构型式对车厢强度、刚度以与车厢自重影响很大。车辆自重骨架结构型式 骨架材料种类 骨架界面几何形状2骨架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车厢要求以外,还要考虑外蒙皮装配的工艺 性和车厢骨架的系列化设计,以提高外蒙皮、底架、门框(扇)等

9、零部件 通用化系数,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本钱。3骨架结构与加工方法: “井字形的矩形框架。 首先将组成车厢的六大块,分别加工为骨架分总成,然后将这六大块骨架分总成焊接成一个完整的车厢骨架。底架是整个车厢的安装根底,受力比拟严重,因此底架的纵梁和横梁均采用 异性刚管,并且两者采用纵横搭接的结构,以提高底架的强度和刚度。前围骨架前围为封闭型结构,由异性钢管骨架和钢板组合而成,阻挡货物冲击。前围骨架由外支撑架、骨架。参照相关原有车型。如下列图。外支撑架选用异性钢管 前围结构后围骨架后围由支撑框架和后门组成,框架由异性钢管焊接成,框架部为一对开后门,后门可270开启与车厢外壁相叠。 后围结构

10、左右侧围骨架均采用封闭型框架再加骨架构成,要开侧门的侧围骨架需留出侧门空间,框架采用异性管材焊接而成。侧围骨架侧围骨架开侧门 车辆运输过程中顶棚主要受力方向为Z轴方向力,受力有限,因此为了减轻车辆自重,采用结构简单的骨架形式,如如下图所示。顶棚骨架4蒙皮的设计蒙皮本身就是薄壁板件。通过一定形式的连接(如铆接、焊接、粘接等),将其固定在骨架的框架面上,成为车厢的外外表。蒙皮通常采用0.81.5 mm厚的薄钢板,但也有采用铝板或玻璃钢板。非金属蒙皮厚度为23mm。为了提高蒙皮的刚度,往往事先在薄 板上压制成截面形状各异的加强筋。从提高刚度考虑,弧形最优,其次 是三角形和矩形。前围外蒙皮,左右侧外蒙

11、皮,顶蒙皮mm薄钢板,底架由于受载荷较大,蒙皮选用3mm钢板。5、 车厢的校核5.1 建实体模型使用UG对车厢骨架进展实体建模,经屡次拉伸、镜像、复制等操作,可实体模型如如下图所示。车厢骨架实体模型5.2 加约束与载荷 设置完材料属性,使用UG自带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厢骨架总成进展分析,在底架Z方向纵梁处加全约束,在底架横梁上外表加载荷。5.3 进展分析 分析结果位移变形、应力分布情况如下列图。分布网格 由图可看出,最大位移量为0.064mm, 最大强度为17.3Mpa小于235Mpa,强度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车厢骨架满足设计要求,其各种性能均满足要求(三)门、窗、密封条、门梯以与防护

12、装置的设计1.车厢门的设计 车厢一般设置后门,这样有利于货物的装卸和交通安全。对于有需要的可开设侧门。车厢门的形状一般采用矩形平面结构。后门开启方式有单开式和对开式两种。 侧门宽度一般在1200一2000 mm选取。2.车厢窗的设计密封条的设计 车厢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灰尘和雨水渗入车厢,因此,对密封条提出以下要求: 具有良好的弹性,以保证密封可靠, 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以保证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即在-40一50相当宽的温度围,均保持良 好的使用性能: 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 便于成型和装配。3门梯的设计由于车厢地板距离地面约1000 mm左右,为便于装卸,通常

13、在车厢门 的下部装有门梯。4. 防护装置的设计 4.1 侧防护栏设置是为防止无防御行人跌于车侧而卷入车轮下,侧防护栏设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侧防护装置不应增加车辆总宽如有凸出局部需打磨光滑,最高不超过10mm。2、侧防护装置外表光滑,两横杆间距不大于300mm,截面高度不小于50mm。3、侧防护装置上缘与车辆上装局部相距不超过350mm,下缘任何一点理地高度不大于550mm。4、侧防护装置试验要求:直径220mm圆形平头施压1KN的静压力侧防护装置最后250mm段变形量小于30mm,其余变形量不超过150mm终上所述:侧防护装置为横杆加竖安装架结构,横杆采用5020的异形方管,两头在200

14、位置折弯,折弯角度为175。6、侧防护装置的校核使用UG对侧防护栏进展建模,经过拉伸、镜像、抽壳等操作之后可得,侧防护装置3D图,采用UG自带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测试要求;三维图位移分析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明确位移变形量中间部位最大,为80mm小于最高150mm的要求,此防护栏满足设计要求,各项性能均满足要求。4.2 后下部防护装置设计1、后下部防护装置由横梁与安装支架焊接而成,为防止后方车辆、人员发生钻车事故。2、为此后下部防护装置需有一定的强度要求,锋利局部不得朝后,横向构件的端部成圆角状,其端头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横向构件的截面高度不小于100mm。3、后下部防护装置主横梁采用100553折弯而成,安装支架采用槽钢焊接而成,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盘主大梁上。结构如图后下部防护装置三视图4、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校核使用UG对侧防护栏进展建模,经过拉伸、镜像、抽壳等操作之后可得,侧防护装置3D图,采用UG自带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测试要求;位移分析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明确此防护装置,满足设计要求,各项性能均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