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制造工艺doc27.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30702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doc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doc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doc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doc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doc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doc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材料制造工艺doc27.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第一章 概述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材料、信息、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是因为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与人民生活所不可须臾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合材料作为材料科学中一枝独立的新的科学分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正日益发展并在许多工业部门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当今高科技发展中新材料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材料的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都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和越来越多的要求。现如今在许多方面,传统的单一材料

2、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以其充满智慧的头脑将材料的新的发展方向伸向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复合材料。本文就将对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加工中的理论问题、制备工艺与方法和典型的应用加以阐述,希望能够比较全面的对复合材料做一个介绍。首先我们来给复合材料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为复合材料下的定义,复合材料(Compose Material)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的组份材料虽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但是复合材料的性能却不是组份

3、材料性能的简单加和,而是有着重要的改进。在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而另一相为分散相(增强材料)。分散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分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复合材料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也是材料设计方面的一个突破。它综合了各种材料如纤维、树脂、橡胶、金属、陶瓷等的优点,按照需要设计,复合成为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可以预见,如果用材料作为历史分期的依据,那么,继石器、青铜、铁器、钢铁时代之后,在21世纪,将是复合材料的时代。在概述的余下一些篇幅中,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关于复合材料的一些基本内容。一、 复

4、合材料的命名和分类复合材料可根据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将增强材料的名称放在前面,基体材料的名称放在后面,再加上“复合材料”即为材料名。为书写简便,也可仅写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缩写名称,中间加一条斜线隔开,后面再加“复合材料”。有时为了突出增强材料或者基体材料,视强调的组份不同也可将不需强调的部分加以省略或简写。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a.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复合材料,粒状填料复合材料,编织复合材料b. 按增强纤维种类分类: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

5、复合材料”)c. 按基体材料分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d. 按材料作用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二、 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复合材料是由多相材料复合而成,其共同特点为:(1) 综合发挥各种组成材料的优点,使一种材料具有多种性能,具有天然材料所没有的性能。(2) 可按对材料性能的需要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制造。(3) 可制成所需的任意形状的产品,可避免多次加工的工序。由于复合材料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复合材料性能不同,就是同一类复合材料的性能也不是一个定值,故在此处给出一些主要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 比强度,比模量大。) 耐疲劳性能好。) 减震性好。)

6、 过载时安全性能好。) 具有多种功能性,耐烧蚀性能,摩擦性能好,电绝缘性能高,耐腐蚀性能优良,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特性。) 有很好的加工工艺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 ) 高比强度,高比模量。) 导热、导电性能高。) 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 良好的高温性能。) 耐磨性好。) 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 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 陶瓷基复合材料 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抗氧化,高温下抗磨损性好,耐化学腐蚀性优良,热膨胀系数和比重较小,制成复合材料以后抗弯强度高,断裂韧性高。 水泥基复合材料 压缩强度、热能方面性能优异,制成复合材料以后抗拉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增强,重量降低。通过以上的一些

7、叙述,我们对复合材料的一些根本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进入正题,对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进行一些探讨。第二章 加工中的理论问题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从基体与增强材料的选择、复合材料的界面以及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等方面入手,掌握一些复合材料加工的基本原理,以便对以后的工艺和技术的使用有一个理论基础。一、基体与增强材料的选择由于基体材料的不同,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材料分开论述。首先来看一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选择。金属基复合材料构(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是选择金属基体材料最重要的依据。在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的工况条件下对于复合材料构件的性能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复合材料基体。在航天、航空技

8、术中高比强度、比模量、尺寸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性能要求。宜选用密度小的轻金属合金作为基体。高性能发动机则要求复合材料不仅有高比强度、比模量性能外,还要求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能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中正常工作,需选用钛基、镍基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做基体材料。汽车发动机中要求其零件耐热、耐磨、导热、一定的高温强度等,同时又要求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则使用铝合金做基体材料。工业集成电路需要高导热、低膨胀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散热元件和基板。选用具有高导热率的Ag、Cu、Al等金属为基体。由于增强物的性质和增强机理的不同,在基体材料的选择原则上有很大差别。对于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是主要承载

9、物体,其本身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而金属基体的强度和模量远远低于纤维的性能,故在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主要作用应是以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性能为主,基体本身应与纤维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塑性,而并不要求基体本身有很高的强度。但对于非连续增强(颗粒、晶须、短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是主要承载物,其强度对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故要获得高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必须选用高强度的铝合金为基体,这与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的选择完全不同。选择基体时应充分注意与增强物的相容性(特别是化学相容性),并考虑到尽可能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抑制界面反应。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需要在高温

10、下成型,所以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金属基体与增强物在高温复合过程中,处于高温热力学不平衡状态下的纤维与金属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形成脆性的反映层,对复合材料的强度影响很大。再者,由于基体金属中往往含有不同类型的合金元素,Me与增强物的反应程度和生成的反应物都不同,须在选用基体合金成分时充分考虑。接下来看无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石膏、菱苦土和水玻璃等。其中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纤维增强水泥基增强塑料。我们就来看看水泥基材料的特征:(1)水泥基体为多孔体系,孔隙尺寸1102埃。其存在不仅会影响基体本身的性能,也会影响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接。(2)纤维与水泥的弹性模量比不大,在

11、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中应力的传递效应远不如纤维增强树脂。(3)水泥基材的断裂延伸率较低,在纤维尚未从水泥基材中拔出拉断前,水泥基材即行开裂。(4)水泥基材中含有粉末或颗粒状的物料,与纤维成点接触,故纤维的掺量受到很大限制。(5)水泥基材呈碱性,对金属纤维可起保护作用,但对大多数矿物纤维不利。水泥基体的水化过程相当复杂,物理化学变化多样。由于篇幅有限,故在此略过不述。第三,我们看看陶瓷材料,陶瓷使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固体化合物,其键合为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金属不同,它们不含有大量电子。劣势和优势同样明显。在陶瓷基复合材料诞生后,陶瓷的优势被保留,同时其劣势由于增强材料的加入又被弥补了,使陶瓷材料进入

12、了新的发展领域。用作基体材料使用的陶瓷一般应具有耐高温性质、与纤维或晶须之间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以及较好的工艺性能等。常用的陶瓷基体主要包括玻璃、玻璃陶瓷、氧化物陶瓷和非氧化物陶瓷等。另外一类重要的基体是聚合物基体,顾名思义,此基体的主要组分是聚合物。其种类多样,常用的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及各种热塑性聚合物。各组分的作用和关系都十分复杂。一般来说有三种主要作用:把纤维粘在一起;分配纤维间的载荷;保护纤维不受环境影响。由于没有在本系中涉及此类材料,所以简略说明,若必要可参看参考资料。纤维在复合材料中起增强作用,是主要的承力组分。主要分为:1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具有一些列优良性能,拉

13、伸强度高、防火防霉防蛀、耐高温和电绝缘性能好,除对HF、浓碱、浓磷酸外,对所有化学药品和有机溶剂都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缺点是具有脆性、不耐磨、对人的皮肤有刺激性等。2 碳纤维:比重在1.52.0之间,热膨胀系数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导热有方向性,比电阻与纤维类型有关,耐高低温性能良好,除能被强氧化剂氧化外,对一般酸碱是惰性的,耐油、抗辐射、吸收有毒气体和减速中子。3 芳纶纤维(有机纤维):拉伸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密度小,热稳定性高,热膨胀系数各向异性,有良好的耐介质性能,但易受各种酸碱的侵蚀,耐水性不好。4 其他纤维:由碳化硅纤维、硼纤维、晶须、氧化铝纤维等。以上基体和增强材料的结合运用,能使人们

14、按照自己的要求制造出特种复合材料,在物质基础上满足人们的需要。二、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的界面指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和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一般可将界面的机能归纳为:传递效应、阻断效应、不连续效应、散射和吸收效应、诱导效应。界面上产生的这些效应,是任何一种单体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它对复合材料具有重要作用。界面的效应既与界面结合状态、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有关,也与界面两侧组分材料的浸润性、相容性、扩散性等密切相联。复合材料中的界面并不是单纯的几何面,而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界面区是从与增强剂内部性质不同的某一点开始,直到与树脂基体内

15、整体性质相一致的点间的区域。此区域的结构与性质都不同于两相中的任一相,从结构来分,这一界面区有五个亚层组成(图2-1),每一亚层的性能均与树脂基体和增强基的性质、偶联剂的品种和性质、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等密切相关。由于界面尺寸小且不均匀,化学成分基结构复杂,力学环境复杂,及对于成分和相结构也很难做出全面分析。因此迄今为止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认识还是很不充分,更谈不上一个通用的模型来建立完整的理论。所以对于界面只能简单罗列一下各个理论。对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其界面形成分为两个阶段:1.基体与增强纤维的接触与浸润过程;2.聚合物的固化阶段。目前有的理论为:界面浸润理论;化学键理论;物理吸附理论;变形

16、层理论;拘束层理论;扩散层理论;减弱界面局部应力作用理论。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比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复杂的多。表2-1列出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几种类型。其中,类界面是平整的,厚度仅为分子层的程度,除原组成成分外,界面上基本不含其他物质;类界面是由原组成成分构成的犬牙交错的溶解扩散型界面;类界面则含有亚微级左右的界面反应物质(界面反应层)。类型类型类型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应亦不溶解纤维与基体不反应但相互溶解纤维与基体相互反应形成界面反应层钨丝/铜Al2O3纤维/铜Al2O3纤维/银硼纤维(表面涂BN)/铝不锈钢丝/铝SiC纤维(CVD)/铝硼纤维/铝硼纤维/镁镀铬的钨丝/铜碳纤维/镍钨丝/镍合金共

17、晶体丝/同一合金钨丝/铜-钛合金碳纤维/铝(580)Al2O3纤维/钛B纤维/TiB纤维/Ti-AlSiC纤维/钛SiO2纤维/Al表2-1 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的类型界面类型还与复合方法有关。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1)物理结合;(2)溶解和浸润结合;(3)反应结合。在实际情况中,界面的结合方式往往不是单纯的一种类型。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比,耐高温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能否在所允许的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保持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界面稳定性的因素包括:高温条件下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熔融;复合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界面化学作用。此外

18、,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化学方面的因素外,还应注意增强纤维与金属基体的物理相容性。再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其中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形成的反应层质地比较均匀,对纤维和基体都能很好的结合,但通常是脆性的。因增强纤维的横截面多为圆形,故界面反应层常为空心圆筒状,其厚度可以控制。当反应层达到某一厚度时,复合材料的抗张强度开始降低,此时反应层的厚度可定义为第一临界厚度。若反应层厚度继续增大,材料强度亦随之降低,直至达某一强度时不再降低,这时反应层厚度成为第二临界厚度。接下来我们对于不同的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做一个讨论:玻璃纤维:本世纪4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即玻璃钢,具有质轻

19、、高强、耐腐蚀、绝缘性好等优良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机械、造船、建材和体育器材等方面。玻璃纤维的表面状态及其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状况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通常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结性不好,故常采用偶联剂涂层的方法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用表面处理剂处理玻璃纤维的方法,目前采用的有三种:前处理法、后处理法、迁移法。碳纤维:由于碳纤维本身的结构特征,使其与树脂的界面粘结力不大,因此用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层间剪切强度较低。可用于碳纤维表面处理的方法较多,有:氧化、沉积、电聚合与电沉积、等离子体处理等。Kevlar纤维:与碳纤维相比,适于

20、此纤维表面处理的方法不多,目前主要是基于化学键理论,通过有机化学反应和等离子体处理,在纤维表面引进或产生活性基团,从而改善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高强高模纤维。由于无机性基因,故很难与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目前交常用的改型方法为等离子体处理。金属纤维: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表面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纤维的浸润性和抑制纤维与金属基体之间界面反应层的生成。第三章 制备工艺与方法在上一章中,我们比较全面概括地说明了复合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原理。能给我们在这一章对加工工艺和设备的讨论中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在接下来的这一章中,我

21、们来看看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与设备。一、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复合材料的性能在纤维与树脂体系确立以后,主要决定适于成型固化工艺。所谓成型固化工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形,就是将预浸料根据产品的要求,辅置成一定的形状,一般就是产品的形状。二是进行固化,这就是使一铺置成一定形状的叠层预浸料,在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因素影响下使形状固定下来,并能达到预计的性能要求。复合材料及其制件的成型方法,是根据产品的外形、结构与使用要求,结合材料的工艺性来确定的。从20世纪40年代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及其制件成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开始,随着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工业迅速发展和日渐完善,新的高效生产方法不断出现,已在生产

22、中采用的成型方法有:1 手糊成型湿法铺层成型。 9 注射成型。2 真空袋压法成型。 10 挤出成型。3 压力袋成型。 11 纤维缠绕成型。4 树脂注射和树脂传递成型。 12 拉挤成型。5 喷射成型。 13 连续板材成型。6 真空辅助树脂注射成型。 14 层压或卷制成型。7 夹层结构成型。 15 热塑性片状膜塑料热冲压成型。8 模压成型。 16 离心浇铸成型。上述9、10、15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分别适用于短纤维增强和连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两类。在这些成型方法中大部分使用已较普遍,在此对一些成型工艺作简单的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及其制件的成型工艺将向更完善更精密的方向发展

23、。1 手糊工艺手糊工艺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中最早采用和最简单的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先在磨具上涂刷含有固化剂的树脂混合物,再在其上铺贴一层按要求剪裁好的纤维织物,用刷子、压辊或刮刀压挤织物,使其均匀浸胶并排除气泡后,再涂刷树脂混合物和铺贴第二层纤维织物,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所需厚度为止。然后,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加热固化成型(热压成型),或者利用树脂体系固化释放出的热量固化成型(冷压成型),最后唾沫得到复合材料制品,其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手糊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最早的一种成型方法。虽然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不失为主要成型工艺。其优点为:1 手糊成型不受产品尺寸和形状限制,适宜尺寸大批量小形状复杂

24、产品的生产。2 设备简单,投资少,设备折旧费低。3 工艺简便。4 易于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可以在产品不同部位任意增补增强材料。5 制品树脂含量较高,耐腐蚀性好。同时,手糊成型也有缺点: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劳动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不高。产品力学性能较低。2 模压成型工艺模压成型是一种对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都是用的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将定量的模塑料或颗粒状树脂与短纤维的混合物放入敞开的金属对模中,闭模后加热使其熔化,并在压力作用下充满模腔,形成与模腔相同形状的模制品,再经加热使树脂进一步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或者冷却使热塑性树脂硬化,脱模后得到复合材料制品。模压成型工艺是一

25、种古老的工艺技术,生产效率较高,制品尺寸准确,表面光洁,多数结构复杂的制品可一次成型,无须有损制品性能的二次加工,制品外观及尺寸的重复性好,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是磨具设计制造复杂,压机及模具投资高,制品尺寸受设备限制,一般只适合制造批量大的中小型制品。3 RTM成型工艺树脂传递模塑为Resin Transfer Molding,简称RTM。它是一种闭模成型的工艺方法,其基本工艺过程为:将液态热固性树脂(通常为不饱和聚酯)及固化剂,由计量设备分别从储桶内抽出,经静态混合器混合均匀,注入事先铺有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密封模内,经固化、脱模、后加工而制成制品。RTM与其他工艺的关系如图3-2所示。

26、4 其他工艺由于篇幅有限,此处只能列出另外两种工艺的流程。喷射成型工艺流程如图3-3,连续缠绕成型工艺流程如图3-4。另外提一下挤出成型工艺。挤出成型工艺是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加料、塑化、成型、定型四个过程。挤出成型需要完成粒料输运、塑化和在压力作用下使熔融物料通过机头口模获得所要求的断面形状制品。与此同时,外部热源与和物料摩擦热使料粒受热塑化,变成熔融粘流态,凭借螺杆推力,定量地从机头挤出。二、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因基体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铸造方法:压力铸造法、机械搅拌法、喷射分散法、离心铸造法、中间合金法、涂覆铸造法、渗透铸造法。

27、喷射分散法:一般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用粉末冶金工艺,铝和铝锂复合材料通过充填陶瓷颗粒可以提高强度、模量和耐热性。Cospray工艺是在威尔士大学于1969年前推出的Cosprey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后者是将熔融的铝喷到模板上,集聚沉积成锭块,而新工艺则可使整块锭的性能保持恒定。通过对整个喷雾沉积过程进行控制,可以制造出具有均匀一致的显微结构的材料,并可使增强颗粒在铝复合材料中分布的均匀一致。 铸造凝固复合法是在基体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的复合的方法,主要有铸造法、加压或非加压含浸法以及原生(in-situ)复合法。粉末冶金复合法是颗粒强化复合材料的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其工艺过程见图3-6。搅拌法:

28、通过高速旋转的搅拌使金属液产生漩涡,然后向旋涡中逐渐投入颗粒,使其分散,见图3-7。二、 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多种因素,故在实际中针对不同的材料的制作方法也会不同,成型技术的不断研究与改进正是为了能获得性能更为优良的材料。目前采用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泥浆烧铸法:在陶瓷泥浆中把纤维分散,然后浇铸在石膏模型中。2 热压烧结法:将长纤维切短,然后分散并与基体粉末混合,再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及可制得高性能的复合材料。3 浸渍法:适用于长纤维。首先把纤维编织成所需形状,然后用陶瓷泥浆浸渍,干燥后进行焙烧。四、水泥基复合材料凡是细磨成粉末状

29、,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的交接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纤维增强水泥,无论在用途上还是制法上,都是处于开发的新材料。这是以玻璃纤维为例来介绍纤维增强水泥的成型工艺。1 直接喷射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型方法,将水泥、砂子、水搅拌成砂浆,与耐碱短切玻璃纤维短时间混合后形成预混料,振动模浇铸成型后养护。2 喷射脱水法:砂浆和玻璃纤维同时往模具上喷射的机理与直接喷射法相同。但它是把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喷射到一个常有减压装置的开孔台上,开孔台铺有滤布。喷射完后进行减压,通过滤纸或滤布,把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剩余水分脱掉。这种方法是成

30、型水灰比低的高强度板状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方法。3 预混料浇铸法:水泥、砂子、水、外加剂和切成适当长度的耐碱玻璃纤维(短切纤维)在搅拌机中混合成预混料,然后不断地注入到振动着的模具里进行成型。4 压力法:预混料注入到模具里后,加压除去剩余水分,即使脱模,可以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良好的表面尺寸精度。5 离心成型法:在旋转的管状模具中喷入玻璃纤维和水泥浆。6 抄造法:使用耐碱玻璃纤维时,一般是预先把玻璃纤维混合到原料浆液中。因为只有玻璃纤维过滤太快,过滤水中流失了很多水泥粒子,所以通常必须使用一定程度的砂浆和石棉作为内部过滤材料。另外,现在正在进行挤出成型和注射成型工艺的研究。五、 碳/碳复合材料的

31、成型加工技术碳/碳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方法很多,其各种工艺过程大致可归纳为下图的几种方法: 第四章 应用举例在讨论了一些理论上的问题以后,我们来看一下一些具体的应用。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不可能在这里说的很多,只是将一些例子拿出来说明复合材料的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具体的可以参照本文所列的一些参考资料。一、复合材料在飞机工程与航空构件上的运用美国海军使用的“鹞”式(Harrier)飞机采用了“飞马”喷气发动机,其机翼的翼盒蒙皮、前机身、水平安定面、升降舵、方向舵、襟翼、副翼与翼上整流罩都是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重新设计与制造的。这种材料也用来制造“鹰鹞”式(Hawker Harrier)机的外翼

32、翼尖。这是在这种战斗机承担飞送交付任务时附加的,它扩大了跨越国家的交付飞行范围。这一并非必要的附件是一个理想的研究构件,最后即使出现故障,飞机没有它也会很好的飞行。当然复合材料并不一定用在军事用途的飞机上。下面的一个表格可以很好的表现复合材料的优越性:零件名称金属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梁盒10752前部364端盒546翼尖1212连接件(标准件)49381201 表4 1由于复合材料的特殊性能,在飞机的各个部件上,总有合适的复合材料可以很好的达到其要求。而且由于它的加工可以一次成型所以免去了很多由于加工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并且减少了零件的量。使飞机的性能得以提高。二、 复合材料在外科医学

33、上的应用1 原先的“铁制呼吸器”是一种必须的但又笨重,不便使用的装置,因而人民做了许多努力来设计一种轻便的形式,使病人可以坐着或在室外几小时随身带着活动。一种用混杂的玻璃纤维/碳纤维/聚酯层合板做的重量轻的外壳或“胸甲”,形状颇象龟背,沿周边有一极为柔软的与病人胸部相配的密封垫,由胸甲的拱形中央大致在胸骨之上连着一根铠装软管,使轻便的泵可抽去和注入空气的呼吸器被设计出来。在胸甲内压力的变化作用在隔膜上,使人能在正常速度下呼吸。2 Chas A Blatchford 与 Sons 有限公司研制出的一系列碳纤维/环氧构件的假腿标准组件具有一般人使用的标准尺寸,可以连接到病人适宜的膝关节与踝关节处。

34、如此使用的结构管材和外部软包覆件一起在压缩强度与弯曲强度以及扭转方面的性能都很好。比且在重量上有很大的节省,因而有助于老年与体弱的截肢者。3 此外,复合材料在骨科,脑外科,韧带,假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运用,由于篇幅有限不做一一表述。三、复合材料在体育用品上的应用鱼竿、弓、高尔夫球杆、球拍与球棒、雪橇等体育用品在强度、韧性、重量以及经济价值上对材料的要求都是很高的,而使用复合材料对这些用品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柳暗花明的作用。例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羽毛球拍、网球拍之中,好的都是碳纤维的复合材料作为拍子的支架部分的,拍线就更加不用说了,有谁看见别人用钢的或者铝的拍线来打球的?四、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由

35、于汽车制造涉及到很多的方面,故只举两个例子来体现复合材料的优越性。TWR“美洲虎”(Jaguar)XJR6型赛车是有史以来第一辆运动赛车,是由不同厚度的坚固而轻便的碳纤维与Kevlar(杜邦公司的纤维)复合而成。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巨大的“绝技”车(“tour-de-force”)是几乎完全采用碳纤维来制造的一台原型高级轿车,重量可节省约565kg(1246 lb),而原来的车重为1700kg(3748 lb),这反过来就可节约相当多的燃油。 另外,在风力涡轮,船舶,航天结构,机械工程,乐器,化工厂等方面。复合材料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其实,正如本文一开头所说的,聚合材料在材料的各个领域,其实也就

36、是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复合材料是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1世纪的材料发展中,复合材料将占很大的一部分。第五章 结束语在结束本文的时候,写一些在做这篇小论文的时候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对于我来说,由于第一次写算得上比较正式的小论文,所以觉得很累,从选题,到找资料,再到后来的资料整理和输入电脑,然后到现在初步的完成。花了我不少的时间,不过我觉得这的确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在做论文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工科学生的真正的应该有的生活。有人说现在的大学是英语提高和计算机能力应试提高学校,我想他一定没有做过像这样的论文。可以这样说,通过这次论文,再一次吊起了我学材料的胃口。其次,在写

37、论文的过程中,找资料的整个过程是对人这一方面能力的很好的提高。以前的文件检索课虽然也有这方面的训练,但是到了实质上要用的时候才发现其实由于一些条件所限,很难在理想状态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东西。所以,从各个方面搜集资料的能力还是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第三,论文也使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可以说是更加知道这一方面的材料学的知识了。第四,在写论文的同时,与同学的交流和互相帮助是少不了的,所以这次让我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很深的体会。总的来说,这篇论文是我的第一篇,如果有欠缺的地方,还请老师予以指出,以便在以后的论文中得到改正和改进。第六章 参考资料1复合材料概论王荣国、武卫莉、谷万里 主编,张显友 主审,

38、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2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 欧国荣、倪礼忠 编著,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3复合材料的设计基础与应用英Leslie N Phillips等著,理有亲 等译,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4.未来新金属材料宁兴龙/金属世界.2000,(2).-2-35.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于同仁/马钢科研.2000,(1).-17-226.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的进展全燕鸣/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1999,28(2).-5-77.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陈文智/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属功能材料.1999,6(1).-1-78.金属基复合材

39、料的进展,问题与前景展望王俊英 杨启志/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20(4).-90-959.颗粒增强铸造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李国庆 陈建华/郑州轻金属研究院/轻金属.1997,(6).-60-6210.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罗国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所/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7,26(2).-1-711.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谢建新 刘静安/铝加工.1996,19(5).-36-4112.铝基复合材料镶嵌铸造工艺费铸铭 胡文彬/上海交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6(4).-78-8213.高压差充型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秦富

40、生 陈美怡/上海交通大学/铸造设备研究.1996,(6).-19-21,2614.铝基复合材料熔铸生产的最新发展张利明 阎承康/轻合金加工技术.1996,24(1).-2-515.铸造金属基颗粒复合材料李俊 钱翰城/机械.1996,23(3).-44-4616.离心铸造复合材料轧辊综述张君利/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1996,(2).-14-1517.用喷雾沉积新工艺制造铝合金和铝金属基复合材料宋忠烈/宇航材料工艺.1994,24(3).-51-5218.复合材料的静液挤压Hawk.,TJ 刘晓英/轻金属.1993,(8).-58-6019.铸造金属基颗粒复合材料牛建平 戴鹏芳/机械工程材料.19

41、93,17(5).-1-2,3620.有色金属材料的新进展杨遇春/机械工程材料.1993,17(3).-1-521.复合材料的放电电解加工新方法王更新/世界机电技术.1992,(6).-23-232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模压铸造工艺徐海江/宇航材料工艺.1992,(4).-66-6823.金属基复合材料凝固工艺Morte.,A 张汉林/宇航材料工艺.1991,(5).-20-2824.铸造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锦吴波 杨全/铸造.1991,(6).-1-5,4125.用喷射冶金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甘永学 陈昌麒/新技术新工艺.1991,(6).-4-526.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低压制造石子源/热加工工艺.1990,(6).-32-3427.形状记忆合金智能复合材料系统的发展李岩 杨大智/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第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第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 功能材料.2000,31(6).-561-5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