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实习报告封面.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31776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实习报告封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实习报告封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实习报告封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实习报告封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实习报告封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实习报告封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实习报告封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本实习课程,可以使学生根本掌握一般GIS应用技术,熟练掌握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够独立开展GIS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GIS融合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学生们需要综合所学各科课程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才能做好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验,从而获得系统级的分析、设计、管理、应用的能力。2、 实习容1.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2.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3.空间数据处理 4.空间分析根本操作 5.缓冲区分析应用 6.TIN及DEM的生成和应用 7.3D可视化分析 8.ArcMap制图地图版面设计3、 实习步骤一、空间数据库

2、管理及属性编辑1、建立个人数据库翻开ArcMap将文件到现有根底数据文件夹下E*1,之后再本文件夹下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命名为Yunnan。2、在新建的个人地理数据库按上述方法建立数据集并命名为YunnanDataset。之后根据现有的数据为新建的数据集导入坐标系,从导入的坐标系可以看出做标系为54坐标系。 3、在新建的坐标系下建立要素类多个。将现有的数据都添加到要素类中,之后单击确定。 4、添加完成的数据如以下图5、 将根底数据县界,道路,县城添加到图层中。 6、在新建的数据集中再新建一个要素类,命名为Te*t_te*t,设置要素的类型为面类型,点击下一步,在新弹出的对话框中新增两个字段na

3、me和Area,设置字段类型分别为Te*t和Double。7、 对新建的要素类进展编辑。翻开Editor编辑器,对Te*t_te*t进展编辑,并创立要素,用矩形和圆形工具框选Te*t_te*t中的图形要素,之后保存编辑容。8、选择Te*t_te*t右键,之后选择翻开属性表,选择Area字段,然后选择计算几何,设置计算单位,分别计算所选区域的面积Area9、 求出Te*t_te*t要素中包含原图层的道路,选在系统工具箱下的Analysist Tools的相交Intersect,选择输入要素为道路和Te*t_te*t为输入数据,选择输出路径,点击确定。10、 翻开生成的要素查看结果。11、 将生成

4、的要素的中包含原图层的局部要素擦除。 二、构建拓扑关系1、 选择文件夹下的文件E*2下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命名为tuopu,在其下再新建一个数据集,将坐标导入,点击确定。2、 在新建的数据集中导入要素类多个,将Blocks和Paraces导入。3、在新添加到图层中的Blocks和Paraces的字段类型进展修改,res表示为居民区,no_res表示为非居民区。4、在*的拓扑数据集下新建拓扑,拓扑的名称为默认,之后将Blocks和Paraces全部添加进去,之后将级数设置为1,添加拓扑关系,之后点击确定。5、将新生成的拓扑添加到图层中,便可看到出现的错误。 6、调用编辑器修改错误,翻开错误按钮,

5、将里面出现的错误删除,修改后的结果为:7、 点击保存结果。三、影像配准1、 在E*3下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之后再新建数据集,之后再新建的数据集下将现有的要素导入进来,结果如图:2、 在新建的要素数据集下建立几何网络,将现有的所有数据都添加进去,建成之后的结果如图:3、 地理配准1、 翻开实验数据E*3,将数据加载进来,之后选择编辑工具,开场编辑,在翻开的地图上按照图幅上的坐标均匀的选取5到6个控制点,并对每个控制点输入相应的坐标,结果如图:2、 配准之后的结果如图:四、矢量化1、 将全国24小时降雨量分布图片和纠正参考加载进工作空间,翻开地理处理工具,在两图上分别选择特征点为控制点,以到达配准

6、的目的。2、 翻开地理配准工具,分别在两幅图中选择特征点为控制点,直至选择的控制点后是两幅图能根本重合,在本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变换在控制点列表下的投影方式来使得两个图到达重合目的。3、 在数据文件夹下新建Shapefile文件,命名为rainfall,选择要素类行为面要素,点击编辑按钮,根据参考数据文件,为Shapefile文件导入坐标系。4、 点击开场编辑rainfall,点击创立要素,利用多边形工具对rainfall进展矢量化,在矢量化之前翻开rainfall的属性表,新添加文本类型的字段Type,分别对矢量化的区域赋不同的属性,在矢量化的过程中,由于行政区域边界形状比较复杂,因此在矢

7、量化的过程中很费力同样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在矢量的过程中用到了相交工具,使得区域边界得以优化。5、 专题地图的制作在制作成的地图要素下,参加标题、插入比例尺,设置边框样式,设置图例,插入指南针,结果如图。五、空间数据处理1、裁剪将界限数据和Clip,翻开Analysist Tools工具,翻开Clip工具,将数据输入,进展裁剪,之后分别将其他三块区域进展裁剪。2、追加翻开Data Management中的General选择Append,将之前分开的后三块区域分别添加到第一块区域上。追加之后的结果如以下图所示:3、融合导入界限数据,选择Data Management下的Genelize下的Dis

8、solve,之后将上步数据加载进来,并勾选Chinese字段。4、求*一区域森林覆盖面积 导入西双版纳县界和西双版纳森林覆盖两数据,因为西双版纳森林覆盖没有地图投影,所以对西双版纳森林覆盖做地图投影,翻开Data management Tools,选择Proj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下的Define Projection ,之后再进展投影,投影到高斯克吕格54 CM 102E上。5、 在新生成的定义了投影的森林覆盖上添加一个Area字段,并计算面积。6、 翻开叠加分析中的相交,7、求出每个县所在的市的操作,同样是进展融合操作,只是将融合字段改为所属洲即可,结果如图,8

9、、求每个市所属省,要在县界_Clipgai1的属性表中添加省这个字段,翻开属性表,再点击表选项下的添加字段,字段名称为省,类型为双精度,并为省字段全部赋值为1。然后再进展融合,此时融合字段为省,9、将上一个结果数据进展融合,进而求出每个县的森林覆盖面积,双击系统工具箱下Data Management Tools里的制图综合下的融合,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输入如以下图容,融合字段为CHINESE:点击确定,得到结果,右键所得结果点击属性,再点击符号系统中类别,值字段为CHINESE,并添加所有值,进而对其进展渲染,结果如图:再右键结果图,翻开其属性表,在其中添加面积字段,类型为双精度,再右击Area字

10、段点击计算几何,属性栏为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结果为:10、将投影过的西双版纳森林覆盖数据与西双版纳县界进展联合,双击系统工具箱下的Analysis Tools下的叠加分析里的联合,对话框里容如图:点击确定,结果为:11、对联合的结果进展投影,使其与投影过的西双版纳森林覆盖数据具有一样的投影,双击系统工具箱下Data Management Tools里的投影与变换里的要素下的投影,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输入如下容:点击确定得到结果,12、再将得到的结果进展筛选,选出县,双击系统工具箱下的Analysis Tools下的提取分析下的筛选,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输入如以下图容:点击确定,结果为:六、栅格数据的

11、操作 1、栅格矢量转换 1、加载数据Slope和Landuse数据,2、在试验四数据下新建Shapefile文件,命名为Te*t1,选择区域类型为面。3、在翻开的数据中画一个面域,进展栅格转面操作4、再对数据进展栅格转面操作转换之后的结果如下:5、 翻开栅格计算器进展计算,发现运行之后的结果误差相对较大6、 对试验结果进展按淹没提取,比照之前的结果,发现结果相对较好。运行结果如下:7、 重分类 对Slope数据进展重分类,将结果分为三类,分别是0-10,10-20,以及20以上 8、对所选区域进展面积制表,9、 区域分析, 统计出资源分布的平均值10、 以统计类型为SUM做统计11、 差值分析

12、,首先翻开ArcToolbo*中的环境,修改围处理中的围为与图层YNBoundary一样。进展差值分析,选择字段为Y01和Y02分别进展分析。执行之后的结果如图:12、 用栅格计算器计算两年的平均温度13、 进展像元分析+-七、缓冲区分析7.1、对根底数据点线面分别做欧氏距离,生成的结果如以下图:7.2、进展选址分析,在根底数据根底上对城镇500米以外,保护区600米以的根底设施不得进展改动,分析出可变化区域的围。1、 翻开根底数据,将保护区和城镇区域进展欧氏距离的转换,输入Urban数据,之后在环境设置下选择Utban,点击确定。2、 之后再对保护区600米和城镇区域500米外进展重分类,将

13、保护区分为2类,0-600米为属性1,600米之外属性为0。 3、将城镇区域也分为两类,500米以属性为0,500米以外属性为1, 4、为了求出受影响围不同程度,需要将两个重分类结果进展栅格运算。运算结果如下:5、 选址分析,求出在距离学校750米围,距离重点超市400米,远离城市主干道200外并且距离风景旅游胜地500米的居住地点,将分析结果分类为4类,评定出选址的区位优势度。 5.1先加载fanous place、school、network和Market数据进来,之后分别对四个数据进展欧氏距离的转换。 5.2首先对道路进展欧氏距离转换,由于题目要求的是对主要干道,所以首先需要对道路类型为

14、ST的道路进展选择,之后再进展转换,转化之后的结果如图: 5.3、对学校进展欧氏距离转换,结果如图: 5.4、对超市区域进展欧氏距离转换,结果如图: 5.5对风景名胜区进展欧氏距离转换,结果如图:5.6之后按题目的要求对每个数据进展重分类。(1) 距离学校区域为750米,结果如图。(2) 距离超市在400米围,运行结果如下: 3距离风景名胜区500米围: 4远离城市主干道200米以外, 5.7、对重分类之后的四类结果进展栅格计算 生成的结果如下所示:图中从4到0依次表示选址区域的最正确位置到最不适合选址的位置5.8、用矢量处理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1、对四个数据分别进展缓冲区操作,在进展缓冲区操

15、作之后对数据的属性表中添加一个字段,对学校的750米缓冲区属性表中添加整形字段并赋值为1,对道路进展缓冲区设置200米以赋值为-1,同时对超市缓冲区400米的赋值为1,风景名胜区500米的赋值为1,之后对四个数据进展栅格相加。 2、在进展解决上述问题之前,需要对每个数据中添加一个数值型的字段,为的是能在后续的对字段进展合并的时候可以进展字段之间的运算 3、对上述四个缓冲区数据进展联合操作, 4、对联合之后的属性表在添加一个result字段,将之前添加的四个属性字段相加,计算之后的数字表示为3、2、1、0,其中3表示的意思是占据以上四类条件的地区,2表示占据以上三类条件的地区,1表示占据以上两类

16、条件的地区,0表示占据一类条件的地区,-1表示一类条件都不占据的地区。 5、将联合之后的数据按result字段进展分类分析之后的结果如下:6、 TIN及DEM的生成和应用6.1利用根底数据生成TIN,加载elev_clip数据,erhai数据,以及Boundry数据,操作如图:生成结果如以下图:6.2、生成DEM,选择之前生成的TIN,利用TIN生成相应DEM。生成的结果如下:6.3利用DEM数据,生成坡度数据。6.4进展领域分析,选择原数据为DEM,选择领域的大小,同时选择投影形状。6.5利用DEM数据,求取阴影面积,设置入射角参数为默认,点击确定。生成的结果如下:6.6求解刨面图,在扩展模

17、块下翻开3D Analysist,选择刨面图按钮,之后在dem数据上画出想要查看的数据上划一条直线。6.7通视分析,翻开3D Analysist下通视按钮,之后在想要查看的数据上画一条直线,从图中的结果红色表示不可通视,绿色表示通视,结果如下所示:七、3D可视化分析7.1翻开ArcScene,将根底数据加载进去,发现翻开的数据并不在一个图层当中,此时选择每个数据翻开属性,选择里面的根底高度,将不同图层当中的根本高度数值设置为一样值。结果如下:7.2制作动态浏览图8、 ArcMap制图地图版面设计8.1翻开全国根底数据,对全部数据进展渲染和编辑,将省会城市进展合并,以为单一一类,其他城市分别为一

18、类,并对设置五角标注。8.2对地级城市标注进展设置,将符号设置为三角形。8.3将省状线界进展编辑,将地图符号进展设置。8.4对省级行政区的进展分类渲染,分类条件为按照全国各地区1994、1997、1998年的GDP变化情况。8.5添加专题地图的标题,图例,比例尺,指北针,最后的结果如以下图:4、 实习结果5、 实习感受通过本次试验,教师为我们讲了很多关于Arcgis的根底操作,因为之前也有一局部相应的根底上机操作,但是因为相互之间都没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在上机操作完毕后根本没有什么影响了。而且淡忘的相对也快,通过本次实习,教师为我们系统的讲解了各个模块的知识,因此能很容易的理解各个操作步骤的相互联系性,同时也能明白各个数据之间的衔接性,更重要的是真真实实的掌握了局部Arcgis的根底操作,感受到了Arcgis的功能的强大,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将会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为能有一个良好的地理信息分析和开发能力而做准备,力求做到一个合格Gis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