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35984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ord静电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带电体的性质。2、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能对自然界中有关静电现象进展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开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与其作用规律。2、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三、教学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2、你看到过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PPT展示演示:用枯燥的手在一束塑料细丝带上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发生的现象。通过图片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二讲授新课活动1:比照实验用塑料尺吸纸屑;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后吸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摩擦后的塑料尺能够吸引纸屑。-引出摩擦起电的知识。一、摩擦起电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思考:带电体有什么性质?学生: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二、证明两种电荷活动2:比照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去吸纸屑。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靠近。对第个实验装置进展改良:由于悬挂的玻璃棒

3、和橡胶棒很难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通过实践发现,把玻璃棒或者橡胶棒放在矿泉水瓶子的瓶盖上,很容易平衡,而且接触面相当光滑,摩擦力很小。当受到外界的吸引力或者排斥力时,实验现象也相当明显。现象:两次实验中都表现为吸引。提问:两个带电体靠近时竟然能相互吸引,那么是不是带电体靠近时都表现为相互吸引呢?如何去验证呢? 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展验证。验证方法:将两根丝绸摩擦过后的玻璃棒靠近或毛皮摩擦过后的橡胶棒靠近,观察现象。活动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材料表现为吸引还是排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引导学生分析:首先,用同一种方法得到的电

4、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是同一种电,因为无论是玻璃棒还是橡胶棒,只要是同一种棒放到一起,它们总是无一例外地相互排斥;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根据这个推论,我们认为在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和在橡胶棒上带的电荷不是同一种,因为它们相互吸引了。于是我们得出结论:我们发现物体带的电至少有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1、正电荷: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一样;2、负电荷: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一样。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作用。思考:自然界中会不会有第三种、第四种电荷呢? 假设会有第三种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实验结论的期待呢?学生猜测1:如果

5、有第三种电荷,如此可能都与带电的玻璃棒、橡胶棒都吸引;学生猜测2:如果有第三种电荷,如此可能都与带电的玻璃棒、橡胶棒都排斥。设计实验:我们用各种材料进展摩擦,如果能吸起灰尘了,那么就说明材料带电了,去靠近带电的玻璃棒、橡胶棒。如果说和玻璃棒,橡胶棒都相互吸引或都相互排斥,那么我们会很高兴地宣布,我们发现了第三种电荷!学生实验: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靠近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实验器材:塑料尺塑料笔,泡沫条、丝绸、塑料丝带、吸管、玻璃棒、橡胶棒、毛皮。相互摩擦的物质靠近带正电的玻璃棒,现象靠近带负电的橡胶棒,现象实验现象:不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下班棒相吸引、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或者跟用

6、丝绸摩擦过的下班棒相排斥、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实验结果:自然界确实只有两种电荷在证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时,采用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层层深入。从提出问题开始,组织学生猜测、实验,直到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全面开展的主要源泉。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思维得以激活,知识得到迁移,创新意识得以开展,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等根本特征得以表现。三、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解释:用枯燥的手在一束塑料细丝带上从上向下捋几下,塑料细丝散开现象。 2、自学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1静电现象;2静电应用;3静电防护。3、观察视频:静电竖发、冬天漆黑晚上脱毛衣时放电

7、、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表现物理表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四课堂练习:1自然界中只存在_两种电荷,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在枯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电荷,互相_的缘故2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造成火灾隐患3如下列图,一名同学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吸引但没有接触,如此轻质小球可能带_电或_4A、B、C、D四个带电体,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

8、,而B和D也互相排斥,如此 ( )AA、C带正电,B带负电 BA、C带负电,B带正电CB、C带正电,A带负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5如下列图,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X开了细丝X开的原因是 ( )A异种电荷相吸 B同种电荷相斥C分子间相斥 D分子间相互吸引6只要留心,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可以做不少物理小实验,如下列图,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会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带了电,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给你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展探究板书设计:一、摩擦起电1、摩擦起电:

9、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二、证明两种电荷1、正电荷: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一样;2、负电荷: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一样。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作用。三、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反思:静电现象是一节以实验为根底的新授课。由于内容偏抽象,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些距离。所以要对有些内容进展选择和重组。比如课堂引入时,课本上只是单纯的摩擦起电实验,而我现在加上了一个演示实验,借用的是后面习题中的第一题,用枯燥的手在一束塑料细丝带上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发生的现象。这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想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

10、的“问疑,带着“为什么?去探究下面的新课,自然事半功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接下来是第二个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我们也参加了大量的学生实验,特别是针对玻璃棒和橡胶棒难以在水平位置静止的问题,通过一个光滑的矿泉水瓶盖,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实验效果相当清晰。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兴致盎然。最出彩的我觉得是探究自然界是否存在第三种电荷,用了自我探究的方法,特别是自己准备的耳熟能详的实验器材,最后发现带电体如果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的话,必然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反之亦然。也就是验证了自然界只能存在两种电荷。一堂好课,凤头,猪肚,豹尾,缺一不可。本来最后的静电现象的应用认识一下就可以了,但当参加了特地找的视频和图片,就让人眼前一亮了,而且参加了让学生解释的环节,一方面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好处。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