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63696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6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6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6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6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容6的乘法口诀 课本第6061页第8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2、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3、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记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教具、学具例6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二次生成一、复习准备1复习25的乘法口诀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23 14 21 52 44= 55= 35= 43=22 51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

2、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二、学习新课1准备练习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 6个6呢?362出例如6教师出示豆荚图图上共画6个豆荚,第一次先露出1个,其它的豆荚先用纸盖起来。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1个豆荚2仔细数一数,一个豆荚有几颗豆子?1个豆荚有6颗豆子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答复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61=646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

3、得六。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个豆荚,一共露出了2个豆荚。提问:12个豆荚共有多少颗豆子?怎样列式?待学生答复后,教师板书:62=122 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待学生答复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 二六十二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教师陆续露出3个、4个、6个豆荚,每增加1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提问: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4、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 ,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4熟记口诀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三稳固反应1、课本第60页做一做的第1题 生独立用口诀写算式2、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任意指一道题,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3、练习十三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再说一说每组两道题之间的关系。师:从上面练习,你得到什么启发?不知

5、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62 26用哪句口诀?4、第2、3题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教学容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课本第6162页第 9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而比拟熟练地运用6的的乘法口诀。2、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正确而比拟熟练地运用6的的乘法口诀。教具、学具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二次生成一、 复习6的乘法口诀1、 同桌对口令2、 师生互补口诀二、 指导练习第410题1、 第4题“用数学、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2、 第5、6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 第7、9题 练习时,分组做问答游戏进展练

6、习,全班同学积极参与4、 第8题 生独立完成 5、第10题 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三、补充题判断题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2、6+6+6+6+5可以写成65+5.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教学容解决问题 课本第63页,第10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理解乘法解决问题和加法解决的方法。2、培养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与表达。教学重点应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区分乘法解决问题和加法解决问题教具、学具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二次生成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那你们会应用口诀解决问题吗?二、教

7、学例7 1、出示题目 仔细读题,了解信息,小组交流2、先看第1题:有4排桌子,每排5,一共有多少?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说一说3、再看第2题,又该怎么解答呢?4、根据题意,请学生画出图形,学生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方法。5、先检查图画得对不对,再看算式是不是正确的表达了图的意思。6、汇报板演 解答正确吗?三、练习稳固1、练习十四第1、2题生读题后,明确条件和问题。有困难的用画图表示 解答问题 汇报时检查做对了吗3、 第3题生夺红旗完成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教学容解决问题练习课 课本第6465页第11课时教学目标稳固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容,稳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开展学生解

8、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稳固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具、学具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二次生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要进展稳固。二、 指导练习第410题 1、第4题 出示第1题 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说一说怎样解答?出示第2题 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2、第5到7题 生独立理解题目后独立解决,集体汇报4、 第8、9题 重点引导孩子明确木是4画,森里面有几个木就是几个4第9题的引导同上5、 第10题生开火车完成6、第11题 开放题,学生理解题目后发表自己的解法三、课堂总结教学容整理和复习 课本第

9、66页第1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展计算。2、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展计算。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展计算教具、学具16的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二次生成一、 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1、 按自己的想法整理16的口诀 2、 生展示自己整理的口诀,说说整理思路3、 出示小英整理的口诀的前三句,指名说小英是怎么整理的4、 把余下的口诀补充完整。5、 生汇报补充完整的口诀,引导学生说出口诀表中的规律。6、 指名背口诀 7、 师任意指一句口诀,生说出两个乘法算式。二、 整理16的乘法算式 1

10、、 生用乘法算式摆一摆。2、 同桌互相说说是怎么摆的。3、 指明学生说出摆出的算式的排列规律。4、 任意指一道算式,生说出积。三、 练习1、 练习十五第1、2题生独立应用口诀解决后开火车汇报2、 第3、4题生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后,独立解决汇报时引导生明确几个几3、 第5题生解决完4只小猫能钓多少条鱼后,进展拓展练习,引出7只小猫钓几条鱼,再进展比拟四、 课堂总结教学容观察物体 课本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学生会识别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1、。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识别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具、学具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二次生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教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方法吗?学生交流。教师提醒课题:观察物体

12、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教师:小朋友刚刚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玩具,赶快翻开看看吧。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玩具的哪一局部?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2、学生观察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玩具的哪一局部?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出示P68页的熊猫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小芳四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局部。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出示不

13、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教学容观察立体图形 课本p69例2、例3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教具、学具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二次生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观察庐山;2. 提醒课题:观察立体图形二、观察体验

14、、探索结论教学例21、给学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物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着几何体,分别得到什么平面图形?2、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 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3、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为什么说可能不同呢?因为,有特殊的立体图形,即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图形也可能一样。4、练习观察图形三、教学例31、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2、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说可能是什么3、猜得对不对,师出示实物验证4、小结四、总结与反思: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容是什么?.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