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16615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且学会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一年级五班有 名学生,男生 人,女生 人。总体来看,基础较差,好多学生连1、2、3、4、5等数字都不会写,还有几个学生连10个都数不清。再加上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

2、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编排教材,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为主。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

3、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

4、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

5、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

6、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三、“三环六步”教学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

7、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备课。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取长补短,把集体的结晶运用到教学中。同时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3、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

8、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4、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

9、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布置分层作业,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5、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思。一年级数

10、学教学计划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

11、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

12、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

13、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

14、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

15、,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结合

16、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五、教学进度表(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例1 4课时左右例27课时左右例3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认识人民币2课时简单的计算3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

17、课时左右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小小店1课时(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

18、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全册教学要求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19、学好数学的信心。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

20、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X k b 1 . c o m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六、课时安排(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0的认识

21、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四)认识图形(3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一、班级实际情况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

22、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二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二、复习的主要内容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

23、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复习的重、难点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三、复习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

24、,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四、 复习措施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五、复习时间安排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3课时)3、分类(1课时)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一、班级实际情况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

25、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二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二、复习的主要内容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

26、、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复习的重、难点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三、复习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

27、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四、 复习措施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五、复习时间安排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3课时)3、分类(1课时)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一、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32人。

28、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 ,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 ,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二、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

29、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

30、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

31、的统计思想。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2、三、教学措施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

33、品质。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

34、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