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体会.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182980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阅读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醉翁亭记》阅读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醉翁亭记》阅读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醉翁亭记》阅读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醉翁亭记》阅读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阅读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阅读体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醉翁亭记阅读体会 醉翁亭记阅读体会1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提到他,总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记,他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 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又都生动地表现了欧阳修当时的特殊情怀。随着*中对景物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快活的世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儿的山,没有嶙峋怪石,没有岩绝壁,这儿的水,不是惊心动魄之水。山,委纡起伏,布满了茂盛的绿荫,幽深

2、秀丽,静静地绵延环绕;水,犹如一条回旋曲折的银色飘带,潺潺而下,泠泠悦耳;还有一亭,四角翘起,像鸟一般,悄然飞临在这细水旁,多么柔和寂静的景色啊。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在仕途宦海中颠簸数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从天圣八年(1030),年仅23岁的欧阳修就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尽心竭力,积极协助范仲淹革新内政,终于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贬滴。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实现,而在贬于滁州之后,却有了可喜的政绩,这对于奔波劳碌,疲惫不堪的欧阳修来说,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乐生活,给了他极大的抚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

3、他引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安详的生活。这儿,禽鸟因山林而乐,人们因太守游而乐,而太守则是因百姓乐而乐,他处在优美的环境中,身心愉快,舒适安闲,不由便醺醺然了。 欧阳修苍颜白发,颓然坐于众之间,眼睛微闭,眼前的景物是优美的,人是欢欣的,欧阳修也被这和谐的气氛所笼罩,陶醉了。 欧阳修以“醉翁”自称,旷达自放,摆脱宦海浮沉,人世纷扰,在这远离都市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醉翁亭记阅读体会2今天,在古文老师的带领下,我欣赏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4、发现文学大师的写作技法很值得我们去参考借鉴。作者在开篇第一段写出了亭子的周围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在写亭子环境时,作者的落笔很新颖:从远山起步,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望之尉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移步换景,景随步移:“山形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泉上的醉翁亭。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巧妙地介绍了周围环境。在看我们的游记:到了某某亭子,亭子两边树怎么样,山怎么样,水怎么样。这样的老套思路,和欧阳修比起来那可就大相径庭了。第三段是写作者在醉翁亭里宴请众宾的事件。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四幅图,可以依次归纳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和太

5、守醉图四个部分。读完之后我就十分疑惑,欧阳修这样的文学大家怎么会犯这样的小错误:*每个段落都有各自的中心,所有的文字都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写作时更应惜墨如金,与中心无关的皆要舍去。那么,这段的中心便是欧阳修宴请众宾,还要写“滁人游图”干什么,这不是废话吗!难道是欧阳修喝醉了不成。我向老师请教,老师一语点破我的迷津“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恍然大悟。太守周围的景物无一不让他愉悦:驼背弯腰的老人,天真活泼的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祥和,他所治理的这一方水土,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他不仅沉醉于山水之乐,更沉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不但不是废话,而且为下文“太守醉也”埋下伏笔,真乃神来之笔啊,难怪

6、为世代流传之绝唱。“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读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也“乐意无亦也”!醉翁亭记阅读体会3醉翁亭记,一篇很早就阅读过的*,同岳阳楼记一样,对这种*还是懵懵懂懂,只是被其中语言所感动。自认为岳阳楼记是篇辉煌的*,把一切感情化作文字赤裸裸地展此刻面前,无法不被它征服。“醉翁亭”呢?则是平淡中透露出无言的欢乐。似乎不需要直接表达出来,却能使人心有所获。获得的就是那个时代那里的人们心中的喜悦。即使自己不是身处在那里,仍能幻想出活生生的画面。绿意满眼,野花丛丛,鸟儿时叫,溪水潺潺;太守摆宴,心之欢喜,野菜山肴,突显美味;从游太守,去而鸟悦,微醉而归,心亦欢愉。心中就是这

7、样的感觉,很平淡的,很甜蜜的。假如我是滁州民,看着太守那么的清廉,生活过得如此之美,怎能不欢乐呢?若把欧阳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记中,或许有另一般风味。大家都在说欧阳修传承了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后天下之乐而乐”贯穿始终。我也颇有感触,在如此美妙的山水风景下,如此热情欢腾的气氛里,欧阳修竟首先感到的是百姓之乐,其次才是自己寄情于山水的乐趣。其实有段时间不明白他的乐究竟如何?但这些天不断领略*,不断在手中潇洒挥舞着“乐”字,才一点一滴地看到欧阳修的笑,为百姓之乐而乐。以前以为官吏决不会领会百姓真正的幸福,但从醉翁亭记里,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认识。从欧阳修个人来讲,他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8、永远地含笑应对人生曲折。欧阳修的文字告诉我,或忧或喜,只在选取。应对如此完美的生活,能实现自己的一丝丝理想,为何不选取喜呢?此刻经常看欧阳修的文字,他从不写怨写悲。在他的心里,只有欢笑,只有为百姓乐而乐,尽力地用自己含笑对人生的态度,为人民做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醉翁亭记阅读体会4他的写作感情十分清高,总少不了一种孤傲的性格,很是生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多优美的词句呀!这出自于大作家欧阳修之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爱山水之甚深,名垂青史。“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每当听、读这

9、些诗句,我似乎来到了那儿:走在山间小道上,耳边传来阵阵水声,那声音,似从远方传来,又像近在咫尺。再走几步,那清泉便显露出来了,这时,一只松鼠爬来,触动了高高的苇草,透过苇草摇摆的空隙,我看见一座竹亭建于水面之上,它莫非为醉翁亭也这篇*,写得生动、简洁,每个字都与大自然的元素紧密不离,体现了欧阳修清高的精神,和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作风。欧阳修对于山水之间的乐趣,是比什么都爱的,他爱山,他爱水,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山水之间,他与大自然彻底融合到了一齐,山水是他最亲的亲人。我想,要是将他带到城市里来的话,他会疯的。读过欧阳修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他的写作感情十分清高,总少不了一种孤傲的性格,很是生动。我们

10、也就应学习他的精神,要认准好与歹,与好人交往,与歹人隔绝,还要爱自然,这才是欧阳修写作妙处之所在。醉翁亭记阅读体会5读完醉翁亭记,任谁都得发出一声惊叹吧!近千字的一篇古代散文,却勾勒出如此美景,怎叫人不惊叹呢文中,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一个山间清妙,小溪傍山,珍禽飞鸟,无不令人咋舌。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让人倍感逍遥。文末,又详写了众人玩乐的场景,设想,倘若没有这众人,这醉翁亭记不就少了一份热闹,而在这醉翁在乎山水之间,不也少了份亦师亦友的情义在弥漫了吗再完美的事物也永远及不上人间的真情呀!让我们走出醉翁亭。小学将要毕业,在班主任的生日会上,同学们干了许多的搞笑事,到最后都忘了

11、吃生日蛋糕,这生日蛋糕可不一般,三层奶油,一层黑巧克力,各色水果,光是看,就让人垂涎三尺。因为我住得和老师比较近,所以由我送老师回家,但是,在路上,一辆摩托车如公牛般发疯地朝我冲来,一下就把我手中的蛋糕撞倒在地,蛋糕“血涌不止”,喷挤出来的奶油四处飞溅,我不幸中了几弹,可我哪还顾得了这些,则要去把蛋糕端起,突然耳边响起了老师的声音:“别动!”我以为老师会批评我,看着老师脸上焦急的神色,手中因急得发颤而抖的纸巾,我明白:我错了。老师之后说:“你都脏成这样了,还碰它干嘛再好的蛋糕,我也不要了!”那烂了的蛋糕,变了,变成了和老师一样美的花。再想想,还是生日,不是别人的,而是我的。那天,我被罚打扫卫生,本来想和同学开个party的,但是这样还怎样开呀!这时,我看见另一人拿起了扫帚,是我的好朋友,我笑着问他:“我被罚,你打扫卫生干嘛,不回家吗”“有难同当!”灰尘也变成了花,和朋友一样美的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人间真情中!让我们走出醉翁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