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四个三”推动村湾全面振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92294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交流材料:“四个三”推动村湾全面振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验交流材料:“四个三”推动村湾全面振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验交流材料:“四个三”推动村湾全面振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验交流材料:“四个三”推动村湾全面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交流材料:“四个三”推动村湾全面振兴.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个三”推动村湾全面振兴*市*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八组,位于107国道旁边,毗邻京广线和G4高速,共有30户、158人,其中党员6名。近年来,该组坚持以党建引领村湾治理为方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组级产业股份合作社为载体,有力推动了村湾全面振兴。“三套组织”领航党组织领航村湾。建立雷家庄“片区党支部”,辖黄荆塘村七组和八组两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设若干党员中心户,构建片区党支部一村湾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三级党组织架构。组委会领航治理。通过组民代表大会推行组长1名、组委会成员3名,同步推选监委会成员3名,形成“组委会”+“监委会”自治管理模式。合作社领航发展。挂牌成立*市首家组级集体经济合作

2、组织,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统一交由合作社进行经营管理,村民每年除固定土地流转金收入外,还可以享受合作社盈余收益分配。“三支队伍”驱动党员队伍聚民力。坚持党员先行、党员联户,6名党员每天带头打扫自家房前屋后,主动清扫组内公共区域道路,每个党员主动包保4户农户,为村民宣讲政策、排忧解难,起到了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关键作用。人才队伍聚民智。坚持人才引领乡村振兴,一批养殖能手、种植能手、销售能手,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带动帮助更多村民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志愿队伍聚民心。将党员、乡贤、群众组织起来建立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扶贫帮困、政策宣讲等各类志愿活动,营造了昂扬

3、向上的村风民风。“三项机制”促进议事机制促和谐。通过召开支委会、组委会、组民代表会议,共同商议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务,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评比机制促文明。制定“组规民约”,设立“红黄榜”,每周组织一次家庭卫生大扫除,每月组织一次全组卫生大整治,月底进行检查、评比、奖惩,村民文明素质得到极大提升,村湾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监督机制促公正。通过监事会监督组级事务落实和财务收支,相关情况及时公开反馈,接受所有村民监督,确保每个项目都在阳光下运行操作,每笔资金都用到群众心坎上。“三大产业”发展发展“林下”产业。依托组内竹林资源,建设150亩养鸡基地,散养4000余只土

4、鸡,竹林鸡绿色健康、肉质鲜美,竹林蛋个大质优、营养丰富,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发展“山头”产业。依托黄荆塘村茶叶产业优势,将组内闲置坡地建成300余亩有机茶园,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同时,在茶园内放养土鸡和山羊,实现了种养结合。发展“水面”产业。依托组内连片池塘,建设200余亩湘莲、龙虾套养基地,水面上的莲子颗粒饱满、供不应求,水面下的龙虾绿色健康、肉质饱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四个三”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能近年来,黔西市化屋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新引擎,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探索“四个三”工作机制,聚焦基层组织、绿色发展、脱贫成

5、效、乡村振兴,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动能。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0.245万元增加到1.15万元;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贵州100个魅力苗族村寨称号;化屋苗族文化空间、苗族芦笙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个建强”夯实基层组织。按照“四个留下”的工作要求,不断建强工作队、合作社、集体资产和乡村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建强党支部。建立村级选人用人机制,按照“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的村干部培养成党组织书记”的思路,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推进“四到工作制”,不断提升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能力。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将全村党员划分责任区对应联系

6、群众。二是建强合作社。按照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工作要求,结合市乡村三级联动和考评、运行、防控机制,进一步扣紧责任链条,在规范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合作社实体规模化、产销一体化、收益多元化,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建强集体资产。按照农村“三变”改革工作要求,不断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深入挖掘集体“三资”,引导村民用土地、资金等要素入股到合作社,全面盘活花卉育苗大棚、乌鸡养殖场、苗族刺绣扶贫车间、餐饮露营基地等项目,确保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四是建强治理体系。按照黔西市推行乡村治理督导员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采取从村“两委”和村组干部中选聘一批、结合各类公益性岗位

7、选聘一批、结合村组实际情况自行选聘一批的思路,壮大村级督导员队伍。推进“十户联防”网格化管理,探索“文明积分”等做法,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采取“群众点单、支部配菜”方式进行讲习,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目前,共开展各种讲习活动200余场次。“四个落实”推进绿色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通过抓实队伍建设、退耕还林、林长制和河长制,引领群众积极参加,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一是落实队伍建设。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设立护林员岗位,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边缘户参与生态保护,使边缘户从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巩固脱贫成效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目前,全村共有护林员和护河员16人。

8、二是落实退耕还林。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按照“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原则,将退耕还林写入村规民约,制定“管护措施、管护人员、管护报酬”方案,加大山、水、林、田、湖、草建设和修复,确保筑牢乌江源绿色屏障。三是落实林长制度。完善村级林长组织体系,按照区域划分落实人员包保,建立责任明确、分工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确保实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有人监管。同时,依托退耕还林、矿山复绿、产业结构调整等项目,做好造林和补植补造工作,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目前,全村森林覆盖率达60%。四是落实河长制度。按照护河

9、分级负责要求,运用好护河员、民间义务监督员,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完成退捕任务、实行禁捕。Fl前.,全村拆除化屋库区网箱1022平方米,水质常年达H类及以上,化屋生态获央视“直播长江”点赞。“四个抓好”巩固脱贫成效。按照“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扎实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等工作,不断巩固脱贫成效。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一事一议”、组织群众参与等方式,大力实施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事关化屋村长远发展重要项目,实现公路组组通、电力户户享、自来水户户有。二是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依托党支部领办创办村集体合作社,突出产业选择、技能培训、合作社带动,大力发

10、展玛瑙樱桃、小黄姜、乌鸡等特色种养殖业,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加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同步配齐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过上幸福生活。四是抓好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积极开展控辍保学,改善医疗条件,实施危房改造和旧房整治等工作,确保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四个打造”衔接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依托文化载体,发展民宿、民族产业,推进旅游发展,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动能。一是打造文化品牌。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1、”总要求,以“苗年”“四月八”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开展拦门酒、跳花坡、篝火舞等民俗活动,通过文化汇演、技能展示、特色食品品尝等方式,打造苗族文化品牌。二是打造乡村民宿。依托苗族文化,打造具有苗族风情的民宿,以文化铸造浓厚的民族底蕴,以苗乡热情好客喜迎游客,以化屋的美丽山水留住八方来客,确保游客“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行得舒心”。三是打造民族产业。聚焦化屋苗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苗绣+”模式,引进黔西文丽苗族刺绣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苗绣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叫是打造旅游胜地。按照“旅游+”的工作模式,加强旅游公路建设,依托于乌江源奇山异水和化屋苗族特色文化,将化屋码头经营管理权入股到旅投集团,着力打响“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品牌,建成化屋码头、活动广场、观景楼、精品民宿等基础项目,强力推动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