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9250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近年来,*市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自治增活力,激活基层治理功能*市着力于健全自治机制、用足用活社会自治组织、探索创新特色自治方法,畅通村(居)民交流通道,吸引村(居)民广泛参与,以“微自治”激发乡村治理“大效能”,有效破解了村镇(社区)心难齐、力难聚、事难成等问题。融合平台健全自治机制。完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和村(居)议事协调机制。均州路街道办探索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干部报到“协同

2、机制,组建“接诉即办”办公室。丁家营镇探索“113”(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三项机制)治理机制,蒿坪镇开通“干群一家亲”微信群,探索“一约两会一站两组“治理模式(村规民约、乡贤议事会、村务表决会、初心工作站、百事服务组、道德评判组)。“三社联动”用活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志愿者服务队伍等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组建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志愿服务队等多类自治组织821家,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大坝街办集团新村社区打造“老街坊”品牌,组建12支176人的老街坊服务队,成立老街坊调解室,建立老街坊居家灵活就业服务站,增强了群众对社区认同感和

3、归属感。特色制度提升自治能力。组织215个村(社区)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市194个村、21个社区全部修订形成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丁家营镇三请庙、六里坪镇双龙堰村的村规民约被评为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大坝街办跃进门社区“335”工作法、汉江社区“12345”工作法,均州路街办张家营社区创新自治新模式,充分发挥乡贤能人作用,担当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监督员、法律法规宣传员、平安建设网格员“四大员”角色,参与化解各类矛盾IOOO余起。习家店镇杏花村推广基层社会治理积分制,设立村民“行为银行”,以文明实践积分管理为杠杆,深化村民自治。这些特色自治方法,促进了政府治理和社会

4、自我调节、居民治理良性互动。二、法治强保障,夯实法治惠民基石*市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细化纠纷化解模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良好氛围。1、三调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市镇两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整合公安110、5612345市民热线、信访接待大厅等,集中研判、分级分类派单,优化“三调对接”机制,创新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方式,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市司法局牵头,镇办依托综治中心,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各行政执法机关对镇办推送的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56

5、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办的事项,及时下沉一线解决。去年以来,每月定期开展“户户走到”保平安专项行动,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235”工作机制,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将排查关口前移,主动出击化解,全市镇村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2630件,调解成功2586件;市社会治理中心受理群众诉求490件,通过多元化解和导入诉讼程序,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重大问题坚持多方联动,综合协调化解,市法院管理指导司法调解,司法局管理指导人民调解,政法委调动平安联席会议成员力量,实现了调解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共用,化解了高铁欠薪、房产物业、非吸群体维权等31件重大问题,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公共法律服务普惠

6、基层群众。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办、处、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法律服务室,开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覆盖城镇、便捷高效、均等普惠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警(辅)”“一居一法治顾问”制度全面落实,强化“律师246”工作体系,全市近百名律师深入28个社区、400余家企业“把脉问诊”,推进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力度,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00余件。3、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民信仰。始终把法治建设作为一个精品项目来抓,通过法治文化阵地的辐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树立

7、法律信仰,提高法律素质。通过整体布局、合理选址、点面结合,打造和培育了丹赵路办事处计家沟村和余家营村、六里坪镇双龙堰村、均县镇庙坪村、浪河镇法治文化广场、丁家营镇二道河村、均州路办事处奥华御园社区、市一中、水之源法治文化广场等一大批以法治元素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文化阵地。*市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六里坪镇双龙堰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三、德治扬正气,凝聚基层治理合力道德是一切良治善治的基石。*市在推进乡村德治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通过教育示范、文明实践、家风传承等引领带动,逐步建立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的德治建设体系。1、教育示范推动育德于心。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8、心建设,开设市镇村三级道德法治讲堂,建立由市委书记任总队长的“1+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专业化打造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均州大姐”“老街坊”等品牌志愿服务队,“五老服务站”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受好评。习家店镇杏花村设立“行为银行”,通过积分制每季度评比光荣榜,让乡风文明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潜移默化中把文明乡风“种”进村民心田,以“小积分”推动乡风文明“大治理”。2、文明实践推动成德于行。推进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活动全覆盖,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全市建成235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立700多个志愿

9、服务队、6万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名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开展“三认”“双报到,双报告”“户户走到”等活动。建立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共领办实事6700余件,厚植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3、家风传承推动弘德于常。立足地域特色,提炼出“勤、孝、净、信、和”“五美文化”,开展“爱国有家、善邻爱家、勤俭持家、整洁美家”“四家”新家风活动,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环境”,实现乡风文明程度和村民文化素养“双提升”,土关延镇推广“志智双扶增动力、评星定级赛发展”活动,引导贫困户发展茶叶、食用菌、猫猴桃等,以产业助力脱贫。习家店、丁家营等镇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开展“十大孝星”、道德标兵等评比、设置“红黑榜”,开展道德堂,培育文明新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