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9252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高标准打造美丽城市样板的部署要求,接续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巩固整治成果,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升级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镇,现就实施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关于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方案要求,针对乡镇镇区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处理方面管理薄弱、设施不足、功能滞后等问题,实施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按照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县级主责、乡镇主体、分类施策、稳步推进、标本兼治、常态常效等原则,推动乡镇镇区环境卫生面貌大改善、垃圾污水治理大提升、重点流域生态大保护,助力建成一批美丽乡镇示范镇,为全面提升乡镇建设水平、优化农

2、村人居环境、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现状基础(一)垃圾治理仍需完善。十三五期间,全省99.56%的行政村纳入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及时收运和无害化处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整治销号,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但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乡镇聚集明显,乡镇地区环境卫生管护压力增大。尤其是人流密集地区、背街小巷、镇区边缘地区,清扫收运不及时导致垃圾积存,成为卫生黑点死角。二是环卫作业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投入保障不充分、设施建设不完善、环卫队伍不规范等问题。特

3、别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面建设相对滞后,省级试点以外地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水平较低。三是主体作用不明显。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认识还不到位,群众环保意识、分类意识不强。环卫保洁外包后,过于依赖第三方治理,基层干部群众主动性不强。(二)污水处理亟待提升。近年来,大力推动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先后实施重点流域重点镇、百强中心镇、鄱阳湖沿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乡镇镇区污水收集处理工作从零的突破到350个建制镇实现设施覆盖,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从总体来看距离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标准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在于:一是建设投入不足,长期以来乡镇一级囿于有限可用财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

4、基础弱、投入小,有部分乡镇、包括四河两湖一江沿线少数乡镇不具备污水处理能力。二是工程设计滞后,从设计阶段就在设施选址、工艺选择、规模确定、厂网衔接等方面未能做到科学合理有效,成为建设低质、运行低效的源头性因素。三是管网建设滞后,部分镇区因规划建设滞后,主干管与接户管建设脱节。污水收集以老旧沟渠为主,堵塞、破损情况较突出,未形成完整通畅、覆盖面广的污水收集体系。四是运维管理不到位,部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长年处于半开半关甚至是晒太阳状态,一些第三方运维机构管理不到位,成效大打折扣。三、攻坚目标(一)全域加强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设1.2021年,各地进一步建立完善镇、村全覆盖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组织

5、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情况检查复核,巩固治理成果,确保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零新增。年底前,各县(市、区)制定完成本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12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在所有乡镇镇区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其他县(市、区)选择不少于1个示范类乡镇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2022年,基础类及以上乡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镇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镇、村卫生环境干净整洁。14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所有乡镇及行政村、全省100个以上示范类乡镇镇区力争实现垃圾分类投放。3.2023年,持续巩固完善治理成果,形成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杜绝生活垃圾上山下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零填埋;示范

6、类乡镇稳妥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设施;辐射带动一批基础较好的村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4.2025年,所有示范类乡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和运行机制;提升类乡镇因地制宜参照推行。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成熟稳定,农村实现干净整洁常态化。(二)全面推进污水处理能力提升1.2021年,全面启动四河两湖一江沿线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已建成设施的确保设施稳定有效运行,未建成设施的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立项批复、方案编制、资金筹措等事项。启动重点镇生活污水管网补短板试点。2.2022年,四河两湖一江沿线乡镇镇区具备生活

7、污水处理能力。3.2023年,100个以上美丽乡镇建设行动示范类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实现零直J非。全面推动鄱阳湖、长江沿线建制镇开展生活污水管网补短板行动。4.2025年,300个以上美丽乡镇建设行动示范类乡镇及鄱阳湖、长江沿线建制镇镇区生活污水实现零直排,全省建制镇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类及以上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50%以上。(一)垃圾治理方面1,坚持一体化治理思路。各县(市、区)继续坚持城乡融合、全域一体治理垃圾的思路,将乡镇作为衔接农村和城市的关键节点,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县级统一监管、乡镇属地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保

8、洁力量,乡镇主次道路、人员密集、水源保护地等重点区域每日清扫不少于2次;支路、背街小巷等其他区域每日清扫不少于1次;农村地区结合爰国卫生运动、村庄清洁行动,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落实门前三包,做好村庄公共场所和房前屋后垃圾清洁,定期清运处置。实现镇、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卫生环境干净整洁。2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各地要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PPP等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把环卫作业中经营性服务项目推向市场,全面提升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健全针对第三方企业保洁的监督考核机制,统一考核标准,细化工作台账,调动群众监督,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示范类乡镇应积极推动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考核机制,将生活垃

9、圾分类治理纳入第三方治理服务内容。3提升规范化作业水平。以县级统筹、镇村联动协同推进治理工作。五年行动时期,重点提升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水平,适度提高源头分类和就地减量水平,落实终端有效治理。抓好保洁队伍标准化配置,推动乡镇垃圾转运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相关设施符合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导则规定。基础类、提升类乡镇垃圾中转设施,收集转运能力应符合当地实际,落实密闭式车辆运输,满足日产日清工作需求;示范类乡镇垃圾中转设施应具备垃圾分拣、分类运输能力。4,推行减量化分类做法。结合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地分类分批推行镇、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采用住户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保洁员过程分拣、中转二次分类相结

10、合的操作方式,提高垃圾分类实效。可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配套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集中收集可回收物的再生资源回收点;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规范处理处置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集中纳入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力争五年行动期间300个左右示范类乡镇基本建成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和运行体系。(二)污水处理方面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系统性强、专业度高,实施前须由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先行组织编制实施方案,要聚焦任务、紧扣关键、抓实要点,做到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有序建设。1 .明确任务要求、抓实开局关。各乡镇要根据美丽乡镇创建的类型划分和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的攻坚目标,结合各自实际,明确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十四五

11、期间任务和时序安排,主要是:一是靠近城区和园区的乡镇,满足纳管要求的,可将其污水收集接入城镇或园区生活污水管网,无需单独建设处理设施,不满足纳管要求的应新建符合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二是提升类及以上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建未建的,要抓紧启动项目实施。已建成设施的要根据美丽乡镇建设行动要求和镇区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措施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力争实现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o三是示范类乡镇和攻坚目标中涉及的四河两湖一江沿线乡镇,要就落实镇区生活污水零直排制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改造提升的具体方案。上述任务要严格执行攻坚目标中的相关时限要求,在详细方案中要细化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

12、到竣工验收的各时序节点、各阶段行动内容。2 .科学选定设施、抓实决策关。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整个行动的关键,在设施选型上要紧扣两点科学决策:一是应选择低成本、易管理、运行可靠的处理工艺,避免选用费用过高、能耗较大、维护复杂的设施,杜绝照搬照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用达到相应排放标准的处理设施。二是设施应以小型化、分散式为主,要根据镇区建设发展、人口集聚程度等因素确定日处理规模,宜近远期结合,分期建设,近期设施处理规模以镇区现有常住人口、用水量等为依据测算,防止超实际需求、超量建设,又要为日后发展预留用地。3 .完善管网设施、抓实处理关。倡导厂网一体思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鼓励一体设计、

13、一体推进。提升类及以上乡镇在落实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要将乡镇政府周边、商贸街区、中心医院、学校、新开发居住小区等人口密集区完善管网设施,要对老街小巷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进行排查、截污、堵漏,要将现有明沟、暗渠进行疏浚修复接通,实现生活污水应纳尽纳、提升收集能力,力争处理率达到50%以上。示范类乡镇要对镇区落实污水零直排高度重视,镇区除了完善人口密集区污水管网外,要对主干道新建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已建合流制管网的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有条件的可将管网向周边临近村庄延伸,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对于镇区范围内较为偏远、零散的生活点,可因地制宜、逐户小片地采用小型分散、经济适用的设施处理

14、生活污水,全面实现镇区生活污水零直排。所有乡镇要对镇区临街商户、住户往路面直接倒排生活污水等问题开展重点整治,要通过宣传教育、综合执法等措施杜绝此类不文明行为。4 严管工程建设、抓实质量关。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中的设施建设,应由项目实施单位依法依规组织和实施工程招标。工程建设需严格按照审批事项实施,依法依规办理各项报建手续,规范开展工程设计、监理等环节,要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监管及竣工验收,对设备安装、运行情况验收评价,相关档案资料需及时归口收集整理完善、随时备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整改。5,紧盯运维管理、抓实落地关。各污水处理厂(站)应安装流量计及监控,流量计型号和安装要符合相

15、关要求,安装后应立即投入使用,并建立台账。各站点要布置监控设施,监控画质应确保清晰度、画面须覆盖主要处理设施设备,采用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应覆盖出水口,监控视频存储有效时限应为15天。监控安装后不得随意关停,确需维修时应逐级上报备案。2021年12月底前所有已建成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需完成流量计及监控设施安装。设施建成运行后要安排人员管理,及时记录流量计读数,建立管理台账。运行监管的责任单位要定期开展巡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效益,防止成为摆设、造成浪费。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位推进,分别制定本级专项攻坚行动方案,重点是对照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制定细化

16、各乡镇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将责任逐级分解到岗到人,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部门协调,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发现、协调、解决,确保行动有序开展。(二)明确职责分工。省级层面具体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指导、协调、调度乡镇镇区垃圾清运和建制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并指导污水处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对工程建设、运行情况的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乡集镇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的组织、协调、调度等,建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按标准规范要求开展污水治理设施排放监测。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协调农业农村资金向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投入支持。省自然

17、资源厅在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项目选址、用地保障上予以指导支持。市、县两级要根据实际确定上述各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并与上级主管部门主动对接、落实工作安排。相关部门要对照上述职能分工积极履职、紧密协同,形成工作推进的强大合力。(三)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事权与财权匹配原则,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所需资金以市、县投入为主,省级投入为辅。市、县两级应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用好用足,积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统筹向专项攻坚行动倾斜投入。要树立经营理念,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用好县级以上平台公司资源,积极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借鉴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先进

18、模式和经验做法,做好乡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镇区土地盘活开发的统筹,破解项目资金需求难题。支持创新项目建设运营模式,鼓励通过区域整合,将若干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实行整体打包、统一融资、投资、建设、运行;对专项行动推进较好的,省直单位将从归口项目资金中适当安排予以激励支持。(四)保障项目用地。对计划新建的乡镇镇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在设施选址和用地规模满足排水防洪、卫生防护和空间规划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应予支持项目落地。具体由项目实施单位按照项目建设程序要求进行申报,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应做好规划审批相关工作,积极保障设施建设落地。涉及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事宜,由县级人民政府在省下达建设用地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

19、(五)用好督导考核。省直牵头单位将对垃圾污水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实行日常调度、暗访督导,有关情况将定期通报、列为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河长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考核相结合。各市、县(区)要建立完善的调度、督导、考评机制,用好指挥棒,压实责任,奖惩并举,激励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敢干能干。(六)充分宣传发动。各地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舆论引导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全方位、多形式地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镇建设垃圾污水专项行动工作的重大意义、推进情况、典型经验、行动成效等内容,在宣传导向上要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群众支持、配合、参与专项攻坚行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乡镇垃圾污水全域推进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