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99904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区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新区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新区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新区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新区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新区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区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新区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第一部分学校简介及办学理念一、学校基本情况高新区小学是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建设的一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校成立于2019年9月,是高新区实现教育惠民的重点工程。学校占地327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840平方米,规划设置48个教学班,为促进高新区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充分发挥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区与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委托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对学校进行管理。小学与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实行一体化管理,文化、制度一脉相承,师资统一调配。强强联合,实现了新校初建的零磨合,使学校得以高标准、高质量运行,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学校持续、快速、健

2、康发展。二、学校领导班子校长,正高级教师,省首批名校长,省人民政府督学,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导师,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法人代表。一直秉承共享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和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教育追求,践行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教育策略。引领师生努力实现做有信仰的教育的教育理想。他从教33年,担任校长12年,是一名怀有深厚教育情结的创新型校长,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经验。小学执行校长,高级教师,曾获得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历下区教学能手,历下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曾获得省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历下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

3、证明:学校的领导班子是一支善于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廉洁奉公、依法施教的领导集体和精干的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带领学校攻坚克难,不断向前发展,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全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所优质学校。三、办学理念学校秉承共享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和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教育追求,践行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教育观。坚持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的指导思想,以聚焦课堂,深化课改,关注学生,成就发展为抓手,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做有信仰的教育的教育理想。架构了基于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

4、学生;构建智慧课堂,关注学生人格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学校确立了学术领导,行政服务,项目管理的整体管理思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因为有自由,所以思维活跃;因为有民主,所以积极参与;因为有倾听,所以善于表达;因为有宽容,所以敢于挑战;因为有责任,所以乐于奉献;因为有归属感,所以形成合力的特色学校文化。学校力求通过文化浸润,培养学生的爰国爰民、忠诚勇敢、诚实守信、睿智创新、远见卓识的个性品质。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现状依托大学优质资源,学校构建宽基础、多元化的特色课程体系。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广博学识、国际视野、高

5、尚品格和鲜明个性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校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路子,着力把其打造成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国际性、引领性特色的基础教育优质学校。一、教科研与教师发展学校重视教师发展,通过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实施分层评价、分层培养,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引导、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创造氛围,设计课程加强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我校入职三年内的教师比例达到88%,教师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个性化、不均衡化。为此,我们加强了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通过青蓝工程、人文素养研修、课题和项目研究等对不同梯队的老师进行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理念水平、业务能力、团队意识、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意识和竞

6、争意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辐射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1 .完善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每年对新聘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包括学校理念、教师评价、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由学校对应分管部门进行具体的培训,培训之后培训老师写出学习心得。2 .实行以老带新,选择德高望重、业务精湛的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从思想、品德、工作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素质,引导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本学期学校专门进行了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新老班主任师徒结对,目的是更好发挥优秀教师的

7、示范和引领作用才巴他们的教学经验、管理方法、工作作风等作为教育资源传递给青年教师,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3 .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每年寒暑假放假前几天,学校专门组织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年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I,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专业素养。4 .开展人文素养校本研修活动。依托大学优厚的人文资源,借助省内外高端人文资源,引领教师在工作实践、自主学习、团队研修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我潜能,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精神,实现特色发展,提高职业幸福感指数。进而达到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培育教师人文精神、提高教师育人能力。5 .开展

8、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科研成果展览、青年教师学术交流等活动,调动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把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师德论坛、报告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学校坚持走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道路,提出立足学校实际,坚持校本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发展;引领学校文化,营造心灵家园的科研理念,坚持学校工作科研化,教学研究课题化的工作思路。二、学校全面课程体系建设状况学校的课程体系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成长需求相结合而形成的学校发展目标基础上建立的。以共享生命成长理念为指导思想,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构建多元

9、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基于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有自主发展的能力,个性特长突出,敢于冒险,乐于创新,善于合作,富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拥有强健的体魄、独立的人格、远大的理想。常怀博爱之心、敬畏之心,具有富足、完美的精神世界。学校是一个生命场,这个生命场有三个方面的要素:学生、教师和家长。我们的课程就围绕这三个要素全方位立体化架构,课程体系分为学生课程、教师课程和家长课程三部分,现已初步成型。1.总体架构基本完善。

10、根据集团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小学段分为语读与做人、数学与实践、科学与生活、生命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别,必选、限选、自选、必修或自选四种选择方式。学校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特色课程体系,开设了学科拓展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学生社团等具有开创性的课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学科课程建设富有特色。学校以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切入点,依托专家的指导,在学科内部进行融合和贯通。如语文学科致力于建设文化视野大课堂。用文化理念审视语文课堂,形成师生共同遵循的课堂精神,进而呈现一种广博、深邃、精

11、彩而生动的语文教育境界。我们的数学课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质疑为特征的教学观。数学质疑式课堂形式有独学也有合作交流,有即时的质疑也有师生智慧的碰撞,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张扬了个性,体验到成功。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质的转变,通过方法、能力、思想的培养,渗透数学素养,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数学形成品格。英语学科建设“NICE课程,也深受学生欢迎。3 .超学科主题统整课程实施初见成效。课堂教学要进行变革,首先要重建教育生态。为此,在一年级正式开始进行主题统整教学。从整体开始学习,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知识世

12、界,这是主题统整课程的基本法则。如今,小学一年级实行主题统整教学,一节节主题课程,以及戏剧、体育游戏、色彩王国等,需要教师团队,共同配合完成。从入学的第一堂课开始,主题统整教学就讲究整体性,呈现给孩子的不是孤零零的字,而是完整的儿歌。此外,主题统整教学还讲究仪式感,用身体的全部来学习。晨圈里有音乐的律动,有朗朗的读书声,有热情温暖的拥抱。收获节将校园变成田园,孩子们观察、表演各种瓜果不仅带来秋天的气息,更给孩子成长的自然体验。主题统整课程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科拼盘,而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它有四个典型特点:一是课程结构具有开放性,二是课程内容的生成性,三是学习方式的适应性,四是学习成果的无限可

13、能性,能够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砰然勃发。课程的变化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的办公桌就设在孩子们的座位后面,每个班级有向阳花小蚂蚁等富有孩童色彩的名字,教师也被孩子成为娜娜老师、静静老师,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孩子如野花一样自由生长,真正实现了生命的共同成长。4 .主题课程统整带来学生学习方式变化。学校以主题统整不同学科、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尝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例如利用小学的菜园子,老师从设计课程,到具体实施以及评价反馈都以学生为本,从观察菜园子里面的种类,到为自己喜欢的蔬菜制作名片,到了解蔬菜的培育过程,以及结合秋天收获节,品尝果实,为果实代言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了解农作物的生长

14、,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吸引了孩子们对课程的积极参与。期间涉及到的学科有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以实践为特色,以活动为载体在实施过程中确立了经历即成长的实施路径,让学生超越课堂,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主动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在升华中践行。从而与他人、社会、世界万物发生联系,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知识,磨练心性,经历成长,感悟人生。小学一二年级以习惯养成为主线,教育学生做有教养的好公民,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广泛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活动课程化。在华东师范大学唐汉卫教授的指导下,学校在培养习惯养成方面以学生在校生活的一天为中轴线,分别列出了教师与学生

15、共同需要遵守的好习惯,师生共同养成。学校公众号连续发表学子养成记从校园文化的创设、班级文化的建设、课程内容的设置、师生关系的建立、家校合作的实施、学生评价的跟进(月度人物的评选),发挥榜样的力量,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休闲习惯、与人交往习惯四个层面,从行为一思维一价值观三个维度,从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家校协同育人五条途径形成了三维五径立体化,全方位的习惯养成育人模式,使小学的孩子们在习惯养成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5 .教师课程体系初具教师课程以提升人文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能力、享受职业幸福为建设目标,课程体系包含教育通识、专业技能、人

16、文素养三大领域,采用国外游学、国内考察、教学观摩、校际访学、学科集体备课、学科专家团队等多种研修方式,涉及14个小类。教师课程体系为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共同拥有。6 .家校合作渐入佳境家长课程以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行者为理念,以沟通家校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改善家庭成长环境为目标。课程内容包括同行课程、育子课程、亲子课程三大板块。三.所获荣誉小学建校一年期间,在高新区教体局进行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了点滴成绩:高新区比赛获一等奖名单内容奖项高新区青年教师新苗赛一等奖高新区青年教师新苗赛一等奖高新区青年教师新苗赛一等奖高新区教师做题大赛A高新区教师做题大赛A高新区师生新年音乐会突出贡献奖高新区教师

17、命题大赛A高新区教师命题大赛A高新区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三部分:学校发展定位及发展规划一、现状分析一年来,学校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集团优秀校区经验的引领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圆满完成了办学任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课程特色鲜明,重视学生素养发展,学生喜欢学校,喜欢来上学并且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东部的热点学校之一。(一)优势1 .学校已形成以共享生命成长为核心的理念价值体系,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得到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充分认可。2 .学校形成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有利于教师高起点、快速

18、成长。学校已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能够在学校理念引领下主动自主发展。3 .学校课程体系已具雏形,部分课程内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4 .学校已与华师大、山师大等知名专家教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二)不足:1 .新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虽然有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但是教师的成长需要时间,短时间内学校仍然会面临较大压力。2 .课程建设成果的科学性需要专家的认证,主题课程的实施需要继续总结和提炼。3 .新建学校每年教师需求量较大,五、六年内不能形成教师循环使用,梯队建设压力较大。二、发展定位(一)学校发展目标:基础教

19、育优质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础教育生态为取向,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形成鲜明特色,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给孩子一个喜欢上学的理由,让家长满意我们的教育过程,给教师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争取在三到五年内打造成一所基础教育优质学校。(二)课程建设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构建学生十二年一贯制特色课程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健康成长。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三)学校管理

20、目标: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一一学术领导、行政服务、项目管理建设和完善校长负责、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的治理结构。借鉴国际先进的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形成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网络化的学校管理系统;学校组织结构的构建必须以师生为导向,有利于简化程序,快速响应师生、教育教学的需求;有利于创造以学生为本、以教育教学以中心、以质量为目标的文化。(四)教师发展目标:有教育情怀、有文化视野、有思维品质、有艺术修养建立适应国内一流优质学校要求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和培训机制,打造高素养、高水平、高标准的教师队伍。力争教师队伍素养、层次、结构更趋合理,教育教学执行力、课程开发能力、

21、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国内业内区域影响力等大大提升,培养一支具有教育情怀、文化视野、思维品质、艺术修养的教师。(五)学生发展目标:有良好道德修养,有优秀学习品质,有持续的发展潜质。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在探索和尝试中积累知识,获得能力。在夯实基础知识、素质全面提高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爰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三、学校发展撬动点一一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设学

22、校发展要有撬动点,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学生发生真实性学习,培养教师队伍,创新管理机制,以课程建设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以共享生命成长理念为指导思想,依托集团办学的优势和大学的教育资源,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1.培养孩子持续发展的能力;2 .培养孩子一种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能力;3 .各学段课程,要整体架构,螺旋式上升,体现出育人目标的连续性;4 .兼顾全面与个性,对课程

23、资源进行分类和整合,课程有开放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理论依据1 .尊重生命成长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孩子的认知发展分四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认知必须借助具体的事物形式来进行;第四个阶段是十五岁以后的形式运算阶段,可以进行逻辑推理。我们的课程建设要遵循此类心理学规律。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612岁是学龄期

24、,应该在学校接受教育,如果顺利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并且为下一阶段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告诉我们,道德发展的各阶段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统一体,一个有组织的思想系统,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从前一阶段中发展出来,是新与旧的综合体。每一个个体都是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模式。2 .与我们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我们认为:做人应该先于习得,那么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优先于知识教育,让学生对学校和学习充满兴趣,乐于交往,喜欢探索;在学生身心发展、自我探索与人际互动面临转变与调适的阶

25、段,要使之成为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全人教育的纽带和桥梁;而在较高学段,学生的心智、思维、身体条件都已经渐趋向于成熟,开始建立同一性,是进入世界观教育的黄金时期。3 .在尊重共性的基础之上突出个性,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将以数百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为依托,为有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每个孩子提供更多选择,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打造个性化的自我。我们还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帮助某一方面有更高要求的孩子成长。(三)课程目标1.课程总目标:给予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

26、、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面向未来的学生。2.阶段目标:在课程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保证学生发展全面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每个学段不同的培养重点。第一学段(1一3年级):侧重于养成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学段(4-6年级):侧重于能力教育。学生能够基本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富有想象和好奇心,敢于质疑,有初步的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四)课程解读1.一个核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着眼点。2 .两个满足:课程的建设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

27、需要(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社团、分项、分类等)3 .三大特点:纵向渐进、横向整合、纵横交织。一是纵向渐进。就是根据学制一以贯之的特征,育人理念、内容、方式纵向贯通三个学段,九年时间。在课程深度和难度设计上,我们一方面尊重生命成长在不同阶段的差异,一方面注重学科内知识、方法、情感的纵向关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总体设计,重视学学段课程的衔接,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形成逐步上升的纵向渐进式课程脉络,打造学生成长完整链条,二是横向整合。就是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横向融通同一学段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深度融合,形成集群,全方位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其特点

28、是:从真实问题出发,打破学科边界,打破空域限制,甚至打破年级,形成以整合为特征的横向融通式课程结构。三是纵横交织。就是将一以贯之的渐进式课程脉络作为纵向面,将边界融通的整合式课程结构作为横向面,形成纵横交织、螺旋上升的立体课程体系。4 .四大课程集群: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社会技能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五)课程实施学校课程分为两个学段实施:第一学段(1-3):以综合课程(主题统整)为主,分科课程为辅,强调兴趣与习惯的培养;第二学段(4-6):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并重;以项目式学习方式为主。四、推进计划1.2019年1月一一2019年12月:启动学校课程建设,根据集团要求组建课程建设团队,梳理完

29、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加大培养力度。2.2020年1月一一2020年12月。探索分段化教学模式,使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有配套教材呈现,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动学校重点工作,探索对教师的多样化评价激励。3.2021年1月一一2021年12月。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完成,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重建教育生态,学校成为区域教育发展优质学校。第四部分发展举措一、建立领导小组二,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全员参与从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德育一体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家校合作、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后勤保障

30、七个方面入手,鼓励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每人至少选一项,行政服务小组根据教职工选报情况,组织成立项目组,选任组长,组长带领组员查阅文献,结合学校现状,头脑风暴,出台本项目的行动纲要,规定时间节点。三、创建工作五项重点举措(一)创新管理,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一是优化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系统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以制度引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科学素养,保持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强协调沟通能力,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二是创新管理机制。秉承学术领导、行政服务、项目管理的思想,引导全校教师树立学术为先的共识,转变行政人员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实行人文化管理。采用条块式、扁平化管理模式,尽

31、可能压缩学校组织结构层级,让师生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得以反应,构建学部(年级)与学科共同对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的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形成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网络化的学校管理系统。行政服务要求流程清晰、标准明确、主动热情、服务到位,常规管理做到事事有人做,要求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让学校管理真正变成服务体系:服务于教师发展,服务于学生成长,服务于社会需求。三是组建灯塔团队,提高课程规划能力。以扁平化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作用,组建灯塔团队。进一步明确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使管理团队在工作中以学校理念为行动准则形成合力,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增强工作执行力。四是实

32、施项目负责制,以项目组引领研究和活动。学术领导强调学习、行动研究、实践反思,实施项目负责制。对于学校重点工作由课题组根据研究制定目标、措施和实施途径,年级组、教研组在工作中实践、改进、提升,课题组最终凝练研究成果,形成研究-实践-研究的学术支撑发展系统。例如如何更好地帮助不爱学习的孩子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校组建导师帮扶制项目组,以项目引领的方式,帮助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结对,点对点帮扶,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可能,也促使教师俯身倾听学生的故事,以生命关照生命,共同成长。(二)培养师资,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力向、一是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专业发展的

33、理念,以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和教学教学科研活动为主要功能,建设多维度、多层次、模块式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的原则,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提供高质量、个性化学习机会,倡导案例式、任务驱动式、项目研究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二是实施师德与育德能力提升工程。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教育系统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围绕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强化职业道德、健全激励和监督机制、提高社会地位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提升教师师德

34、修养与垂范能力,引导全体教师员工切实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高素质引路人。同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减轻教师职业倦怠。促进师生关系转变,真正树立学生中心的意识。三是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入职教育,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发展潜力好的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高素质、成梯度的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提高师资队伍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力和课程实施水平。(三)教学变革,唤醒学生的课程自主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唤醒学生的课程自主意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在探索和尝试中积

35、累知识,获得能力。一是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教和学的方式转变为切入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智慧课堂、stem课程、主题教学、翻转课堂、分层辅导等形式,改变课堂生态,以情境、真实、有意义为指导思想,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学会选择、经历过程、发生真实的学习,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和审美情趣,唤醒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以深厚的学科底蕴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期达到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学生的目的。在夯实基础知识、素质全面提高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爰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二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知

36、识起点和发展情况,从成长的角度看待学生,提升育人实效。(四)德育课程化,丰富学校育人内涵。德育课程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是尊重学生发展特点以习惯养成为主线从培养学生习惯和兴趣入手,以生涯规划的角度,帮助学生逐步了解自我,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自我成长。二是重视对学生的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三是重视家庭教育。学校要引领家长成长,跟不

37、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情况的家长讲专业的语言,通过系统化的家长课堂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艺术。(五)修剪评价,构架活化的课程体系一是学生评价多元化,重视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探索对学生的素养评价,以综合性评价代替单一的学业评价。以认知分类理论和核心素养为依据确定学科核心评价要素,并将核心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形成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过程性评价以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服务为追求。过程性评价的指标需要有一定的标准,一些规定指标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确保学科基本素养的达成。同时,又要有个性化的追求,以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教师评价注重激励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中来

38、。评价涉及每门课程、每位教师,而且每门课程的评价指标各不相同。学校主要依托教师自身的研究力量,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过程性评价项目组,在每个年级的分布式领导模式下设立专门负责评价的项目组,边实践边摸索,边设计评价流程;项目组成员分工推进自己所负责学科制订完善评价指标;督促教师按时完成评价,定期了解师生对评价的反馈,分享经验,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过程性评价进行奖励;等等。自始至终教师不仅参与评价,而且管理评价。三是以信息化手段支持各种数据收集、分析,为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专门设计学生评价的电子系统平台一一学生学业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以精心设计的电子系统评价平

39、台为支撑。可以提供年级分析报告、学科分析报告和学生分析报告,每一种报告包含多项数据。通过运用这个平台,师生能够进行学科均衡发展变化分析和学业水平能级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目前一二年级期末综合性价以雷达图的表述方式已经基本实现个性化评价。第五部分:发展保障一、机制保障行政服务小组制定学校发展指南,建立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管理保障机制。成立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对课程教材改革及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并提供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保障条件。二、专家引领学校依靠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的资源,现有华师大教授庞维国、杨向东,唐汉卫,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华、省教科院张斌、等专家,给予顶层指导和理论支持。三、人才支持逐步建立适应集团十二年一贯制建设的教师培训体系,完善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提高课程领导和课程开发能力。四、评价促进推动课程建设的时候,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成果在年终考核中有侧重,教师个人的劳动也能够得到尊重,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五.经费保障设立课程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对课程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课程建设的经费以及各项教学设施的配备,激发教师开发开设选修课程的积极性,并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