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5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20379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读后感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字经》读后感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字经》读后感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字经》读后感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字经》读后感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字经》读后感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读后感5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字经读后感5篇 三字经读后感1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2、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希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三字经读后感2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

3、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从“苟不教,性乃迁。”到“知某数,识某文。”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

4、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学习的方法,贵在专心。“昔孟母,择邻处。”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都是种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时候时,方仲永就已经会作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于是父亲就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直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已完全消失,跟普

5、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三字经读后感3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

6、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

7、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三字经读后感4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字经。其中几句印

8、象特别深。它们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头悬梁讲的是汉代大学者孙敬将头发用绳子吊在屋梁上防止读书打瞌睡;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苏秦读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们不需要老师监督也可以自觉地学习。读完后,我感到很惭愧。我虽然学习很好,但是不能自觉地学习。我每天心里只想着玩,非得老妈大发雷霆才好好做作业。许多事情都要老妈提醒才去做。虽然我们不提倡“头悬梁、锥刺股”这种以伤害身体来勤奋学习的办法,但我们要学习孙敬和苏秦勤奋学习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牢记在心,是它打开了我刻苦学习的大门,它时刻提醒着我好好学习!三字经读后感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

9、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