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0560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前言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发展,我市化工产业形成了以新材料、精细化工、橡胶轮胎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在全市经济结构版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XX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化工产业实现变革重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我市化工产业调结构、促升级、提质量、增效益,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化工产业集群,

2、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安全、集聚集约、高质高效发展,根据各级有关产业政策和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XX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市以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为统领,围绕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坚持先急后难、标本兼治,稳步推进了“大快严”紧急排查、“三个一批评级评价、化工园区认定和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等专项行动,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行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市化工产

3、业在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等方面不断突破。2020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71家,占化工生产企业总数的65%,实现营业收入27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0.1%,实现利润35.8亿元,增幅达到16.2%。产品覆盖橡胶制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合成材料等9个领域,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聚碉系列树脂、氟硅新材料、橡胶轮胎等一批重点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三角轮胎、成山集团成为全国轮胎行业领军企业,2020年进入XX市财税地方贡献50强前5名,龙头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化工产业整体质量显著提高。2 .集聚效应日渐凸显。2019年,文登化工产业园、XX南海化工产业园和X

4、X临港塑料助剂产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众音化学、浦林成山、三角华盛、拓展纤维、浩然特塑等5家企业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重点监控点企业。2020年底,共有32家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化工企业入园率由16%提高到25%,园区产值占行业产值比重达到64.8%o3 .安全环保初见成效。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安全、环保、节能、质量四个方面组织开展“四评级一评价”行动,2020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关停退出”任务。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已经建立,连续多年未发生有影响的安全、环保事件。有序推进产能压减和整合转移,压减低端斜交胎产能8万条,氯碱

5、企业吨碱能耗低于国家先进值。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市级绿色工厂3家。4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底,全市建有国际研发机构1家,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5家,省级技术研发平台35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基地)15个。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山东省瞪羚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8家,XX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6个。主导制订修订行业、国家标准10个,参与制订修订行业、国家标准10个。三角轮胎研发的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内该技术的“零

6、”突破;拓展纤维实现核心装备自主保障,成为中国碳纤维技术和产业化领军企业;腾森橡胶研发的壁虎系列高抓产品、浩然特塑的聚碉树脂、万图高分子的“生物基材料可降解环保无毒增塑剂”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金威化学的紫外线吸收剂、金泓高分子的氯化聚乙烯、新元化工氟硅橡胶及其单体等产品达到并超过国外同类水平,国内领先。(二)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仍然偏低。企业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不足。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没有鲜明的上下游企业间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和有效链接。二是园区集聚效应有待提升。化工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管理机制有待优化,园区营业收入、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经

7、济指标不理想。三是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四是安全环保压力依然较重。部分企业安全环保制度落实有待健全,安全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关键危险岗位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三)形势环境国际环境调整带来挑战。受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经济复苏的“爬坡”过程将漫长而艰难。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急剧上升,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逆转移”趋势明显,全球争夺高端产业链的竞争日趋激烈,深刻影响全球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绿色、低

8、碳、数字经济也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转型机遇。国内环境向好带来机遇。我国已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社会大局稳定,吸引全球要素汇集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党中央做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决策,将进一步释放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新基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消费升级将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带来巨大需求,特别是新兴产业对化工产品的巨大依赖,将为化工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加速化工产业数字化转型,也为产业创新注入了新动力。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对化

9、工产业发展方式带来更高要求,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化工行业应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不断优化布局、壮大集群、完善链条、做强园区,推动我市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二)基本原则1 .坚持安全绿色发展。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0、,把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作为化工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贯穿始终。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化工生产低碳化、化工消费绿色化,强化标准的刚性约束和倒逼作用,注重源头治理和精准管控,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从安全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动力。2 .坚持集聚壮大发展。持续推动园区优化提升,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引导产业集聚。围绕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做强园区主导产业,实施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重大项目,建设主业突出、链条完善、特色鲜明的化工园区。3 .坚持推进创新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产业的深度

11、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研发平台和服务机构,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培育引进人才团队,提升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构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4 .坚持优化产业生态。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加快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推动化工产品向功能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链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5 .坚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深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步伐,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挖掘国内消费潜力,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

12、需求。巩固国际竞争优势,稳定对外贸易格局。充分利用面向日韩桥头堡特殊优势,抓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等战略契机,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完善的化工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1.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到2025年,全市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8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占全市化工产业比重提高到50%以上。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达到90家以上,力争打造1-2家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领航型”企业,8家营业收入过20亿元骨

13、干企业。2 .园区效益明显提升。到2025年,化工企业入园率提升至45%以上,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控点企业产值占行业比重提高到80%以上,力争打造1家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化工园区。3 .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化工行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3%以上,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创新驱动能力全面提升。4 .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普遍实施智能化改造,化工产业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大幅提高,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数字化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力争建成1家智慧化工园区,2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化工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等工业互联网应用领域实现突破

14、,依托工业互联网解析节点开展大数据、企业公共服务等应用。化工园区确定性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上云率分别达到IO0%和70%以上。5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化工行业单位能耗销售收入提高到3万元/吨标准煤,园区污水再生回收率不低于45%,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三废”全面实现综合治理和回收利用。三、发展重点(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高端发展以省级化工园区为核心发展区,以重点监控点企业为支撑,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放大园区的载体功能,引导产业进一步聚集,点面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协同有序、产业特色鲜明、技术优势突出的化工产业发展格局。1.文登区:发挥区位

15、优势,以技术含量高、污染排放低的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及新能源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建设文登化工产业园。充分利用文登化工产业园及周边产业优势,实施化工园区支柱产业提升工程,优先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两大门类,集中培育以化工新材料为发展方向的未来产业,加快完善从基础化工原料到高端化工新材料的全产业发展链条。重点围绕园区锂电池材料项目建设,推动上下游产品链条发展,打造锂离子电池材料完整产业链;围绕氟硅材料领域,依托园区内骨干企业,加大氟硅生产企业招商,打造国内氟硅材料产业基地;有效整合园区内企业生产的氟硅橡胶材料、橡胶助剂等资源,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引入高端橡胶制品产业,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高

16、端橡胶制品产业基地。立足园区内骨干企业,发展以中药研发、中成药制造、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现代化医药工程产业。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积极寻求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发展生物化工产业。推进园区绿谷高端材料孵化基地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化工项目进行孵化培育,大力促进新材料等产业升级。依托区位优势,打造胶东半岛化工原料和产成品物流集散基地。2 .南海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碳纤维等产业集聚发展,围绕精细化工打造南海化工产业园。优先发展原料依赖度低、资源约束性小、环境友好、附加值高的产业和项目,重点培育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特种纤维、生物降解材料、功能高分子材

17、料、复合材料及制品、新能源汽车配套化学品、电子化学品、专用涂料、新型农药及新型化工助剂等产业。推进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项目,加快建设科莱福光电科技彩色光刻胶用关键核心材料项目和太平洋新材料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项目。依托现有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利用园区农药产业发展环境友好型飞防制剂、生物农药原料药及相关制品等;结合南海新区石墨产业发展新能源配套材料及化学品、石墨烯高端复合材料等。利用周边产业基础和区域交通条件,引入化工原料进行高附加值延伸加工,推动产业高端特色发展。3 .临港区:发挥临港产业基础、资源、人才等优势,以塑料助剂产业为发展方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链条,打造我市重要的塑料助剂专业化工园区。以

18、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为重点,依托临港区2家重点监控点企业,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推动园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搬迁入园项目建设,加大培育塑料助剂及应用产品产业,构建上下游协调发展塑料助剂新应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发挥园区与重点监控点企业相邻的区位优势,依托碳纤维产业研发中心,建立人才储备库,为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聚焦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聚碉新材料等拳头产品,加强与碳纤维产业园等园区的关联互通,加速下游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引导产业向创新链高端转型、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规模化、集群式发展,实现碳纤维、工程塑料和塑料助剂产业的互补共赢、协同发展。4 .省级重点监控点企业:

19、鼓励重点监控点企业规范合理、有序发展,提高企业安全绿色发展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整合转移,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行业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企业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共性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研发攻关和国产化替代。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构建循环畅通的产业链和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带动产业链融合发展。鼓励我市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重点监控点企业。5 .其他区市:引导、鼓励企业向化工园区聚集,借助园区丰富的产业链条和创新优势,加强与园区的关联互通、融通发展。大力发展可以在化工园区外实施的安

20、全环保风险较低的高端特色产业,鼓励橡胶输送带、海藻有机肥、高端化妆品等行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做精海藻化工,开发医用、保健品用、化妆品用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完善化工园区外企业的安全、环保基础设施,开展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和绿色环保水平,鼓励农药、磷锭复合肥、硅胶、聚酯树脂等产品巩固现有优势,加快市场开发,提升企业品牌和竞争力。(二)推动产业升级,支持三大行业壮大延伸加强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科技创新、品牌价值提升,聚焦新动能增长优势,加快新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制品等三大行业优化提升,培育我市化工产业高端特色发展的新增长点。1.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突出化工园区和优势企业的引领

21、作用,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强化提升现有化工新材料的产品型号和性能,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和重大成套设备,将我市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和国内知名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聚碉系列树脂、基于三氟丙烯系列氟硅新材料、高端合成橡胶、高性能聚烯烧新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及专用化学品,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系列化发展。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和开拓化工新材料市场,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以突破新材料规模化制备的成套技

22、术为核心,加强碳纤维高速纺丝、低成本化技术、高强高模碳纤维及预浸料的研发,加速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品等下游制品开发及产业化,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碳纤维产品,建设碳纤维全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提升聚苯碉(PPSU),聚醒碉(PESU)、老聚碉(PSU/PSF)和聚配醍酮等特种工程塑料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突破下游制品开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拓宽我国聚碉类特种工程塑料应用范围,改变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在高端领域争夺国内外市场。提高三氟丙烯系列、氟硅涂料、氟硅橡胶及其单体等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氟硅新材料及配套关键中间体、长链聚酰胺弹性体等产业化能力。发展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

23、汽车、芯片、5G通讯领域的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全氟乙丙烯、热硫化硅橡胶、室温硫化硅橡胶等高端氟硅材料。加快树枝状高分子纳米材料产业化技术攻关,鼓励高性能膜材料、特种耐腐蚀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发展耐高温聚苯硫酸纤维、聚酰亚胺纤维、高性能芳香族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发展高端功能化学品产业链、氟材料产业链、硅材料产业链。2 .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立足我市化工产业特色和优势,深度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的特色产品,培育一批行业知名的企业品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开发适应市场新需求的高端产品,提高精细化学品的

24、制造水平和竞争力。围绕汽车、船舶、建筑、医疗、电子、轮胎等行业对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深度对接下游细分市场,重点发展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紫外线吸收剂、磷月青阻燃剂、PVC添加剂、水处理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WT系列环保卫生安全型增塑剂、橡塑助剂、环保型涂料、医药中间体、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等优势产品。加快推进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努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锂离子电池材料碳酸亚乙烯酯完整产业链,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锂电池配套产业集群。发展光稳定剂等极具发展与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性材料,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光稳定剂生产基地。加大氯化聚乙烯(

25、CPE)、丙烯酸酯类(ACR)等研发创新力度,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打造王牌产品。加强水介质分散型聚丙烯酰胺等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发,研发分散性聚丙烯酸共聚物、阻垢缓蚀剂、季锭盐杀菌灭藻剂等环保型水处理剂。创新发展更高排放标准的载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分子筛等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加快提升生物基材料可降解环保无毒增塑剂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深入调整涂料产品结构,加强环保型涂料的研发,大力发展节能、水基、高固含量、紫外光固化和耐久性涂料产品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涂料,开发纳米海洋防腐、石墨烯海洋防腐等水性工业防腐涂料新品种,加快建筑内墙涂料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提升产业品牌的影响力

26、与凝聚力。巩固发展环保型农药制剂及配套的新型助剂,支持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新产品、新制剂发展。大力发展环保型橡胶促进剂、防老剂、二硫化碳、不溶性硫磺等产品。加快发展高端日化产品、电子化学品、催化剂等产品。3 .推动橡胶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加快推进轮胎行业转型升级,将我市轮胎行业打造成山东“轮胎强省”、半岛轮胎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加强橡胶行业横向连接、配套衔接,做大橡胶制品产业集群。优化巩固高性能卡客车轮胎、高端轿车轮胎、高性能工程胎等拳头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扩大市场份额。发挥我市轮胎行业特点,紧紧围绕细分市场需求,实施差异化战略,研发并扩大个性化定制轮胎、特

27、殊领域轮胎、宽基无内胎轮胎等产品产量,稳步提升特色轮胎市场份额,形成特色产品竞争优势。支持轮胎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各类研发服务平台,发展超低断面、扁平化、低滚阻、低噪音、缺气保用等高端产品,加大智能轮胎、安全轮胎、低滚阻轮胎、超耐磨等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产品以及航空胎、巨型全钢工程轮胎、高性能摩托车子午胎等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全面提升轮胎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轮胎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积极推广化学法炼胶、辐射顶硫化技术等绿色轮胎生产工艺,鼓励轮胎二次利用,推广废旧轮胎绿色裂解和炭黑再生技术,促进行业绿色循环发展。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28、轮胎品牌。加强内胎、垫带、输送带等优势橡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打造橡胶制品细分行业的知名品牌。(三)实施梯次培育,着力建设优质企业集群大力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促进做强主业、做实基础、做大规模,带动中小企业对标跨越发展,实现我市化工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1.打造龙头领军企业。借鉴巴斯夫、陶氏、杜邦等国际化工企业的先进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聚焦新材料、橡胶轮胎等产业,通过典型引领、项目建设、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规模膨胀、体量倍增,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力争进入国际、国内行业前列。打造三角轮胎、浦林成山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轮胎名企,积极融入“

29、一带一路”和推进海外工厂建设,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发挥“链主”企业辐射作用,推动我市轮胎产业链膨胀和延伸。鼓励拓展纤维、浩然特塑、金威化学、众音化学等企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2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积极抢占全球化工技术前沿阵地,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管理优化等途径,推动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核心技术的特色企业进一步做精做优、加速裂变。鼓励青木高新材料、腾森橡胶、新元化工、金泓高分子等骨干企业发挥市场优势,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大名牌培育,打造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加大政策引导

30、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营业务、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较高的优质企业,促进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韩孚生化药业、润通橡胶、盛润胶带等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推进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3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在技术攻关、产品配套、品牌渠道、产业联盟、资金融通等方面,带动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加速壮大企业规模和数量,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企方阵。鼓励万图高分子、佳美化工、龙彩新材料等成长型企业加强与龙头骨干企业协同创新、配套合作,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提升我市化工

31、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促进形成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现代产业体系。四、重点任务(一)实施规范化工园区创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开展园区定期考核,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开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全绿色、智能智慧、管理服务等专项提升,争创智慧化工园区、绿色化工园区。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公共管廊、专用道路、消防、停车场、防洪等设施,实施园区封闭管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具备污水分质处理能力和设施,园区新建项目同步配套建设公共管廊,按照雨污分流、“一企一管”要求建设独立的污水管道,已建成区域明确时限,逐步改造。推动智

32、慧园区建设,完善升级园区监控管理平台,推进5G+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与化工园区的深化融合,强化智慧化工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园区聘请专业机构实施管家式服务。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项目准入退出、企业动态评价、专家咨询、专业服务、信息公开等制度。强化园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培育主导产业,推进产业聚集。鼓励园区建设产业孵化器,建立从科研成果研发、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一体化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建立园区企业退出机制,通过对用地、用电、用水等资源要素配置实行差别化政策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发展。严格落实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

33、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园区安全专项整治,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提升化工园区实训基地,强化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安全素质。完善园区环境安全预警体系,重点开展特征污染物和异味在线监测、溯源及评价管理工作。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废物综合利用。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引导园区和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关怀,打造和谐共融的化工园区文化。(二)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设立研究院、技

34、术研发中心等产学研联合平台,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瞄准战略新兴产业,组织实施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填补空白的新产品。加快中试基地建设,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支撑。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深化与大型军工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开展项目开发、技术转移和人才交流。积极引进培育高端化工产业创新型领军人才,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三)实施化工产业建链强链工程全面落实链长制推进机制,按照“紧盯前沿、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的思路,发挥领航企业集聚效应,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配套、大中小企业融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产业链合作机制,构建优良产

35、业生态。强化“链”式发展思维,针对产业链优势长板和短板弱项,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专题对接,策划实施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支持领航型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全产业链条发展跃升。(四)实施化工产业智慧赋能工程围绕安全环保、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高标准智能工厂,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运用数字化和系统集成技术,购置关键技术装备、专用智能化成套设备实施生产线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产

36、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企业资源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快速传递和智能化集成,提升企业运营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水平。对重点企业和化工园区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评估,树立一批标杆示范。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设立首席信息官,壮大一批智能化改造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骨干人才,推广一批成熟可靠的智能软硬件产品,为化工产业智能化持续提升提供坚实保障。(五)实施化工产业开放合作工程深度融入“双循环”“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布局。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统筹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与国际大型化工企业的合作,拓展合作模式,搭建能源基础设施、

37、销售网络和采购平台,提升合作水平和层次,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引导企业有效应对贸易保护,科学筛选投资目标,支持企业到资源与原料产出地或消费市场国投资建厂,形成发展合作的新格局。五、安全生产(一)安全风险分析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点主要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两重点一重大”)。化工行业特种作业安全风险也较为突出,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原因。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适应安全生产要求,亟待提升。(二)安全防范措施1.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化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主要决策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依法设置专职安全总监。推动化工企

38、业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加大安全设施设备和人员投入。2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明确项目准入条件,从严审批化工建设项目。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开展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有序推进园区封闭化管理。严格安全强制性要求,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加快技术设备改造升级。突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深化企业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隐患即事故”理念,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开展常态化、规范化

39、的应急演练。3 .提升智慧化管控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的融合应用,打造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提升安全生产危险工艺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在关键危险位置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加强“两重点一重大智慧化控制系统建设,实施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4 .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提升关键岗位人员职业安全技能,严格落实企业全员安全培训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培训内容,保障培训投入、培训时间,确保培训效果。加强化工园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

40、长效实训机制,培养和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队伍,切实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三)安全生产预期效果规划实施后,我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控水平全面提升,本质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全面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有效运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六、环境保护(一)环境影响分析化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等。化工行业废水成分复杂,排放量大;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硫化物、烟尘、VoC等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酸渣、碱渣、重金属、盐泥、污泥

41、等;一些大型设备和大功率机组还会产生噪声污染。化工行业生产、储运、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储运和处理等装置泄漏可能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化工行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众多,易因安全事故引发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在突发环境风险防范方面压力较大。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化工行业污染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特别是分散、落后的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较高。(二)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生态环境准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做好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对完成规划环评的园区定期开展环评跟踪评价。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口,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产能总量控制刚性要求,全面落实

42、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实行等量或倍量替代,“两高”项目严格执行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的要求。2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深入推进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开展“碳达峰”行动,制定二氧化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减排示范工程,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探索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3 .加强污染系统防治。严格执行VOCS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大力推进化工行业VOCs治理,建立完善全过程控制体系。重点针对有机液体储罐、装卸、敞开液面、泄漏检测与修复(1.DAR)等无组织排放

43、突出的环节,加强密闭或密闭优先从源头控制VOCs排放,并提高VOCs的收集效率,采取油气回收、燃烧法等高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到2023年,我市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至少配套建设一个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检测站,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运行。加强化工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实施企业废水“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测加强危险废物收集与利用处置,鼓励化工园区和大型企业配套建设高标准的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强化绿色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严格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4 .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完善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加强园区和企业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完善

44、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重大环境风险单位集中监控和应急指挥平台,逐步建设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应急培训和演练,全面提升园区风险防控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三)环境保护预期效果通过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集中化工园区治理,新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合规设立的园区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落实,推动化工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三废处置、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规划实施后,全市化工产业环境保护水平全面提升;废水、废气和固废全面实现综合治理和回收利用、达标排放,园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5%、一般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七、保障措施(一

45、)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健全完善化工专项行动系统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环保长效督导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增加人员配备,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动工作落实。优化化工园区管理模式,明确园区管理机构与驻地政府的管理职责、权限和边界。落实“链长制”,建立完善“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等机制,切实推进产业链合作扎实开展。加强规划衔接,强化政策协调,坚持与国土、环保、安全等规划统筹实施、一体推进。(二)加大产业人才培育。加快引进培育领军型企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及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以企业产学研平台建设为基础,促进专业人员素质提升,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鼓励科技

46、人才定向流动、多点从业。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对企业家的精准培训和青年企业家的接力培养。推动产学研结合,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行动,联合驻威高校院所、中高职院校、龙头企业等,推进校地企多方共建人才培养。完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联合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常态化各类人才培训和产业工人培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加强财政政策激励,积极发挥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化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产业转移、搬迁入园、淘汰落后等,落实好重大技术装备进口设备免税、增值税留抵退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首台(套)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政策。开展项目对接、融资洽谈、政银企现场办公等

47、活动,推进产融合作。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向化工产业,加大对化工技术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特别是到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四)发挥要素保障作用。大力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深入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落实土地、环保、安全生产、节能等政策,加强监管执行力度,严格约束性指标管理。合理规划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建设用地,严格执行行业能耗准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标准,健全节能标准和计量体系,完善节能评估制度,实现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减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部门协同、要素集聚、效益提升。围绕企业需求,用好企业困难问题、技术需求、资金需求、产业链配套“四张清单”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过程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保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推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