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0605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根据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要求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为组织实施好本区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全员培训特制定本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手段在不断要求同步更新。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22-2025)给广大教师在教育理念、技术、手段、方法、途径上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师能力提升工程1.0培训中,共有133所学校参加,参与培训人数为9344人,通过培训合格率为9

2、9.7%。教师能力提升工程1.O培训,对教师树立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培训目标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完成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任务,到2022年末,通过能力提升2.0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目标为:(一)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提升数据支持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能力;(二)提升校长利用智能技术治理学校的能力,包括:校长及管理团队信息化教育

3、意识、信息化决策与规划能力、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信息化评价能力,提高利用智能化工具和系统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的能力;(三)创建区域信息化教学创新的领衔发展团队,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四)构建和提高区域支持服务体系的精准服务能力,形成持续发展创新机制。具体任务:1.组织开展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推动骨干教师积极开展数据支持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2 .组织开展智能教育教学能力研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进智能助手的教学应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基于区级实际的跨学科教学培训。3 .根据区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建设区级能力提升2.O试点学校。4,有步骤、有计划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在2

4、022年年底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通识课程10学时、专业课程15学时、实践应用课程25学时),全面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5,构建“面向未来、整校推进、融合创新、精准服务”的新时代下教师信息素养培育的长效推进机制,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深入推动数据支持下的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改革。三、培训对象1.本区全体中小幼在编在岗的教师(含校长、研训员)。2.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教师可自愿参加培训。四、培训内容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应用课程组成(见表1)O表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5、工程全员培训课时要求课程类别通识课程(无免修)专业课程(指定选修)(含研修)实践应用课程(可替换)课时分配10课时40课时(15区校+25校)1.培训总计50课时,按照“10+40”的模式,即10课时通识课程由市级统一规定。40课时分解为15+25,其中市级课程超市和区级线下培训组成15课时专业课程,由区、校负责实施。以学校组织实施为主,完成实践应用课程25课时,分层分类确定主题,供教师选择,提供两个课程框架,供学校和教师选择(见附件1、附件2)。2通识课程包括:教育信息化政策与经验;相关标准解读、教育信息化前沿与趋势等。3 .专业课程(含研修)包括:技术素养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类、教师

6、专业发展类、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等。4 .实践应用课程包括: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含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等。五、培训课程建设根据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O的通知精神,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的培训课程,在通过市级培训机构评审后列入区级培训课程目录,供教师选学。六、培训方式全员培训会采用集中培训与在线自主选学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 .集中培训骨干培训者的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专家引领、主题培训班、网络培训等形式开展。对于操作性要求较强的项目,需要实际操作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教学软件应用,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2

7、.在线自主选学培训教师通过登录市级培训平台进行选课学习。在线学习相应课程、互动交流、提交作业和测试等,完成相应的培训学习。3 .线下实践校本研修和实践主要通过线下操作的方式进行。各学校可以围绕某一学科主题进行专题研讨,或开展校际公开课,进行案例研习、课例研究、论坛研习等活动,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七、培训实施计划根据市级培训要求与时间节点,培训实施与课程建设同步开展,本次培训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21.12-2022.6),组建区级骨干教师团队并参加市级培训;组织动员工作,并完成教师数的10%(约IOOO人)50学时的课程培训。第二阶段(2022.7-2023.1)完成教师数的40%

8、(约5000人)50学时的培训。第三阶段(2023.2-2023.12)完成教师数的50%(约6000多人)50学时的培训。对于新进教师、岗位变动等实际情况,在2022年的年底进行扫尾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对象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八、主要措施1.制定方案,骨干先行,辐射推广各校根据“信息技术能力2.0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点,制定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以及校本应用考核细则。做到一校一案,落实培训的各项具体工作。以“区级管理者团队”为领导,以“校级管理者团队”为龙头和“市骨干教师队伍”为骨干力量,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推动骨干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实践。结

9、合区级的项目推进,积累经验,形成先进经验和案例,逐步进行辐射推广。骨干教师和种子教师。培训方式是集中学习为主,网上学习为辅,配合定期的教学培训研讨;管理部门将采取不定期的教学效果检查和淘汰机制,不断优化培训骨干教师和种子教师。2 .组建团队、开展“以校为本”实践研修以信息技术标杆校为中坚力量,根据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情况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组建由校长领衔、以研训和信息等人员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为推动抓手,进行校本研修课程的研发与建设,通过交流、督查、评选等手段,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各校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O为契机,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制定学校信息

10、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O校本研修方案,做到具体任务明确,具体时间节点明确,有效开展此项培训工作。3 .结合区级项目分层分类推进培训以区级的各类项目推进为契机,如“数字教材”推进、“云间课堂”建设、“一师一优课”等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开展项目与培训相结合的实践研修活动,推动此项培训工作。以中小幼学校具体特点,制定分层分类推进培训计划。以校长领衔开展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专项培训,区域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以及各学校专项专题培训。九、组织架构与经费保障成立由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牵头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O项目组。项目组由教育信息中心和教育学院研训部联合组成。领导小组:*工作组:*十、评估检查建立区、校两级评估

11、检查制度。校长是本校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开展自查工作。教育局组织人事科、教育学院信息中心、研训部等部门按照培训推进要求,定期开展培训完成情况的评估和检查,评估检查方案另行制定。重点加强对学校能力提升工作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价(见附件3)。1.实行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审核备案制度。方案应体现学校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特点,对于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如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信息化应用试验学校等,应适当提高研修目标和要求。2 .利用管理与服务平台,实时采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等情况,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为基本观察点,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进行综合评估。3 .根据市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校推进”评估指标和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规范学时学分管理,建立学校“整校推进”考核档案管理,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4 .根据市级信息技术培训要求,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优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