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06237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沂市防震减灾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经济发展、事关人民利益、事关社会稳定。我市是人口、地域大市,地质构造背景特殊,防震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我市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发展,坚持

2、系统观念、共建共治,进一步夯实地震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全市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在我市建成比较完善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完成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基本业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治理四大业务体系再造,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地震灾害风险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影响明显减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业务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全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和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新时代防

3、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在全市基本建成涵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科技创新、社会治理五大体系的框架公共服务现代化体系,工作重心转向更加广泛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建设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1 .调查风险底数。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全面调查,查明区域防震抗灾能力,填充全市和县域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推动规划区活断层探测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沂沐断裂带等重点区域地震活动构造、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服务国土空间利用和重大工程规划。(责任单位:市地震台)2 .严格抗震监管。依法加强抗震设防要

4、求管理,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推广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应评尽评,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低于七度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提高一档、抗震措施提高一度,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服务。加强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应用,强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促进城市抗震韧性整体提升。(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地震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3 .推进抗震加固。及时更新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信息,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建设,优先完成地震易发区重点区域抗震能力严重不足的房屋设施抗震加固。(责任单位:市地

5、震台、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4 .扩大科普宣传。宣传、科协、教育、科技、应急管理、地震等部门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协同配合和资源共享。组建市县多层级的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推进“互联网+科普”和融媒体建设,推动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和科普产业化发展。深入推进科普宣教“七进”活动,着力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市地震台、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应急局)(-)优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1 .优化监测站网。优化测震观测和地球物理场观测站网,增加郑庐断裂段周边县区监测站点密度,鼓励县区建设综合地震台站,提升全市地震监测能力。强化地球

6、物理场站点建设,增强地震异常信息捕捉能力。引进地震观测新技术新方法,实施监测设备升级换代,提高监测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地震台)2 .强化预测预报。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加强与省地震局和周边地市的区域震情跟踪及预测研究,完善区域震例信息。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建设智能震情分析会商平台,完善震后快速判定系统和地震预测评价体系,提升地震预测预报时效。(责任单位:市地震台)3 .科学发布预警。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程序。充分利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

7、,精准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实现到村到户到个人。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地震预警定制化服务,不断拓展地震预警应用。(责任单位:市地震台)4 .推进专用台网建设。在煤矿及采空区等特殊区域建设专用地震监测站点,提升非天然地震监测能力。针对大型水库、超限高层建筑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矿山、危化品等重大建设工程,安装强震动监测设施,强化地震灾害风险防控。(责任单位:市地震台、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三)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业务体系1 .加强应急准备。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健全地震现场工作队联动机制和现场队伍预置机制。科学规划并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8、重点推进I类和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使用和运维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卫生健康、应急、粮食和储备、地震等部门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做好防灾设施设备的统筹使用,保障“防大震、救大灾”基本需要。(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地震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 .强化应急响应。构建“震前预评估、重点隐患排查,震时快速评估、开展烈度评定,震后破坏调查、服务恢复重建”业务体系。重点地区每年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健全地震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和震后灾情快速获取机制,提升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快速响应能力,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地震台)3 .

9、提升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区域中心建设,强化培训师资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保障条件建设。县级以上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推进基层应急能力综合提升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基础能力。强化救援技术专家队伍、现场应急工作队伍、灾情速报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引导社会救援力量有序参与地震应急救援。(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地震台)4 .震灾情景构建。立足重特大地震灾害,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配合,编制巨灾应急预案,构建巨灾情景工作方案,开展应急任务与能力分析,制定完善应对措施,开展巨灾应急推演,强化底线思维,确保极端条件下的应急物资储备、通讯电力保障、医疗救援救助等基本生活条件到位。(责任单位:

10、市应急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地震台、国网临沂供电公司、中国移动临沂分公司、中国联通临沂分公司、中国电信临沂分公司)(四)健全地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地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地震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地震、应急、气象、自然资源、大数据等部门在数据共享、灾害处置、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应用、地震工程、结构抗震、地球物理观测等方面的合作。推进防震减灾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专项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地震行业深入应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责任单位:市地震台、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

11、、市大数据局)(五)优化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1 .健全体制机制。深入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理顺各级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责任,理顺并强化各级防震减灾领导指挥机构职能,确保防震减灾法定职责落实落地。(责任单位:各级各有关部门)2 .强化基层基础。完善基层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推动地震台站业务转型升级,探索建立新时期群测群防工作模式,加强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形成各级协调联动机制,建立与当地地震灾害风险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将地震安全风险防范纳入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市地震台)3 .强化行政执法。深入推进地震安全性评价管

12、理改革,强化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将地震行政执法全面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四、重大项目推进临沂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现代化建设,包括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基础隐患排查、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地震应急技术装备保障3个分项工程。(一)重点地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基础隐患排查基础工程1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编制全市和县区地震构造图、地震危险区划图和重点县区活动断层分布图。开展房屋设施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数据调查,编制地震灾害隐患分布图。

13、开展房屋建筑抽样详查和人员伤亡调查,完善地震易损性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概率评估,编制全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责任单位:市地震台)2 .重点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探查。开展各县区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估,摸清地下地震地质结构情况,详查沂沐断裂带等部分重点区域的地震构造,对重点地段进行活动性鉴定和精细探查,探明抗震不利地段,为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重大工程选址避让提供依据。(责任单位:市地震台)(-)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分项工程1 .地震监测站点信息化提升改造。优化地震监测站点布局,实施地震监测台网设备升级换代,加强地震监测薄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增加地球物理场观测站点,鼓励建设高

14、精度、多学科的地震综合台站。提升地震监测台网运维效能,提高观测数据传输和异常采集的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地震台)2 .地震预测技术体系建设。对现有会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依托各县区安装的地震应急视频系统,构建全市视频会商体系,实时更新我市和周边地市震例信息、前兆异常等基础数据,不断提高震情会商、震情趋势分析和震后趋势跟踪等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责任单位:市地震台)3 .推进危险区域、重大工程等地震动监测设施建设。在容易发生矿震、塌陷等非天然地震的矿区、采空区等危险区域,大型水库、高架桥和超限高层建筑等建构筑物周边,以及可能引发震后严重次生灾害的燃气、矿山、危化品等重大建设工程,增设强震动监

15、测设施,强化地震灾害风险防控。(责任单位:市地震台、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应急局、市水利局)4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系统建设。完善数据分析、信息收集和运行保障体系,提高预警信息精准度和时效性。各县区要在辖区内所有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益性场所布设预警终端,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入户。鼓励矿山、危化品、燃气等行业(企业)建设定向预警系统,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责任单位:市地震台、市应急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大数据局)(三)地震应急技术装备保障分项工程1 .地震应急技术装备建设。进一步强化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地震现场应急科考、建筑物安全鉴定、通信保障、安全防护、地震监测

16、、异常核实等装备,积极开展区域物资储备库建设,保障地震监测运行和现场应急工作等需求。(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地震台)2 .地震应急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完善地震应急信息联动系统功能。建设震害评估局域辅助系统,利用自动检测和智能识别技术,快速获取工程结构地震动力响应数据。整合各领域业务系统,建设集震情监测、趋势判定、震害评估、辅助决策、信息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地震应急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接省、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全面提升震后综合指挥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地震台)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各县区国民经济和

17、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防震减灾任务,充分发挥市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行业单位作用,明确重点任务、工作责任、进度安排,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健全投入机制。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相适应的市县财政投入机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市县两级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拓宽经费投入渠道,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充分发挥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效能,逐步形成多层次地震巨灾风险分担机制。(三)强化人才支撑。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构建优秀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建立健全人才资源激励、评价和保障机制,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监测预警、地震应急处置等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四)做好规划评估。明确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和相关制度,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推动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