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XX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认真规范课程教学行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二、课程设置(一)国家课程根据教育部“整体设置九年一
2、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二)地方课程根据XX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
3、指导意见,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并分年级统一安排课时。(三)学校课程学校根据XX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有关规定,因地制宜,自主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三、课程设置说明1.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3课时,足球课1课时.另外安排课间操时间、早晨与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2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
4、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其中信息技术在六、七、八、九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劳动教育在六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六年级不足课时总量部分,组织学生到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进行教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校组织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3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各类社团课程包括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棋类社团和科学类社团,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开设;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
5、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举办不同活动,如朗诵比赛,美文背诵大赛,学唱英文歌曲,汉字听写大赛,英语单词拼写比赛,英文写作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英语广播等,并通过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体现“人人经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现代教学思想。四.课程实施1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依据市区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市区规定的地方课程的开设。学校按照规
6、定的课程和课时,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本校的校本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五、教学要求(一)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学校要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加难度和降低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课程对教学实施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二)加强音体美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学校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行
7、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体育、艺术课和体育、艺术活动落到实处。(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学校要在落实好教学常规的基础上,加强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指导和优化教学活动。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认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和方法,积极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借鉴融合各派教学理论,与同伴、专家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切实实现减负增效。(四)尊重学生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要承认、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8、。(五)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要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之间要互尊互信、理解宽容,实现教学相长。(六)改进教学手段,逐步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师要努力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要了解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课程评价1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完
9、善和实施。探索和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学校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2 .加强对课程实施主体的考核和评价:(1)教师考核: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实行“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继续修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考核办法,促进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
10、获得信息,不断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2)学生评价: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基础性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关注学生成就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评价不仅要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进行过程性评价,要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发展轨迹和成长过程,发挥学生的作品、作业、活动记录等的评价功能。评价不仅是教师的单一评价,更是多元主体的评价,把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评价方式以书面测试为主,同时采用开放性考查(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突出评价过程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综
11、合素质。填写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七、课程管理与保障1 .建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1)校长与分管教学副校长:根据校情规划学校三类课程总体的建设方案,从理念上引领,指导三类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指出改进方向,确定每学期课程工作重点,并指导课程教学部门开展工作。2)教导处主任与分管课程的副主任:对学校制定的各类课程方案提出建议,具体安排,部署学校三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实三类课程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3)年级组长:随时关注本年级三类课程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并及时向教导处反馈教学质量情况,每次大型考试之后做好年级质量分析工作,并组织开好质量分析会。4)教研组
12、长:随时了解本学科组的现状,并组织组员参与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三类课程开发工作,并能定期确定研究主题,组织好校本研修活动,从而引领组员在专业上有所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三类课程的教学。2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保障三类课程顺利高效地落实和推进1)完善基础性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抓好教学的“五环节”,完善听评课制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基础性课程的教学质量。2)完善拓展型课程的管理制度。对拓展型课程教材的开发,组织,考核等进行研究和指导,并定期调查,反馈实施情况,从而保证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3)完善探究型课程和社团的管理制度。教导处和德育处要指导和审核开课课程,在招生,实施,评价等方面予以指导,做好过程管理,并对探究型课程及社团活动中的成功案例加以总结和推广,从而形成具有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