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1188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2型糖尿病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二)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211.1.n1no1.1.;或空腹血糖27.Ommo1./1;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11.1.mmo1./1,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三)临床特征: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或无明显症状,

2、或因其他症状就诊而发现,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外阴瘙痒、反复感染等;少数以急性并发症如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酮症酸中毒起病或因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症状就诊而明确诊断。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初发糖尿病无急性及严重慢性并发症,随机血糖16.7mmo1.1.;2,排除饮食、运动等因素所致,反复发生低血糖(包括脆性糖尿病);3 .妊娠糖尿病;4 .需要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5 .糖尿病分型有困难者;6 .糖尿病合并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者;7 .血糖波动大的患者;8 .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 .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经治疗后病

3、情稳定,急性代谢紊乱已纠正;2 .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或稳定,已制定后续治疗方案;4.严重高血糖的患者经治疗后随机血糖16.7mmo1.1.,已制定血糖控制方案。(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高渗昏迷、急性乳酸酸中毒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2.轻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经处理后效果不佳(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3,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及慢性创面、严重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膀胱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4、性心脏病、闭塞性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等。4 .糖尿病伴发其他严重的疾病,包括:某些部位(如肝、肺、肾等)脓肿、败血症、严重的皮肤蜂窝组织炎或皮下脓肿、心肌梗塞、脑梗塞、心衰等,经治疗后无明显好转;5 .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1型糖尿病一、疾病相关情况由于自生免疫反应引起胰岛b细胞损伤,所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导致糖,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临床上起病比较急,常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需要胰岛素治疗,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也容易发生失明,慢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病变,心脑血管事件

5、,周围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分自生免疫型和特发型。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 .1型糖尿病诊断明确,已经制定好血糖控制方案,病人(或监护人/亲属/照护人员)知晓及掌握控制方案;2 .血糖控制稳定基本达到目标;3 ,并发症已经制定了方案,病情稳定。(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 .当时医疗机构认为诊断或治疗有困难的病人;2 .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并经过积极调整血糖不达标,随机血糖16.7mmo1.1.;3 .反复发生低血糖的病人;4 .血糖波动大的患者;5 .反复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的病人;6 .需要胰岛素泵治疗的病人;7 .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三、住

6、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经治疗,急性代谢紊乱已经纠正。病情稳定,已经制定治疗方案;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经治疗,病情稳定,已经制定治疗方案;3 .血糖波动大,或反复低血糖者病情已稳定,已经制定治疗方案。(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糖尿病有急性并发症,不能处理,或经处理效果不好者;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有困难者;5 ,糖尿病伴发其他疾病者;6 .糖尿病伴有妊娠;7 .当时医疗机构认为诊断及治疗有困难。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

7、性低代谢综合征。(二)分类: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病变所致;中枢性甲减:因垂体或下丘脑病变所致。(三)诊断标准:具备甲减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实验室检查血清tsh增高,ft4减低,原发性甲减即可以成立,进一步寻找甲减的病因。如果实验室检查血清tsh减低或者正常,tt4.ft4减低,则考虑中枢性甲减,进一步寻找垂体和下丘脑的病变。(四)临床特征:易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精神抑郁、便秘、月经不调、肌肉痉挛等。同时可累及肌肉与关节、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情况下可引起黏液性水肿昏迷,临床表现为嗜睡、低体温、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肉松弛、反射减弱或消

8、失,甚至昏迷、休克、肾功能不全危及生命。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亚临床甲减(仅tsh升高,ft4水平正常),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2 .病因明确且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病因不明确的甲减、中枢性甲减患者;3 .临床症状较重,或已发生甲减并发症的患者;4 .特殊情况下的甲减患者,如甲减合并妊娠、儿童甲减患者;5 .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原发性甲减病因明确,并发症已基本控制,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者;2.病因明确的中枢性甲减,其他内分泌靶腺受累情况明确,治疗方案确定

9、,病情稳定者。(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病因虽然明确,但经过替代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原发性甲减患者;2.中枢性甲减患者怀疑有其他内分泌靶腺受累患者;3,有并发症的甲减患者,如黏液性水肿昏迷、甲减性心脏病(心包积液或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病变等;4 .甲减合并其他疾病(妊娠、严重高脂血症、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5 原因不明的甲减患者;6 .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因甲状腺组织增生、功能亢进,产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引起的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简称甲亢

10、。(二)临床表现:神经过敏、烦躁失眠、手抖;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乏力、怕热、多汗、体重减轻;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周期性麻痹(男性);女性月经稀少等。少数重症肌无力(1%)。淡漠型甲亢:常见于老年患者:乏力、厌食、抑郁、嗜睡、体重减轻。体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软或韧,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部分病人可伴有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等。实验室检查:t3、t4、ft3,ft4t.tsh1,trab阳性。(三)诊断标准:有甲亢症状,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伴有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t3t4t、tsh1,trab阳性。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确诊

11、甲亢(graves病),无甲亢合并症(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甲亢肌病、甲亢性心脏病、肝功损害),无抗甲亢药物不良反应者;2 .已制定抗甲亢治疗及合并症控制方案,病情稳定且较轻者;3 .当地医疗机构已开展甲状腺激素测定。(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不能鉴别甲状腺毒症者;2 .口服抗甲亢药物后,病情反复,或较快出现甲减者;3 .口服抗甲亢药物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肝功损害、粒细胞减少或缺乏;4 .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等,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合并症者;5 .需要做11.31治疗者;6 妊娠合并甲亢者;7、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甲亢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8.当地医疗机

12、构诊断、治疗有困难者。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甲亢伴严重合并症(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甲亢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危象、严重肝功损害)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2.口服抗甲亢药物后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已制定后续治疗方案;3.11.31治疗后,病情好转。(三)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甲亢伴严重合并症(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甲亢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危象、严重肝功损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严重合并症;2 .口服抗甲亢药物后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严重肝功损害、严重皮肤过敏等;3 .需要做11.31治疗者;4 .当地医疗机

13、构诊断、治疗有困难者。骨质疏松症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二)分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三)诊断标准:脆性骨折;骨密度检查: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四)临床特征:疼痛:腰背疼痛、周身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脊柱变形;骨折: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

14、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已明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且不伴有骨折,治疗方案已确定,病情稳定者;2 .已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并已经过治疗,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者。(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影像学等检查发现骨密度降低,需要进一步确诊者;3 .发现明确的骨质疏松证据(如bmd、影像学检查等)且同时伴有以下症状者:明显的全身多处骨痛、身高下降超过3cm、牙齿早脱、血钙降低或升高、其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磷或高磷、高氯等)、或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需进一步明确病因者;4 .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困难者。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15、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明确,已在三级医院住院行相关治疗,病情稳定,可在下级医院随访观察;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如骨折,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已治疗,病情稳定;6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经三级医院住院已明确病因,并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治疗方案稳定。(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 .影像学检查等发现骨密度降低或发生非暴力性骨折,需住院检查骨密度降低的原因,需排除非骨质疏XX因引起的骨密度降低(尤其注意局部骨密度降低或骨质破坏者),以及住院处理患者骨折问题;2 .曾行相关检查,尚未完全肯定是否为继发性骨质疏松,需长期随访者;3 .当时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困难者。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分级

16、诊疗指南咽部异物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进食不慎,将鱼刺、肉骨、果核等卡入咽部;儿童嬉戏,将小玩具、硬币等异物放入口中,不慎坠入下咽;睡眠、昏迷或醉酒时发生误咽,如假牙脱落;企图自杀者故意吞入异物卡于咽部等。(二)分类:鼻咽异物,口咽异物,喉咽异物。(三)临床症状:咽部异物感和刺痛感,在吞咽时症状明显,部位大多比较固定而持续;尖锐异物,刺破黏膜,可见少量出血;较大异物存留下咽或刺破咽壁,可引起咽旁间隙气肿甚至纵隔气肿;可导致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鼻咽异物可发生鼻塞、存留过久常有腥臭味。体格检查:口咽和/或喉咽部见异物。(四)诊断:口咽及喉咽部异物,大多存留在扁桃体、舌根、会厌谷及梨状窝等处。

17、鼻咽部异物少见。一般在口咽视诊或用间接喉镜、纤维喉镜或直接喉镜可发现口咽及喉咽部的异物,用鼻咽镜或鼻内窥镜可发现鼻咽部异物。少数钢针、金属类异物,可能进入咽后隙或咽旁隙,经X线片可确诊。(五)并发症:咽后间隙脓肿、咽旁间隙脓肿、急性会厌炎等。二.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口咽部异物,可在间接喉镜直视下取出者;2 .喉咽、鼻咽小异物;3 .咽部异物穿入咽壁,或已并发咽后、咽旁间隙感染,甚至引起咽后、咽旁间隙脓肿者,经治疗异物已取出,感染已控制病情好转。(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小儿喉咽异物;2 .巨大异物须全麻下行异物取出者;3 .咽部异物穿入咽壁,或已并发咽后

18、、咽旁间隙感染,甚至引起咽后、咽旁间隙脓肿者,应转至三级医院进一步诊治;4 .怀疑喉异物或者气管、支气管异物者应及时上转三级医院诊治(病情危重应就地抢救,病情符合转运条件及时转运)。咽部乳头状瘤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咽部乳头状瘤为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目前认为由病毒感染引起。(二)分类:口咽腭部乳头状瘤,扁桃体乳头状瘤,舌根乳头状瘤,多发乳头状瘤等。(三)临床表现:咽部乳头状瘤瘤体较小时多无自觉症状,常于体检或检查咽部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咽部异物感症。手术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体格检查:乳头状瘤发生于悬雍垂、软腭、扁桃体、腭舌弓、腭咽弓等处,表面呈颗粒状,形

19、如桑黄,色白或淡红色,瘤体广基或带蒂,可单发也可多发。(四)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最后确诊依靠病理检查。二.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 .口咽腭部乳头状瘤,病变范围小者;2 .扁桃体乳头状瘤;3 .有恶变倾向、多发性咽部乳头状瘤、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咽部乳头状瘤患者,可于三级医院诊治。术后病情平稳可转二级医院门诊随访。(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 .对于有恶变倾向者;2 .多发性咽部乳头状瘤;3 .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咽部乳头状瘤;4 .舌根下咽乳头状瘤。鼻前庭囊肿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指发生于鼻翼根部,梨状孔前方,上颌牙槽突表面软组织内的

20、单房性囊肿。(二)临床表现:一侧鼻翼下方渐渐隆起,鼻唇沟消失,触诊口腔前庭及鼻前庭有柔软、具弹性及波动感包块,无压痛(如感染,可压痛红肿)。(三)诊断:穿刺可抽出囊液。二.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 ,单纯鼻前庭囊肿;2 .有感染及面部蜂窝组织炎,经三级医院处理,须感染控制后再手术者。(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 .X线拍片或ct检查鼻前庭囊性软组织影,可压迫其下方骨质吸收,形成一浅盘状,与牙齿无关联,或并发面部蜂窝组织炎者;2 .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或经口前庭囊肿剥离术后复发者。鼻腔血管瘤一.疾病相关情况(一)鼻腔血管瘤定义及分类:1.毛细血管瘤:最多见,多发生于鼻

21、中隔前部、下鼻甲前端,带蒂较小息肉样红色新生物,易出血;2 .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于鼻腔侧壁,上鼻甲前部色红新生物,瘤体大小不一,基底一般较广;3 .静脉血管瘤;4 .良性血管内皮瘤;5 .血管球瘤。(二)临床表现:反复鼻出血或血性涕,鼻塞。检查见鼻中隔前下部或鼻底鼻甲有一带蒂或广基新生物,常暗红色,表面光滑或桑藕状,触之易出血。(三)诊断:病史结合检查不难诊断。二.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 .毛细血管瘤;2 .海绵状血管瘤基底较小者;3 .鼻腔血管瘤手术后已取出鼻腔填塞物者转二级医院随诊。(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鼻内镜检查,新生物基底宽大,不能电凝或激光治

22、疗者;2 鼻内镜检查新生物基底来源不清,患者曾经鼻腔大出血,Ct检查鼻窦异常;3 .患者曾经鼻腔大出血,Ct检查鼻窦密度增高,窦腔扩大,甚至侵及眼眶及颅内,应转三级医院处理及手术。中耳炎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1t1Smed1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此期临床症状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检查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鼓膜可呈淡黄色;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早期鼓室负压声阻抗为C型曲线,出现鼓室积液时为b型曲线,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二)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主要症状为耳痛,耳闷胀感、听力

23、下降和发热等全身症状。耳镜检查见鼓膜充血、隆起或波动性穿孔溢脓;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中耳声抗阻多表现为b型曲线;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断性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镜检查可表现为长期间断性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粘膜可正常或水肿、肉芽曾生;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或不良;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可伴有骨质的吸收破坏。(四)中耳胆脂瘤:中耳胆脂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断性耳流脓,脓液恶臭味,听力下降。耳镜检查主要为鼓膜松弛部内陷、穿孔,紧张部内陷、增厚;或鼓膜边缘穿孔,鼓室内可见胆脂瘤

24、痂皮或肉芽,常伴有脓性分泌物;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或不良;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可伴有骨质的吸收破坏。胆脂瘤可引起颅内及颅外并发症,通常需外科干预。(五)特殊类型中耳炎:特指中耳乳突腔内出现除上述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中耳炎以外的坏死性组织;放射性中耳炎为中耳乳突腔经历放射线照射后出现的无菌性放射性组织坏死;气压性中耳炎特指鼓膜内外气压急剧变化而咽鼓管不能及时平衡气压引起的中耳腔负压导致中耳结构物理性损伤,出现鼓膜充血、穿孔、鼓室积液等。结核性中耳炎;a1ds中耳炎;梅毒性中耳炎;真菌性中耳炎;坏死性中耳炎;放射性中耳炎;气压性中耳炎(六)中耳炎并发症:1 .颅外

25、并发症:(1)题骨外并发症:耳周骨膜下脓肿;bezo1.d脓肿;mouret脓肿。(2)题骨内并发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迷路炎:a.迷路疹管;b化脓性迷路炎;岩尖炎。2 .颅内并发症:(1)硬脑膜外脓肿;(2)硬脑膜下脓肿;(3)脑膜炎;(4)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5)脑脓肿:包括大脑脓肿、小脑脓肿;(6)脑积水。二.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 ,分泌性中耳炎,单纯药物治疗,不需要实施鼓膜置管术者;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初发者;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稳定期;4 .中耳胆脂瘤,特殊类型中耳炎,中耳炎并发症应在三级医院处理,术后病情稳定后可转至二级医院随诊。(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

26、机构上转标准: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可疑并发症,如出现头痛发热;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t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伴有骨质的吸收破坏;3 .中耳胆脂瘤;4 .特殊类型中耳炎;5 .中耳炎并发症。外耳道胆脂瘤一.疾病相关情况1 .定义:原发于外耳道的胆脂瘤称外耳道胆脂瘤,又称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2 .分类:ho1.ter将外耳道胆脂瘤分为3期:1期外耳道骨部局限性浅表小凹(胆脂瘤压迫所致),鼓膜未受侵犯,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11期外耳道局部囊袋形成,骨壁受侵犯,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加外耳道成形术;111期病变侵及乳突,上鼓室,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3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局部检

27、查,诊断一般不难,去胆脂瘤送检可确诊。注意和原发于中耳的胆脂瘤,外耳道癌及坏死性外耳道咽鉴别,检查时可用探针伸入外耳道探查,应作颈骨Ct扫描或乳突X线拍片。4 .临床特征:症状与胆脂瘤大小及是否合并感染有关。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胆脂瘤较大,可出现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堵塞外耳道管径2/3以上)。一旦继发感染则有耳痛,可放射至头部,剧烈者夜不能寐,耳内流脓或流血,具有臭味。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胆脂瘤堵塞,其表面被无数鳞片状物包裹。外耳道皮肤红肿,可有肉芽。胆脂瘤清除后可见外耳道骨质遭破坏吸收,骨段明显扩大,软骨段一般无明显改变。鼓膜完整,可充血,内陷。外耳道后壁侵犯乳突,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亦可因骨质破坏而直接裸露于病灶下方。感染严重者可并发颈侧脓肿和痿管。二.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 .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2 .Ct检查外耳道骨质无破坏吸收,骨段无扩大,乳突完好者,可于抗感染控制后局麻下取出者;3 .三级医院手术治疗后已取出耳道填塞物者;(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 .Ct检查有外耳道骨质破坏,骨段扩大,乳突受损者;2 .当事医院认为治疗有难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