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1248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居家社区呼吸疾病患者医疗照护服务规范目录1呼吸道感染预防与医疗照护服务规范1.1.环境评估11.2咳嗽、咳痰的护理11.3发热的护理12家庭安全氧疗1. 1评估和观察要点22. 2操作要点23. 3指导要点24. 4注意事项33常见吸入剂的规范使用3.1评估和观察要点33. 2各吸入剂操作要点3. 2.1加压定量吸入剂33. 2.2干粉吸入剂33. 2.3软雾吸入剂55. 3随访要点54呼吸功能锻炼4.1评估和观察要点64. 2呼吸功能锻炼内容4. 2.1呼吸运动66. 2.2呼吸肌训练61呼吸道感染预防与医疗照护服务规范正常成人依靠自身免疫功能,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居家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

2、下人群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呼吸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和体温升高,其相应的医疗照护如下:1.1 环境评估1.1.1 评估居住环境的空间、光线、温度、湿度、通风情况。1.1. 2评估患者及同住人员吸烟情况。1.1.3评估居住环境是否存在常见过敏原:吸入性:如尘螭、花粉、猫、狗、螳螂、霉菌等。-食入性:如花生、坚果、水果、贝壳类、鸡蛋、牛奶、鱼虾、豆类等。1.2. 嗽、咳痰的护理1.3. 1评估和观察 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合作能力。 评估患者咳嗽和咳痰评分(CASA-Q)、莱斯特咳嗽问卷评分。 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 评估肺部呼吸音情况。1.

3、2. 2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1.2.2. 1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一般状况良好、能配合的患者。1.2. 2.2气道湿化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包括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两种方法。1.3. 2.3胸部叩击法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叩击时五指并拢呈空杯状,利用腕力从肺底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快速有节奏地叩击胸背部。1.2. 2.4体位引流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体位。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1.2. 2.5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抗

4、菌药、止咳、祛痰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1.2.3指导要点1.2.3.1强调戒烟的重要性。1.2.3.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室内温度18-24,湿度509C6051.2.3.3告知患者识别并避免诱因,天凉注意保暖。在高发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1.2.3.4保持口腔清洁,指导安全、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1.2.3.5对于过敏性咳嗽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1.2.3.6遵守咳嗽礼仪,咳嗽后洗手。1.3发热的护理1. 3.1评估和观察要点- 评估患者发热的时间、程度及诱因、伴随症状等。-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了解患者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

5、降率、胸片等。- 是否有伴随症状:皮疹、淋巴结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关节肌肉病变等。1.3.2操作要点1.3.2.1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1.3.2.2监测体温变化,每日至少测体温4次。1.3.2.3对于体温(腋温)W38.5C的患者,需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而无需处理发热。1.3.2.4体温(腋温)38.5或高热持续时间过长,应积极使用物理降温及退热药物,使体温降至38.5C以下;同时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1.3.2.5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冷毛巾、冰袋等,以逐渐降温为宜。必要时予药物降温。1.3.2.6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皮肤,随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衣物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注

6、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1. 3.2.7降温处理30m1n后复测体温。1.3. 2.8补充水分防止脱水,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1.4. 2.9做好口腔护理1.5. 3指导要点1.6. 3.1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300Om1为宜。1.7. 3.2告知患者穿宽松、透气、棉质衣服,寒战时应给予保暖。1. 3.3.3告知患者及家属限制高危人群探视的重要性。1.3. 4注意事项1.3.4. 1冰袋降温时注意避开冷疗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底)并避免冻伤。1.3.4.2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要及早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2家庭安全氧疗氧气治疗(氧疗)是呼

7、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合理并安全的家庭氧疗能对居家呼吸系统慢性病稳定期患者获益,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次住院的发生。2.1 评估和观察要点2.1.1 评估患者氧疗指征,符合下列指征者宜进行家庭氧疗: 慢性低氧血症、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 静息状态Pa2V55mHg或Sa(88%;以及静息状态55mmHgVPa0260mmHg或SM)zW90%,同时合并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 对病情稳定8周以上的出院患者,连续2次氧疗再评估仍表现为低氧血症者。2.1.2 患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2.1.3 鼻腔状况:有无鼻粘膜出血肿胀、鼻中隔偏曲、畸形、鼻息肉、分泌物阻塞等。2.1.

8、4 评估家庭制氧机的类型:压缩氧气筒、家庭制氧机、液氧罐。2.1. 5评估氧疗环境是否安全。2.1.6监测SP02,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动态评估氧疗效果。2.2操作要点2.2.1氧疗方式:家庭氧疗首选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21.m1n2.2.2氧疗湿化:采用蒸储水或纯净水作为湿化液,不可使用矿泉水或自来水。2.2.3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2.2.4调节氧流量,以流量计中间位置为准,并检查装置是否通畅。2.2.5正确佩戴氧疗装置并妥善固定、松紧适宜。2.2.6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若未改善或进一步恶化,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

9、进行个性化调整。2.3指导要点2.3.1认识到吸烟对使用氧气的危险,指导戒烟。2.3.2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告知患者及家属勿擅自改变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2.3.3吸氧管每日清洗一次,洗后晾干,并每周更换;湿化瓶每日用XX清洗一次,并更换湿化水。2.3.4根据病情,每日吸氧需215小时,具体用氧时间由专科医生评估确定。2.3.5在长期氧疗后四周、三个月、六个月、每年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接受长期氧疗及修正方案。2.4注意事项2.4.1家庭氧疗需在医生开具处方下进行。2.4.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4.3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或扭曲,无分泌物堵塞。1.1.1 4.4吸氧

10、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表。2.4.5 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必要时使用水胶体敷料防压疮发生。2.4.6 注意用氧安全。氧气瓶搬运时要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故氧气瓶应放于阴凉处,并远离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离火炉5米,距暖气1米。2. 4.7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3常见吸入剂的规范使用吸入疗法是慢性气道疾病的一线基础治疗方法,而吸入装置的选择及其正确使用是吸入疗法的基础。目前常见的吸入装置包括加压定量吸入剂(PMD1)、干粉吸入剂(DP1)、软雾吸入剂(SM1.)及小容量雾化器(SvN)o3. 1评估和观察要点3.1.

11、1 评估装置:性能、剩余药量3.1.2 评估储存环境:是否清洁、干燥。3.1.3 评估患者口腔状况:是否有口腔及咽部真菌感染、口腔溃疡,是否容易口干,出现声音嘶哑等3.1.4 评估吸入剂使用正确率:由患者向评估者演示装置使用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掌握吸入技术。3.1.5 评估患者对吸入剂使用的依从性:检查患者使用吸入记录表记录每日吸入药物的情况(该记录表内容包括每日吸入药物的时间、剂量及使用该吸入装置的感受)3.2操作要点3.2.1加压定量吸入剂(pressur1zedmetereddose1nha1.er,pMD1)加压定量吸入剂是指将药物、辅料和抛射剂共同灌装在具有定量阀门的耐压容器中,通过揪

12、压阀门,药物和抛射剂便以气溶胶形式喷出。其中,抛射剂提供形成和释放气溶胶所需的能量。代表药物为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3.2.1.1.使用指导:打开防尘帽和吸嘴用力摇匀尽可能充分呼气手持气雾器,嘴唇合拢含住吸嘴,在缓慢且深地吸气的同时,按压药罐的底部,并继续吸气在停止吸气后,将吸嘴移开嘴唇,尽可能地屏气10秒缓慢呼气盖上保护盖3.2.1.2注意事项:a)在首次使用前或每次当气雾剂己超过一星期未被使用时,先向空气中试喷。b)清洗:把药罐拔出,用温水彻底洗濯吸入器,彻底晾干,然后把药罐放回原位。至少一周清洗一次。c)不论药物是否用完,药罐不得弄破、刺穿或火烤。不能将药罐浸入水中。d)使用超过

13、推荐的剂量时预示病情恶化,需要就医调整治疗方案。e)只能经口腔吸入使用,对吸气与吸药同步进行有困难的患者可借助储物罐。3. 2.2干粉吸入剂(drypowder1nha1.er,DP1)4. 2.2.1DP1-吸乐(Hand1Ha1e1.吸入装置)- Hand1Ha1.er(药粉吸入器)吸入装置包括防尘帽、吸嘴、基托、刺孔按钮、中央室。- 使用指导:为打开防尘帽,完全按下刺孔按钮,再松开。向上拉打开防尘帽。然后打开吸嘴。从疱状包装中取出一粒胶囊,将其放入中央室中。用力合上吸嘴直至听到一声咔嗒声,保持防尘帽敞开。手持吸入器使吸嘴向上,将绿色刺孔按钮完全按下一次,然后松开。完全呼气(先做一次深呼吸

14、),注意避免呼气到吸嘴中。举起吸入器放到嘴上,用嘴唇紧紧含住吸嘴,保持头部垂直,缓慢地深吸气,其速率应足以能听到胶囊振动。吸气到肺部全充满时,尽可能长时间地屏住呼吸,同时从嘴中取出装置。重新开始正常呼吸。重复步骤6和7一次,胶囊中的药物可完全吸出。再次打开吸嘴,倒出用过的胶囊并弃之。关闭吸嘴和防尘帽,将吸入装置保持起来。- 注意事项:D胶囊只在使用前即刻取出。如果揭开铝箔时不慎将另一粒胶囊暴露于空气中,该胶囊必须丢弃。2)Hand1Ha1.er(药粉吸入器)装置每月清洁一次:打开防尘帽和吸嘴,然后向上推起刺孔按钮打开基托。用温水全面淋洗吸入器以除去粉末,将装置置纸巾上吸去水分;之后保持防尘帽、

15、吸嘴和基托敞开,置空气中晾干,需24小时。3)吸入装置需保存干燥,并于25以下贮臧,不能冷冻。4)Hand1Ha1.er(药粉吸入器)装置可以连续使用一年。3. 2.2.2DP1.-比斯海乐- 比斯海乐药粉吸入器包括吸嘴盖、吸嘴、胶囊槽、刺孔按钮、基托。- 使用指导:取下吸入器吸嘴盖。握牢吸入器的底部,并斜扳吸嘴部分,打开吸入器。从泡罩中取出一粒胶囊,放入胶囊槽内。合上吸嘴直至听到咔哒声。竖直握住吸入器,吸嘴口向上;同时用力按下两侧穿刺按钮,仅按一次。然后完全放开两侧的按钮。尽可能充分呼气(不得向吸嘴内呼气)。快速且稳定地深吸气,其速率应足以听到胶囊振动(不得按压两侧的按钮)。在停止吸气后,将

16、吸嘴移开嘴唇,尽可能地屏气5-1Os,之后缓慢呼气。完成吸入后倒出用过的胶囊,关闭吸嘴和吸嘴盖。- 注意事项:1)不能吞服胶囊。2)必须将胶囊保存于泡罩中,仅于使用前取出,不能将胶囊提前存放在药粉吸入器中。3)室温(10-30)保持药物,并保持吸入器及药物干燥,不能用水清洗吸入器,如果想清洗吸入器,使用干净的不含棉绒的干布擦拭吸嘴。4)每个吸入器使用30天后废弃,更换新吸入器。3. 2.2.3DP1-都保- 都保为一种多剂量微量吸入器,常见的有信必可都宝、普米克都宝、奥克斯都宝。该吸入装置包括:瓶盖、旋柄、吸嘴、剂量指示窗。- 在首次使用前,需对都保装置进行初始化。旋松并拔出瓶盖,确保红色旋柄

17、在下方。拿直都保,握住红色旋柄部分和都保中间部分,向某一方向旋转到底,再向其反方向旋转至底,会听到一次“咔嗒”声。重复上步骤一次,初始化即完成。- 完成初始化后使用指导:旋松并拔出瓶盖,确保红色旋柄在下方。拿直都保,握住红色旋柄部分和都保中间部分,向某一方向旋转到底,再向其反方向旋转至底,会听到一次“咔嗒”声呼气轻轻地把吸嘴放在上下牙齿之间,双唇完全包住吸嘴,用力且深长地吸气。将吸嘴从嘴部移开,屏气约5秒钟,然后呼气。若处方中需要多次吸入,重复步骤2-5。旋紧盖子。吸入药物后,必须用水漱口。- 注意事项:1)严禁对着吸嘴呼气。2)每周用干纸巾擦拭吸嘴一次。严禁用水或液体擦洗吸嘴外部。3)当红色

18、记号0到达指示窗中部时,吸入器将不再给出正确的药量,该吸入器应被丢弃。4)该药物供常规维持治疗,即便患者无症状,应按处方要求吸入维持剂量的药物。3. 2.2.4DP1.-准纳器-药粉密封在铝箔条内,该铝箔条缠绕在一模制的塑料装置中,这种给药装置即称为准纳器。常见的准纳器为舒利迭准纳器。-使用指导:打开:用一手握住外壳,另一手的大拇指放在拇指柄上。向外推动拇指直至完全打开推开:握住准纳器,使得咬嘴对着自己。向外推滑动杆一直至发出咔嗒声。吸入: 握住准纳器并使之远离嘴。在保证平稳呼吸的前提下,尽量呼气。将咬嘴放入口中,深深地平稳地吸入药物。切勿从鼻吸入。 将准纳器从口中拿出。尽可能地屏气约10秒钟

19、后缓慢恢复呼气。关闭:将拇指放在拇指柄上,尽量快地向后拉。发出咔嗒声表明关闭。-注意事项:1)2)3)保持准纳器干燥。不用的时候,保持关闭状态。只有在准备吸入药物时才可推动滑动杆。不要对着准纳器呼气。用完后,立即用水漱口。3. 2.3软雾吸入剂(softm1st1nha1.er,SM1)4. 2.3.1SM1-能倍乐(ReSP1n1at吸入装置)-能倍乐初次使用前的准备:盖上防尘帽,按下保险扣,拔出透明底座取出药瓶,将细小的一端插入吸入器,直到发出咔嗒声后使其良好对位。轻轻将药瓶抵紧,使其完全进入。(药瓶一旦插入吸入器后就不要再将其拆下)重XX装透明底座(不要再拆卸透明底座)。手持能倍乐装置至

20、直立位,盖上防尘帽,将透明底座旋转半周,直到其发出咔嗒声。将防尘帽充分打开。将能倍乐装置指向地面,按下药物释放按钮。盖上防尘帽。重复4-6步,直到可以喷出水雾。再重复4-6步三次,完成吸入器使用前的准备。一使用指导:转:直立位手持能倍乐装置,盖上防尘帽,将下方透明底座旋转半周,直至听到咔嗒声。开:将防尘帽充分打开,并发出啪嗒声响。按:缓慢而充分地呼气,然后用嘴唇含住吸嘴末端,但不要堵住通气孔。将能倍乐指向咽喉后部。用嘴缓慢地深吸气的同时按下药物释放按钮,然后继续继续缓慢而尽可能长时间地吸气,并屏住呼吸10秒钟或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尽量长时间地屏住呼吸。重复步骤3,共吸入两揪以达到一个完整剂量。盖上

21、防尘帽,下次使用时再打开。1)2)3)4)5)一注意事项:避免将药物喷雾进入眼内。每XX少一次用湿布或湿棉纸清洁吸嘴,包括吸嘴中的金属部分。如果能倍乐装置超过7天没有使用,可以先朝地上释放一揪。如果超过21天没有使用,需要重复步骤4-6直到看到水雾出现,然后再重复4-6步骤三次。药量指标针指向红色区域时需要准备更换新的吸入剂。当指针到达红色区域顶端时,底座将不能 再旋动,此时药物已用完。常温保存,勿冷冻。能倍乐自开启后有效期为三个月。3.3. 13. 3.23. 3.33. 3.43. 3.53. 3.63. 3随访要点每次随访时需强化正确的吸入技术。告知长期正确使用吸入剂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

22、从性。指导正确的口腔护理:吸入前清洁口腔、吸入后漱口。每个吸入装置专人专用,不得与他人共用。尽量避免随意更换吸入装置。转换装置后须做到:- 重新培训患者使用新装置的吸入技术,确保患者掌握;- 加强随访,收集患者对新装置的使用反馈,评估吸入技术、药物使用情况(评估依从性、是否有治疗过度或不足)、以及疾病控制是否有波动。4呼吸功能锻炼4. 1评估和观察要点4.1.1 一般情况评估4.1.2 检查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症状评估,包括mMRC、CAT、AQ1.Q等4. 1.3运动评估:心肺运动试验、6m1n步行试验。4.1. 4评估影响体力活动进行的阻碍因素和

23、激励因素4. 2呼吸功能锻炼内容:常用的包括呼吸运动、呼吸肌训练。5. 2.1呼吸运动6. 2.1.1腹式呼吸- 练习方法:吸气时鼓起小腹呼气时缩紧小腹,尽量减少胸部的运动,以腹部力量为主带动呼吸。- 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分钟,掌握方法后增加锻炼次数和时间,力求成为患者不自觉的习惯性呼吸形式。4. 2.1.2缩唇呼吸-其方法是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口形缓慢呼气4-6秒钟,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不要过大或过小,以呼出气流能使距口15-20厘米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度。4. 2.1.3深慢呼吸4.2. 1.4朗诵、唱歌4. 2.2呼吸肌训练运用呼吸训练器5. 2

24、.2.1吸气训练-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如斜方肌、斜角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吸气训练器采用阻抗训练基础原理,使用者透过吸气训练器吸气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5次4. 2.2.2呼气训练-人体呼气是因肺内压力大过大气压,正常时的呼气并不会产生肌肉的收缩,属于被动呼吸。当人体用力呼气时,内肋间肌和腹肌开始收缩,肺内压增至最大,体内的气体能大量呼出。呼气训练器能锻炼肺部肌肉,可以改善呼气肌的强度和耐受力,增强肺活量,帮助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5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