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213690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范文 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篇一都知道成为航天员太难太难,但很多人并不知晓到底有多难。曾经看过一篇资料介绍,与聂海胜同批的14名航天员,他们仅需学习掌握的理论课程,就达58门。包括载人航天工程、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英语、电工电子等,哪本教材都是厚厚几百页的大部头,像我等学渣,想想都望而生畏。基础课目之外,还有我们难以想象的严酷训练:失重、超重、缺氧、寂静与孤独等等,不是挑战生理极限,就是挑战心理极限。而一名合格航天员的训练过程,至少得经历3至5年。聂海胜和队友们很快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航天城训练基地与家属楼相距不过500米,但训练前期,聂海胜很难回家一趟,夫妻俩近在咫尺

2、,却无异于两地分居。偶尔有次“探亲假”,聂海胜回到家,总是面色苍白、疲惫不堪,有时连上床睡觉,都得妻子帮他把腿抬到床上。军医出生的聂捷琳,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每次都会长时间给丈夫做按摩做理疗。等丈夫沉沉睡去时,往往自己一身也累得散了架。即便“休息日”,聂海胜也鲜少放松身心好好休息片刻。他将家里布置成了学习室,无论客厅还是卧室,到处都堆满了学习用书,甚至连墙上、衣柜上,都满贴着需要背记的纸条。为让聂海胜在家里学得更轻松,聂捷琳还常常扮演“阅读机”、“提词器”的角色,她在一边念,丈夫在一边记。甚至连女儿,也给爸爸当上了学习、训练“助理”。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篇二2005年10月,聂海胜乘神舟

3、六号遨游太空。火箭发射那天,聂捷琳在电视上看见丈夫和费俊龙顶着鹅毛大雪踏上出征路,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这天气能行吗?可千万别出什么问题!火箭顺利升上长空,聂捷琳又担心丈夫在太空能否适应,是否吃饱,会否受冻。她把家里的电视24小时打开,不放过任何与“神六”相关的消息。实在困了,就先迷糊一会儿,突然醒来时,马上搜索“神六”的最新动态。飞船顺利返航那天,从直播里看到丈夫和队友微笑着走出返回舱时,聂捷琳喜极而泣,哇地一下哭出声。心头压着的千斤巨石终于落地,那一刻,泪水成了聂捷琳最好的宣泄。此前,聂海胜两次“飞天”,在太空与聂捷琳“两地分居”共计22天。这次神舟十二号任务,聂海胜和队友预计在太空驻留3个

4、月时间,行程更远,时间更长。“牵挂是人之常情,但我不太担心。”通过前两次成功飞行,聂捷琳不但对我国目前的航天科技水平充满信心,也调整好了心态,只当丈夫又“出了次差”。聂捷琳清楚丈夫和队友平时的训练水平,相信他们定能胜任,定会凯旋!是的,我们都相信!聂海胜将军和他的队友,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如期返航,载誉而归!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鲜花和掌声。捷琳大姐,聂海胜这个常胜将军,除了带给你成功的喜悦,还有小别胜新婚!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篇三聂海胜成为航天员后,每天训练8小时,包括30分钟的低压训练,在低压舱内飞速升高5000米,浑身上下的血管乱跳;还有80秒的超重训练,在重力作用下,承受80斤的负荷,骨头

5、被压得快散架,连呼吸都很困难;以及长达5天的头低位卧床训练,全程头朝下躺在床上,血液冲得大脑一片昏沉,一日三餐都只能靠吸食。哪一个训练,都不是普通人能轻易尝试的,而聂海胜坚持了6年。2005年10月12日,他乘坐神舟六号前往太空。与此同时,无数个和我一样落选空军的孩子,考上普通大学,坚守平凡岗位,过着平庸人生。我们隔着屏幕眺望火箭升空,为自己曾经的梦想热泪盈眶。我们在心里质问自己:这擦肩而过的错过,到底错在哪里?或许就是因为他有着极强的内驱力。聂海胜先进事迹体会感想篇四25岁的聂海胜,已经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了,组织安排他经历“生死挑战”:试飞新型歼击机。某次试飞中,聂海胜驾驶的飞机发出巨响,开

6、始减速下降,眼看就要坠地,他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打开通讯,向指挥台报告,然后按下弹射按钮。人刚脱离机舱,飞机就在不远处坠毁爆炸。这么一个生死关头,他还记住了机舱内各项数据,为改良机型做出巨大贡献,被记三等功。聂海胜做了15年飞行员,驾驶时间高达1480小时。扎实的技术加上过硬的素质,让34岁的他被上头选中,和杨利伟一起,被选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是什么让普通人成为了“英雄”?如今的聂海胜,是许多孩子心目中的航天英雄。这些孩子或许衣食无忧,体会不到“三餐只吃窝窝头”的贫苦,但也都有追着飞机奔跑的航天梦。作为一名曾报名参加过空军招生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班一共有三名女同学被选中,三人都符合基本要求:

7、个子高、视力好、身体好。我和一位女同学,都在二轮复试阶段被刷下。我被刷下,是因为手臂上有一块疤痕增生,会影响驾驶,而我怕痛,不愿意手术祛疤;那位女同学平衡感比较差,坐在模拟器里360度旋转几圈后,她吐得一塌糊涂,哭着说自己不参加了。唯一进入三轮复试的女同学,和全国备选学员一起去了北京。在那里,她看着朝夕相处的伙伴一个个被刷下、离开北京,每天都心惊胆战。轮到她复试的前一晚,她和剩下的伙伴抱头痛哭。那时她就有一个感觉:我恐怕过不了这关。果不其然,最后她也被刷了下来。一晃十多年过去,再回想起这段和航天员擦肩而过的经历,我自己反思:如果我当时咬牙祛疤,就能进三轮复试;如果我撑过那段提心吊胆的日子,就能进最后考核;如果我在最后考核里,熬过大脑充血、呕吐不止、震破耳膜的训练,就能成为一名女空军。可是,哪有这么多如果?就像聂海胜,全国家境和素质比他优秀的男孩,太多了,可只有他从几千上万名学员中脱颖而出。他的成功,就来自克服了无数个“如果”,没给自己留下一丝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