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汇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1532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篇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教研活动记录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解读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其中信息技术课程变成了信息科技课程,并从综合实践类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开课。可以说,这次对信息学科的变动是相当大的。本期,我从信息教师的角度先谈谈我对这次变动的看法。一、学科性质发生变化首先,这是第一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信息学科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制定课表并分配课时占比。以往,信息技术学科包含在综合实践课程里,那么学校就有权将信息技术课程

2、的课时削减,加到其他课程上面去。而如今,课程方案中明确了信息科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开课情况,信息课被占用的情况会极大地避免。而与此同时带来的,便是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性会随之攀升,它再也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并在初中毕业时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也将看到,信息科技的教学、评价也将逐渐走向标准化、科学化。从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甚至可以信马由缰,一些地区完全按照综合实践的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评价的主观性太大,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程度差异很大。作为一个初中老师,我深谙其中弊病,学生的水平几乎均匀分布在。和1之间,课堂活动难以兼顾所有学生。新课标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较为具体的方案

3、,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预计信息科技的评价也将逐渐走向标准化:统一出题,统一考察,甚至仿照体育的方式纳入中考的评价范围。最后,是本次变动将有利于信息教育中义务段和高中段的衔接。在浙江,虽然信息技术已经纳入高中选考和学考,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还普遍较低,学生到了高中突然接触到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自然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学考前压力很大,选考的学生少之又少。义教段信息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到了高中以后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欢喜的。总而言之,经过这次改革,信息学科的独立性、重要性、科学性、连续性都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二、课程结构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到底应该以“知识”为主还是

4、以“技能”为主?这个问题恐怕每一个信息老师都有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并不是完全统一的。这次新课标中,仅从学科名称的变更中就能够理解几分编制组的用意。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熊璋教授指出:“信息科技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操作,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编程的熟练不能培养出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代表学生会利用信息科学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不难看出,熊教授认为,当前信息技术学习中,大部分教师是以“技术”为主,淡化了信息科学的认识,这样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解浮于表面。而现在要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便于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我们来看看新课标中信息科技各学段的内容模块,共分成了

5、四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和九年级的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当前,新课标刚刚出台,新教材还未面世。通过对浙江省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和新课标的对比,笔者认为课程结构将会产生以下变化:1.降低甚至剔除Scratch的比例。当前Scratch编程在小学阶段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它的意义是什么?降低难度,保持学生兴趣;培养编程基础。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有必要降低难度吗?现在小学阶段的兴趣班不光有SCratCh,还有较多的C+和Python,学生经过训练之后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编程语言。私以为小学阶段编程教学的困难不在于编程语言的难易,而是学习时间的局限,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掌握PythOn这种简单的编程语

6、言并非难事;SCratCh培养了什么基础?我以为,这里要理清楚两个问题,即“什么是编程”、“什么是算法:就我的了解来看,Scratch更倾向于算法的培养而不是编程的培养。算法是一种解题步骤,Scratch就是通过积木让学生把这些步骤表达出来;而编程是编写计算机指令,将算法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描述出来。SCratCh算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吗?新课标中将小学阶段的算法学习体现出来,那么SCratCh应该回到它该待的位置,作为自然语言、流程图的一种补充,清晰体现算法步骤,并运行实现结果。但请不要将它作为编程大肆宣扬了。2 .将PythOn语言的学习提前。就浙江省而言,PythOn模块的学习是从七下和八上开

7、始的,紧接着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从新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全篇未提到Python,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中对编程学习的看法。在第三学段的计算思维目标中,前两点分别为算法描述和算法实施(编程),并未明确所使用的语言。第四学段中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也涉及编程,仍未提及编程语言。从高中大量普及Python来看,初中必然是要有良好基础的。那么基础培养在小学还是初中呢?应该是全过程。现在浙江Python算法和编程基础有一学期半的课程安排,但根据新课标安排初中阶段正常开课的时长只有两年,还要教授大量互联网、物联网的课程和开展综合实践项目,两年的时间够用吗?所以,将PythOn提前到第三学段进行学习必然是一

8、个趋势。从算法学习到程序设计,第三学段的计算思维目标与初中七下和八上的内容有较大的相似性,这只是巧合吗?3 .数据编码与算法在小学阶段的比重增加。Word只是一种技能操作,并没有包含太多思维方式,因此在信息课程各个阶段都慢慢将WOrd看做一个工具。就像稿纸一样,语数英的老师都不会花半个学期一个学期的时间教学生什么是稿纸、稿纸有哪些元素、有哪些功能,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慢慢纠正学生使其更好地使用。在新课标中也能够看出来,wordexce1.都退化成一个工具,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内容上来。这也与新课程名称进行呼应:将纯工具化的软件看做一个工具,将有科学技术原理的内容凸显出来。而数据编码与算法就是信息科技最

9、基础的原理。4 .最后,我想从整体的角度,探讨一下新课程结构的合理性。第一学段,正确认识信息,并养成良好的信息态度。我再三强调,学科态度是极其重要的。第二学段,正确认识数据和编码,并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信息工具。第三学段,掌握算法和PythOn基础,并具备一定信息问题解决的能力;第四学段,进一步学习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信息科技有一个系统性的基础和认识,并能进行基础的信息科技实验。三、教学要求发生变化在新课标中,对学业评价的描述也是可喜的。“评价建议”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过程性评价与我们往常的评价方式类似,利用学生课程作业、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阶段

10、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中明确指出这是一种“省级考试”,虽然也指出各个地区可以灵活多样制定考试形式,但这与以前各个学校五花八门的考试已大不相同了。同时,里面也强调“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成绩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这一表述与科学等主要学科的表述是相同的,与体育、艺术课程的表述有很大不同。例如体育、艺术课程中都只提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毕业要求提供主要依据”。也就是说,体育、艺术的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而信息已纳入了招生要求中。这也验证了前面的说法: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学科的重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那么,对信息教师来说,有了哪些新的要求呢?1.需要更

11、高要求的备课。新课标对一线的信息教师而言,课程内容变难了,课程要求提升了,他们必须去学习新知识,并探索如何将这些知识很好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这简直就是摸石头过河。放眼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学科的资源相当贫瘠,更别提系统化、成熟的教学模式了。一没资源,二没模式,必有很多信息老师叫苦不迭。对学生来说,也是新知识体系和新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他们能够逐渐适应这些内容和节奏,但是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2 .需要更严格有效的管理。课堂混乱一直是困扰我和一些同行的问题,最近我也深刻反思了一下为什么课堂秩序会从学生入学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混乱。其中有学生态度的问题、学科性质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从自

12、身出发思考,真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吗?我有没有按照其他学科老师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有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有没有设计精彩的教学来赢得学生的注意力?我想我自己并没有做得很好。那么怎么做到有效的管理呢?首先自己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然后再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态度。对自己严要求来感染学生,对学生严要求去对待学习。3 .需要更精心富足的作业。要面对考试,就要认真对待作业设计。曾经我存在一个误区,学生作业最好在计算机上完成,这样学生的打字水平、搜索能力、总结能力都能提升,但是长时间下来我发现收效甚微。这其实就是“技能至上”的心理在作祟。打字、搜索,这并不是信息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最后得到的

13、作业往往是“搜索、复制、粘贴”。这里真正要培养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一点效果都没有达到。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我认为应该达成以下变化:第一,轻形式、重内容。作品的美观程度确实可以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但不应避重就轻,应该将精力放在学生创作的内容上(卷面分不应太高)。第二,提升纸本测试的比重。就我而言,喜欢在线测试的迅速、准确,但学生打字速度、网络的快慢、网络作弊控制等都是现实的问题,大大影响测试的效果。而纸笔测试这种方式,学生更习惯,也更能促进学生思考。第三,增加阅读理解的比例。新课标P51-P54给出了两道例题,可以看出其中比较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描述。4 .需要更科学精准的评价。数据分析是我们

14、的看家本领,我从不怀疑各位同行能够将测试数据精准漂亮地呈现出来。但是评价的难点并不是数据的分析,而是数据的获取。也就是说,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能不能按照标准统一评价?尤其是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内容,如项目化作品、阅读理解、软件操作,评分的标准如何制定,标准的边界在哪里?以前,我们更习惯客观评价,即使是操作性的题目,也要按照步骤逐一赋分,如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等,但是现在我们该明白,这些都是形式而已,语文作文会要求你用多大的字什么样的字体去写吗?这个标准新课标里没写,但是估计不久各地会自主制定出来,只要各地区自己统一就可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刚出来没多久,关于它的解读肯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15、入,我只是以一个新手教师的角度,分享了我自己的看法,其中难免一些粗浅、甚至错误的观点,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包涵。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6篇篇一: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信息科技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信息科技课标中不仅将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还明确了算法、人工智能在课程逻辑主线中的位置,同时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也被重点做了阐述。省教研员魏雄鹰老师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专,很好地体现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那么,新课标又传递了哪些关键信

16、号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一、从“技术”到“科技”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个名词的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它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培养方式重精英、重大城市,原来学校里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就是参加各种比赛的一小部分同学,因而没有办法实现素质教育,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而新课标中的“科技”导向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科技导向下培养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而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新课标的实施

17、把原来重操作、重知识点的信息技术,转变成重科学、重素养的信息科技,其覆盖面也转变为涵盖城市和农村、精英和普通的全体学生。二、从“知识点”到“大概念”大概念是一个学科的科学基础,大概念约定了一个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可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逻辑。11版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各项知识目标,而信息科技课的新课标里,就有6个学科逻辑主线,它能够在不同的年龄段引领我们的小朋友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大概念。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跳出具体的知识点,聚焦上述6个学科大概念,因为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最终会导致只

18、见树木,难见森林,并且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识点,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层级的概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供多种体验来促进概念的建构和理解。三、从“素质”到“素养”原来的素质教育”重不同学科的知识,而“素养”重知识内化、实践和运用,所以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

19、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学习新课标,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认真学习、精心准备,将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课堂落地,为促进全国中小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篇二: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颁布了课程标准,并正式改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至此,*区教研室也组织了一系列对于课程标准的学习,听了熊璋教授的分享,我受益匪浅。熊璋教授以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弓1.强调努力的重

20、要性,也鼓励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脚踏实地,同样信息科技课程也是如此。信息科技课程的志存高远。人类社会已步入高科技时代,人类以信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课程标准的制定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不仅有国家标准课程应有的属性,还具有属于信息科技独自的担当,比如探索创新精神、自主可控意识以及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等等。其次信息科技课程在教育教学上,正如熊璋教授所言,在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时,学生愉快的学习、教师轻松地教学、家长放心的辅助,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信息科技的发展。最后课程标准涵盖12个年级,对于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信息意识,每一个学段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课

21、标从零到一上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平台,新课标明确表示每一个阶段学习的大方面内容,每一阶段都是相互衔接,不会出现重复内容。比如尽管高中课程标准早已确立,但在该课程标准中仍有考虑。初中生通过学习已具备良好的信息基础,而高中课程就在此基础上设置,并不会断层,也不会重复,这会使得所有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得到提高。信息科技课程的脚踏实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是课程发展迈出的辉煌第一步,今后仍要负重前行,脚踏实地。首先,信息科技是我们老师共同的事业,对此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并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其次,新课标的实施也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使学生学习几个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学会几句

22、编程,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特长。最后要有实干之心,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讲授课程时,要基于新课标,确定一个情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科技课程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中有好主题、好情景、好案例,这样才达到好课堂的要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提出是该学科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探索中寻求道路,在创新中总结

23、经验,我也会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篇三: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并且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课标的规划意图,同时,教师还要有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精神。“科”与“技”并重信息科技强调课程的科学属性,但并不弱化课程的技术属性,也就是主张“科”与“技”并重。改变以往信息课程“工具论”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应同时关注其蕴含科学原理,问题解决

24、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深有体会,平时学生见到我们会称呼我们为“信息老师”,但是在上课时,问学生学过哪些内容,他们会回答“学过Exce1.、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戏”,虽然我们上课时可能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是哪一个具体软件,但是我们可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了一种暗示,我们学习的是这个软件,这个工具,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就是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学习的,从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到这个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却忽略了这个软件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科学原理以及使用这个

25、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觉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款软件现在特别好用流行,没过多久,更好用的软件出现了,而我们旧的软件才刚入门,这样会导致我们学的东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广,如果他们知道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们不学要学习操作这么麻烦的呢?“进而质疑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效果。主题式、大概念教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

26、验,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但是如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占比太多,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乐呵呵的上完一节课,到最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所以课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了具体的主题单元,内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识点的学习。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复杂认知结构,不仅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大概念是有层次的,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从具体-抽象

27、维度来看,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为抽象,可以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信息科技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学校之后。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们细细学习、琢磨和领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体的内容培训,紧跟政策纲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篇四: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一一新课程标准中的信息科技与学科课程世界早已步入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快

28、速发展,信息科技正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生产。2022年4月,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根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让信息科技正式成为独立的国家课程。这是一个突破,信息科技必将在未来的教育中发挥独特的育人价值。此外,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也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对信息科技的融合需求。课程标准标准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从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本次学习分享,将从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大体框架,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关联两方面展开。一、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

29、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在数字化合作与探究方面,主要是帮助各学科围绕学习任务,利用数字设备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协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应用信息科技进行合作的意识。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

30、,针对问题设计探究路径,通过网络检索、数据分析、模拟验证、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果。利用信息科技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与新技能,采用新颖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设计和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二、信息科技与学科课程正因为信息科技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在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提到运用信息科技开展学科学习与评价,开展的跨学科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到“借助信息技术探索和优化纸笔测试、学生成长记录袋、日常行为表现记录卡等定性和定量多种评价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充分发挥现

31、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数学课程标准专门阐述了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英语课程标准专门提到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一一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32、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支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课程标准提到了“综合评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强调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内容全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劳动课程标准更是专门设置了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任务群,其内容要求更是直接跟信息科技相关:“选择广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熟悉某项新技术的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使用方法。识读简单的产品技术图样,并应用某项新技术进行简单产品的加工,记录某项新技术在改变传统加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等方面带来的主要变化。感受新技术在提高生产

33、效率、产品质量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现代劳动中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信息科技是支持全面发展的学科,能辐射融合各学科,在往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学习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最近认真的学习了科学新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科学的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师性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

34、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素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喜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35、,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知识形式的过程中去,使他们不仅仅看到了结论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还有要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理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因此科学课中一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

36、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助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是我读了新课标的最大感受。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以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十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4月27日7点至9点,合肥市蔡蕾名师工作

37、室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观摩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活动举办方邀请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的组长和核心专家组成员,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此外,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老师,以及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专家龚超博士,请这四位专家共同来解读新课标。熊璋教授在解读了信息科技的前世今生中,谈到了信息科技为什么必须是国家课程?为什么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现在中国正处于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中,国家对信息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信息科技从以前的重知识、重精英、重城市变为重科学、重素养、重全体,使信息科技不

38、输在起跑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对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他指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以新课改的宏观理念引进了新模式、新观念,核心内容是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为目标。项目式学习为基本途径,强调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知识场景问题,丰富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内涵。接下来樊磊老师从信息技术到新科技的变化、如何处理编程、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的内容进行了分享。最后给教师一些实用性满满的建议,来帮助我们广大教师更好地应对此次标准的实施。北京特级教师袁中果首先对于信息科技标准进行词云统计分析,新标准凝练引领性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素养进阶和学生基础。要确定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习目标,把学

39、科核心素养学业要求进行具体化,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够将其分解成一系列的实施步躲,最后完成任务。对于学习评价,我们要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并开展反思性教学改进。最后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专家龚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此次培训,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也将会以此次解读活动为契机,立足新课标,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科学、高效的优质课堂,探索新思维,促进新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笃行致远。教研背景: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第一次将“信息技术”课程改名为“信

40、息科技”课程,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纳入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第一次将信息科技课程总目标直接指向核心素养;第一次定义了六条逻辑主线一“大概念”;第一次细化学段目标等。学校信息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全体成员通过培训学习,认真思考总结。教研时间:2022年5月8日教研记录:李老师:信息科技新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具体体现在目标转向:从“技术操作”到“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转向:从“关注工具特征”到“关注学科本体”、方式转向:从“知识技能学习”到“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价值转向:从“应用行为”到“学科思维二培养具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

41、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的合格数字公民。本质上是从学生面临的真实生活情境与问题出发,以提高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这无疑是契合当下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不仅符合自然认知的一般规律,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新课标对我们信息科技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转变的准备:1、把握信息科技教育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明确信息科技的学科地位,重视信息科技的科学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2、提升专业素养,从“知识技能教育”转变到“科学素养教学”,从“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性徐老师:2022年,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义务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课程标准,“信

42、息科技”首次作为国家课程独立开设,课程标准等内容均作了大幅度调整,2022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执行,这对我们初中信息科技老师来说,推进“双新”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如今,虽然新标程标准已经发布,但新教材还没出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教给学生一碗水,我们需要一桶水,合格的信息科技教师要具备“双核素养”:教学素养和数字素养。平时我们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技能包括:知识管理工具、适当的算法、PYTHoN语言设计程序、人工智能环境、3D创意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工具等,增强胜任力中的新技术敏感意识,科学使用新技术的胆实与能力。其次:要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教研引导

43、下,积极探索:课标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深度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创设学习情境、制定学习目标等。例如:1、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一个项目的引导,来解决学生作为学习者、生活者、未来工作者的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完成项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知识结构。2、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本质,以问题解决贯穿教学始终,特别强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理解信息学科大概念与学科核心素养,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现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杜老师: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各种新事物的出现,信息技术课程也从综合实践中脱离出来变成了一门独立的科目:信息科技。具体教学目标也从简单的文字处理、

44、幻灯片制作变成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新科技。这就要求我们信息科技教师立马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并接受这些新的知识。面对这样的大变革,这也给了我们充分的学习动力,不仅要学的多,学的新,更要对这些新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掌握。活到老学到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体系。荆老师: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科技教育,是适应数字时代、在线社会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发展的必然。课标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进行了阐述,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

45、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课标中76次提到“创新”、23次提到“自主可控”、10次提到“共享”、5次提到“原始创新”和4次提到“原创精神”,这说明创新、自主可控是主旋律。课标全文中共有27处提到跨学科学习,这说明课程整合也是大势所趋。无论创新、自主可控还是课程整合都要求我们信息科技教师需要不断地主动学习,关注新技术,更新自我知识体系,自觉适应信息科技的快速更迭。在教学中,信息科技教师要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信息科技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

46、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鼓励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通过学习信息科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提高学生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黄老师:当下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学生紧跟时代步伐。这份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让学生更贴近当代现实生活。通过学习,他们会对现实生活中接触的一些科技产品更有兴趣而不是畏惧;在生活中遇见问题时,应该更有办法去解决或者找到解决办法,他会拥有更好的甄别信息的能力;他应该会更加

47、重视保护自己的信息,知道可能哪些情况下会暴露自己的信息;在课程中接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更能激发他的创新思维,未来会有无限可能。但这份课程标准,对学校装备及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与传统课程相比,老师需要更加熟悉原理,比如网络数据编码、传输和呈现原理,熟悉传输协议;比如搭建物联网,并熟悉各种传感器数据传输原理。在课程内容上的调整,老师需要重新进行新内容的课程设计。同时,课程标准需要学校有物联网相关调试设备及各种传感器等硬件,不再只是一台电脑。这些设备后期的维护、调试可能也会存在问题。当然,我也相信困难只会是当下的。作为老师,汲取知识的养分是必须的,这次课程内容的调整正好是一个契机,可以学习到

48、更多的专业原理,在原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有一个很好的拓展。同时,通过集体教研培训,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可以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关于课程内容中需要的设备设施,后期可以考虑模块化的装备,方便维护,或者可以考虑寻求校校合作的方式,也可以鼓励老师进行科创等途径解决设备短缺或功能受限等问题。陈老师:教学如同一门艺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在七到九年级,分为几个模块: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互联智能设计。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我作为信息科技教师倍感压力。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跨学科

49、设计,互联智能设计。例如,通过制作网站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学校,分析无人机火焰表演,通过物联网技术制作在线数字气象站。人工智能预测自己的出行,还可以畅想未来智能场景。这些教学主题活动,都可以用项目式教学完成。实践教学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作为信息科技教师,我必须不断学习,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朱老师: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中,课程名称由“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为什么呢?正如新课标中提出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感受很深。首先,我深感作为一线教师学习的紧迫感,我们信息科技教师不但要学多,还要学新,更要学深。只有这样,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