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21647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 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篇1“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活动时间:6月8日活动地点:501教室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活动过程:(一) 走进端午。主持人A: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生答)主持人B:是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

2、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合:“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二)话说端午。1、端午说由来。主A: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别名吗?关于端午节,你们又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

3、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生讲曹娥救父的故事、黄巢及伍子胥的故事)2、端午话习俗。主B: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主B:那你们知道在我们安庆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吃粽子、吃咸鸭蛋、划龙舟、悬艾叶菖蒲、吃绿豆糕、撮五彩线等。) 主B:那大家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赛龙舟)主B:谁能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

4、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主A: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那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屈原跳江后,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主B: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端午节哪些习俗的由来呢?(生结合屈原和黄巢的故事谈喝雄黄酒、悬艾草的由来)主B:端午的时候,人们还要佩香囊、撮五彩线呢,你们知道五彩线由哪五种颜色组成呢?人们为什么

5、撮五彩线呢?(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 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3、端午赛诗会。主A:我们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称作“诗人节”。现在谁来朗诵一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1)七律 端午 (老舍)(2)浣溪沙

6、(宋苏轼)(3)端午 (文秀)(4)渔家傲(宋欧阳修)主B: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二) 描画端午。主A: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分小组展示手抄报)合: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主B:“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到此结束。现在请辅导员老师讲话。辅导员讲话:看了刚才的主题班

7、队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们记住了屈原,记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我把屈原的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篇2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音频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活动过程: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

8、解端午节。“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4、幼儿和家

9、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包粽子吧!”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篇3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2、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活动准备: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

10、?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种粽子?2、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3、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4、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11、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欣赏其结构美。活动反思: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常用端午节的主题班会篇4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

12、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粽子,鸭蛋,香包,图片活动过程: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他。二、端午的习俗1.小朋友,今天,我们的、教室的门上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挂呢?2.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1)挂艾叶:净化环境,驱虫驱蚊。(2)赛龙舟:划船救屈原。(3)吃粽子:屈原死了,投河喂鱼救屈原。(4)配香包:驱邪的意思。三、学习儿歌赛龙舟四、吃粽子1.观察粽子的外形今天,小朋友们带了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摸摸看,想一想,它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2.认识粽叶粽子上的阵阵清香是从这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3.幼儿品尝并讲诉粽子的馅以及它的味道。4.小结: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