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25661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到2025年,南北地区基本成为产城融合发展、新兴产业集聚、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转型样本,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0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增量比重达到20%以上。一、加强功能引领,全面释放南北地区转型动能(一)精准锚定发展定位,凸显转型特色功能宝山区按照“全域转型、产城融合、战新集聚、绿色低碳”的总体要求,全力构筑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打造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成为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

2、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金山区按照“智造集聚、文旅赋能、门户枢纽、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转型新发展、全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建成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重要节点和上海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二)持续推动全面发展,激发转型内在活力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向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规模化,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协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空间转型,打通沿江沿湾大通道,优化内部交通体系,促进城市功能空间合理布局,打造重点转型载体和空间新地标。

3、推动治理转型,用便利的营商环境吸引市场主体,用精细的城市管理改善城市面貌,用智能的数字服务赋能城市治理,用优质的公共产品服务人民群众。(三)坚定不移底线约束,筑牢转型安全防线明确南北转型用地总量和结构,鼓励和引导各项转型工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推进土地功能混合利用,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要求,有效调控能源消耗,确保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在可承载范围内。把绿色生态要求作为转型工作的红线,确保生态空间只增不减,推动生态空间保育、修复和拓展。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坚持以防为主、以控为要,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不断优化治理方式和

4、治理流程,进一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转型营造科学规范的城市环境。二、以空间转型为重点,增强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一)建设内通外联的交通网络体系宝山区依托主城片区,打造北上海枢纽门户,加强与沿江沿海地区联动,提升在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沿海综合运输通道中的重要节点功能。围绕北沿江高铁宝山站打造宝山站综合枢纽,强化与吴淞城市副中心、吴淞国际邮轮港等载体的链接功能。加强骨干路网建设和交通衔接,加快推进沿江通道浦西段等规划建设,完善内河航道网络规划。加快推进罗泾港区功能转型,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东西向交通联系、内外交通衔接,推动宝山中运量交通规划建设。推动重点转型区域路网建设,加强吴淞创新城、

5、南大、环上大等重点转型区域的内外链接。金山区依托滨海地区,打造上海西南交通枢纽,加强与周边枢纽的联系,强化与新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联通。构建两个城市级交通枢纽,围绕沪乍杭铁路金山站,建设金山滨海地区城市级交通枢纽,围绕沪杭铁路金山北站,建设枫泾城市级交通枢纽。加强骨干路网升级和内外交通衔接,完善轨道交通、中运量等公共交通衔接能力,提升金山铁路运营密度和服务水平。推动长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加快省市对接、区域对接(断头路)建设,加快推动市域铁路南枫线、金山至平湖线等开工建设。推进功能项目、重大区域周边配套道路建设,围绕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加快推进枫泾城市级交通枢纽和南枫公路等配套项目建设。围绕滨海

6、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加快研究G15沈海高速公路功能提升和滨海连接线规划建设。(二)构建协同高效的区域空间格局宝山区突出“科创+城市”融合,加快推动南、中、北“三分区”联动发展格局。南片区发挥区位优势,聚焦蔻藻浜沿岸科创转型和沿长江路科创服务发展轴,加快沿岸生态修复、形象提升、功能再造和产业发展,打造“北中环赋能经济带”。中片区以吴淞创新城为核心打造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空间,以北沿江高铁宝山站、杨行地区为核心建设宝山综合性功能中心。北片区打造集高端制造、科创社区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承载地,建设吴淞江生态公园。金山区突出“产业+城市”融合,推动“滨海辐射引领、亭枫转型赋能、亭卫创新驱动、中部乡村振兴

7、”,形成“一城两轴一圈”空间功能格局。滨海地区加快产城融合,重点推进滨海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科创服务等发展。亭枫城镇发展轴发挥乐高乐园度假区的引领辐射功能,打造毗邻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亭卫产业发展轴夯实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金山工业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平台功能。中部地区挖掘乡村多元功能,打造绿色田园、古朴乡村、现代城镇相得益彰的空间格局。(三)打造动力强劲的重点转型地区吴淞地区,以吴淞创新城为抓手推进宝山主城片区建设,联合宝武集团等大型企业加快协同创新,确保宝武集团不锈钢、特钢两个1平方公里区域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外环以南9平方公里区域实质性启动建设。加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8、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推动央企、国企存量地块转型提升,在产业导入时发挥其科创资源优势与宝山区深入融合,着力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示范区。南大地区,联动桃浦推进南大智慧城构建产业生态网络,加快发展以Al(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打造梯度化创新型企业集群,建成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新标杆,形成硬核科技集聚的新高地、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新典范。环上大地区,强化与上海大学及周边产业园区的产学研高效联动,促进科研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落地和创新要素集聚,培育完善的产学研创新功能载体。推动周边创新创业集聚圈层发展,校区园区创

9、业社区融合发展,盘活上大科技园区域闲置低效资源,提高环上大“一园一圈”的集中度、显示度和品牌效应。上海化工区和上海石化区域,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重点推动上海石化与本市的央地合作,加快研究成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推进长三角化工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化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构筑长三角化学工业研发中试高地和安全环保协同治理共同体,打造高端绿色化工产业示范区,引领杭州湾沿线化工产业整体升级。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金山工业区)和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原金山第二工业区),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牵引,提升发展能级。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金山工业区)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

10、息技术、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以智能制造、产城融合、绿色安全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高地。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原金山第二工业区)以新材料为核心提升精细化工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推动园区扩容增能,打造全国工业园区“二转二”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全球化学新材料产业引领区。滨海地区,强化辐射引领功能,全面塑造上海湾区城市品牌。上海湾区科创中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专业服务为主导产业,培育和聚集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加快上海湾区中科生态数字港、上海湾区东湖国际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完善“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级特色产业园-精品微园”的特色园区梯度培育体系。重点支持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机器人产业园、新型显示产业园、华东无人机基地、湾区生物医药港、临港枫泾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等一批特色园区发展。三、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促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集约便捷,推进跨省通办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助力提升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智敏协同,以“一区一特”为导向,完善“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基本构架。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数据联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