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2802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病虫为害造成损失是威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2022年我县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为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增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农药使用量,实现“虫口夺粮”促丰收,特制定本方案。一、重大病虫害趋势分析根据作物品种布局、栽培条件、气候因素及近几年来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综合分析,预计2022年我县水稻、马铃薯、玉米等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X万亩次。(一)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2022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55.2万亩次,与去年相当。其中,稻飞虱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

2、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X万亩次;水稻二化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X万亩次;稻纹枯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X万亩次;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在山区、半山区、老病区等局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稻曲病近几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7万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偏重流行的风险,主要取决于早季虫源地的白背飞虱迁入量及带毒情况。(二)玉米重大病虫害。草地贪夜蛾预计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预计550亩,主要为害玉米,慧米、甘蔗、水稻(旱育秧苗)、高粱、辣椒等作物也小量发生。粘虫、玉米螟、玉米叶班类病害、玉米南方锈病等预计中等发生。(三)薯类重大病虫害。

3、马铃薯晚疫病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春节前后阴雨连绵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为害,对早春收获的马铃薯将产生影响。甘薯小象甲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甘薯瘟等病害预计中等发生。二、思路目标(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及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要求,落实粮食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将“虫口夺粮”作为促进粮食丰收的重要抓手,以迁飞性、流行性、间歇暴发性等重大病虫为重点,加密监测预警、强化统防统治、推进绿色防控、及时应急处置,因地制宜,分类分策指导科学防控,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害暴发危害,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实现减药控害。(二)行动目标。水稻、玉

4、米、马铃薯等粮食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统防统治区病虫危害损失率减少1个百分点,全市农药使用量减少2%。三、技术路线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时节,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一)水稻“三虫四病”防控。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密切监测迁入虫源,在推广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基础上,早稻防治指标从严,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全国北迁虫源。稻螟虫:推行绿色防控和适时用药,大力推广栽培避螟、灌水灭蛹、诱杀成虫降低越冬虫源基数,抓住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选

5、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防治,事半功倍,高度重视一代蚁螟盛发期防控,压前控后。稻瘟病: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纹枯病:突出水稻分孽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稻曲病:重在预防,主抓中稻和双季晚稻孕穗后期(破口前7天左右)进行施药预防,加强破口期、齐穗期补防,谨防流行为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抓好水稻秧苗期的带毒介体白背飞虱的避虫防虫,切断病毒传染。(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草地贪夜蛾按照全国“三区四带”布防要求,强化灯诱性诱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控制卵和低龄幼虫、科学用药控危害措施,扑杀迁入虫源、压低本地虫源、减少迁出虫源,服务于全国防控一盘棋,治早、治小、治了,减轻北方玉米种

6、植区防控压力。粘虫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对高密度点片实施集中统一防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玉米螟实施综合防控,药剂防治关键要抓好大喇叭口期。叶斑类病害要注重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用水,提高抗病力,减小田间湿度,大喇叭口期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控喷施对路药剂,降低后期重发风险。玉米南方锈病要加强监测预警,治早治小,一旦发现流行势头,立即喷药预防,严控大面积流行危害。(三)薯类病虫防控。马铃薯晚疫病要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重点抓预防和发病初期喷药保护,关口前移,避免流行为害。甘薯小象甲要注重田园清洁,可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虫源和为害。(四)经济作物绿色防控。在果菜茶等经济作物优势区,集成并示范推广一

7、批符合当地品种生产管理实际、简便易行的绿色防控综合技术模式,促进化学农药的“替、精、统、综”,提倡全程绿色防控,大幅提升绿色防控比重。四、重点任务围绕“两增两减”目标,落实技术路线,以重点任务为抓手,形成防控合力,取得高质量防控效果。(一)强化监测预警。按照“一体化监测、一盘棋调度、一张图指挥”要求,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体系,依托5个重点乡镇(街道)8个村级监测点,加密监测网点,加强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备配置,定点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水稻“三虫四病”、马铃薯晚疫病、甘薯小象甲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动态,落实重大病虫周报、重大急情

8、即报制度,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警信息,指导科学防控,提升精准施药。严格“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治信息高度平台”、“XX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等病虫调查数据与病虫信息填报制度,提高信息时效性、共享性。(二)提升统防覆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以“全国统防统治百强县”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快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全程融合,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服务面积超1万亩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主力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统防统治覆盖率。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25万亩次以上,其中水稻“三虫四病”统防统治面积1.5万亩次,玉米草地贪夜蛾、粘虫等统防统治

9、面积IOO亩次,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三)扩大绿色防控。积极参加全国绿色防控“双百”建设活动,组织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加快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应用推广,提倡主要农作物全程绿色防控模式,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达42万亩次以上。(四)指导科学用药。加强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开展宣传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继续抓好乳豆、韭菜、芹菜“三棵菜”等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10、五、保障措施(一)落实责任。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遵循“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要求,层层压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早安排早部署,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实施方案全面实现目标。(二)配备人员。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人发2022)1号)有关要求,按照“县有机构乡有人”的目标,加强基层植保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确保病虫害监测防控活有人干、事有人管。(三)加强指导。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实施专家巡回指导制度,现场培训与网络培

11、训相结合,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科学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生产一线。(三)资金支持。各地应争取当地财政支持,根据重大病虫害发生和防控需要,增加资金投入,确保防控物质储备到位,监测防控措施落实落地。(四)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六、行动安排(一)制定实施方案。3月中旬,县农业农村局印发2022年XX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二)及时动员部署。3月中旬、4月上旬、7月下旬,组织参加全国“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视频会、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三)准确会商趋势。5月中旬、8月中旬,各县(市、区)要分别组织召开早季中后期重大病虫、晚季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加强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分析,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四)严格信息报送。4-9月对草地贪夜蛾、6-9月对水稻重大病虫信息实行“一周一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