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2867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现在,有一部分孩子缺乏一种学习动力,平时,他们不是被老师逼迫着去学习,就是被家长时刻监督,动不动有可能还要受到家长的责骂或一顿暴打。为此,我不止一次地想:孩子的学习动力从何而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有的家长认为,自家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在他们身上是白费劲。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差或者主动性不强的孩子主要是弱智。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可塑性,学习动力的强弱源于后天形成,只要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会激发起来的。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学习需要有一种良好的氛围,方才有效。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条件之一。建立家庭氛围,必须要做到三个统一:1

2、 .观点统一。对孩子教育的观点,作为父母双方来说必须达到统一,父母两个人不能各唱各的调。比如,孩子做错了事,父亲训导的时候,母亲就不要护着孩子,即使有时父亲言行过激,母亲也应该机制处理,决不能当场训斥父亲的训导这不对那不对,如果母亲长期这样去做,在孩子看来,有母亲护着,怕什么,孩子继续为所欲为,而不知悔改。2 .目标统一。任何教育都有一个具体性目标,一个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教育,父母也要有同一目标,比如说,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清楚。可是,有的家庭,父母两个人的教育目标往往分叉,这样,在平时教育过程中,因为这种“不一致”导致父母之间矛盾重重。要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才,父母首先就要权

3、衡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确定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我有个朋友,孩子的母亲是个幼儿园教师,父亲是政府人员,两个人的教育目标就不一致。母亲认为孩子将来做一个教师,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而父亲极力反对,认为孩子做教师太委屈,主张孩子走从政之道。这样,父母教育目标的分歧导致孩子究竟不知听谁的,一个时期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干脆啥也不学了。3 .实践统一。在平时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两个人是一头热一头冷。有可能父亲呕心沥血地教导孩子而母亲不问不理,似乎孩子和她没有丝毫关系。家庭教育是父母双方的事,只有父母两个人都动起来了,拧成一股绳,家庭教育才有效果。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不是一个人的

4、事,而是一个家庭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不就是“家和教育兴”吗?家庭教育需要和谐共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育孩子的希望才指日可待。二、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孩子的学习动力,这是内在的东西。不是搬东西,也不是摘果子。动力需要激发,这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仅有燃油还不够,必须要有助燃剂。比如,发动摩托车,火花塞出了问题,摩托车就发动不起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其实就是要求孩子的家长老师去做助燃剂或去做火花塞。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引导激发方式必须科学。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必须注意三点:1 方式要准确。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我们往往会把要求提高,对于小学生总用初中学生的那一套来要求,要求

5、提的过高,小学生不容易接受,家长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收效甚微。为此,引导方式要做到准确,这种准确就是说,什么样的孩子就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切记一刀切。优秀学生的学习动力一般比较自觉,不需要费多大的劲去强化。中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稳定,时而积极,时而呆板。后劲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差,引导这类学生重点放在学习情趣的激发上。以上三种情况其实就是一个引导尺度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予以慎重考虑。2 思维要深刻。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指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在思维这个层面上我们重点要引导孩子积极质疑,对产生的问题,多角度地引导孩子去思考解决的途径。我们往往会低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的小学生的思维

6、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成年人的想象范围。比如,学习生字,我们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通常就是先学习这个字怎么读,再教学生怎么写,最后启发学生如何理解字意,这样的教学流程固然可取,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每课生字都这样教,久而久之,学生感到特别厌烦。如果我们变换一种思维,比如把生字放在一条谜语或者一幅画中让学生猜,通过猜想产生强烈的好奇欲,学生学习的就更快。谜语图画也是一种语境,生字通过语境强化形象性,会让孩子真正地感觉到这个字的来源和作用。3 角度要全面。这说的就是角度的多样化,同一问题,要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多样化的思考会带来思维意识的敏捷度。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就是思考角度的单一化,为此

7、,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思考角度多样化的问题。比如,学习毛泽东的诗词长征,我们不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红军长征路上如何克服困难,除了这一点,我们要充分引导孩子通过红军长征这个事实,如何在自己现实生活中,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现在,不可能再让孩子去“长征”了,但,只学习了红军战士的精神还不够,重点是如何把这种精神变为如今生活的动力,学生有了这样的感悟,才算把诗词学活了。有人说,这是学习深刻性的问题,可是,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学习角度的问题。三、培养强烈的专注意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专注意识特别。孩子只有强烈的专注意识,才会有学习动力。一个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丢儿郎当,如何去激

8、发学习动力呢?在培养孩子的专注意识中,特别要强化三点:1.拥有爱心。比如,培养孩子的写作习惯,让孩子每天坚持写日记,或者写童诗,首先,就要让孩子喜欢写作,懂得读童诗,赏析童诗,孩子有了这样爱,再去培养写作习惯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有的孩子喜欢打游戏,为啥这么痴迷呢?不就是孩子把游戏蕴含的那种神奇魔力悟到了。爱心是培养专注力的前提,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的家长老师只是一味地重视方式、思想的强化,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敌对心理。2 .拥有耐心。爱心有了,接下来就是耐心的问题了。孩子的思考力、抑制力还不是那么成熟,所以耐心往往欠佳。耐心是专注力成熟的保证。耐心其实就是一种意志力,孩子的意志力强了,自己能够督促自己,这样,动力自然就会喷发出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简单草率,要讲究科学方法。每个孩子的先天性因素不同,接受程度也就有差别,所以,培养耐心要因人而异,随时调整方式,择取最佳方法。3 .拥有善念。有人说,爱心就是善心,实际上并非如此。有爱不一定就有善,坏人也有爱,坏人并不一定都是善。对孩子进行善心陶冶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和感化。论语有好多条目值得去思考,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孩子通过读而去悟出其中的道理。我认为孩子的学习动力百分之九十都是带着一种善念,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过程中,加大孩子的善念形成。善是一个人一辈子是否成功的试金石,一个没有善念的孩子最终是没有多大建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