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协调发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2954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协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协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协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协调发展.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协调发展心理和生理是构成自然人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附、彼此制约、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健康良好的心理是取得成功的开端。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压力越来越大,这也让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势在必行。“鸟儿的安全感不是来自树枝的可靠,而是对翅膀的自信。”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让我们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真正地关心学生的人,而不止是单纯地关心他的成绩,把人放在第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融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人格发展相互联系,这样直接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学生在心

2、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会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良好的心理引导和教育可以起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在教学中我应这样做会更好:1 .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最终目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美术课堂上的创想绘画一样,各有千秋。只有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才能真正发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实现各种发展的可能。“因材施教”要让孩子从“材”到“才。化茧成蝶,教育的意义便在于此,好的教育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拔

3、苗助长。好的绘画作品有真挚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思想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们“在最佳的温度里面从容、自信地生活”,从心出发,用爱孕育,才能最终遇到最美的自己。2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找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逻辑和不断验证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是理性主义和实践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在出现固定思维时,告诉自己要学习、要转变,用更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奉献爱心,增其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应及时转变思维,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跳出舒适圈,与学生们一起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塑造更美好的自己。3 .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用爱教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仅仅是“传道

4、授业”,更应“解惑”。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模式,做到恰到好处的帮助。让儿童爱上学习并对教育产生好感,让老师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春风化雨,培养出富有同情心、体贴入微、心地善良的学生。4 .合理夸赞,运用赏识,促进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喝彩,才能让每一位孩子的不同个性得到张扬和发挥。传统的模式化教学可能会将极富个性的学生培养成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趋同的学生。而如今的多元社会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创意无限的人才。教师们应改变固有陈旧的教育观念,转而使用灵活适宜的教学手段着力培养每一个独具特色的灵魂。尊重差异、发展个性,释放潜能、发掘能力。5 .家校共建,建设和谐教育环境。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要让孩子提高成绩考入名校,光宗耀祖收获赞誉。这样的要求有时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家长过于高压的逼迫下,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及时开展家校联动,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做到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要“拔苗助长”,着眼于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孩子在德智体美方面协调发展,为未来步入学校学习、参加社会生活打下基本、夯实的基础。用“心”呵护心的健康,让同学们在一个温暖、安全、温馨、宽容的环境中,有节奏的,有规律的,一张一弛、一阴一阳、一呼一吸地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