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3979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脾的生理功能1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汲取。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养分物质的消化、汲取和运输的功能:饮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物质的汲取、转输,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加下的一个简单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靠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脾宜升则健。“人纳水谷,脾气化而提升”(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脾升而善磨”(四圣心源),水谷入胃,全赖脾阳为之运化。故“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特别之阳,能消特别之水谷”(医原脾的运化功能,统而言之日运化水谷,分而言之,则包括运化水谷

2、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汲取作用。脾运化水谷的过程为: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饮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通过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为水谷精微(又称水谷精气);二是汲取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重要生命物质。概言之,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汲取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饮食人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汲取,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类经,藏象类)。胃主受纳水谷,并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移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但必需依靠脾的磨谷消食作用,

3、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为磨之能碧,杵之能舂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提升,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全都,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医述引医参)。食物经过消化汲取后,其水谷精微又靠脾的转输和散精作用而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脉化为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全身,以养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饮食先人于胃,俟脾胃运化,其精微上输于肺,肺气传布各所当人之脏,浊气下人大小肠,是脾胃为分金炉也”(医权初编)。总之,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赖于

4、脾的运化作用。由于饮食水谷是人诞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养分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饮食水谷的运化则是由脾所主,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日:“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故日后天之本在脾”(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但“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素问奇病论),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故又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一理论在养生防病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习惯上称作“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汲取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供应足够的养料,才

5、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养分,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汲取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会消失腹胀、便澹、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病理变化。(2)运化水湿: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汲取和转输,调整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即脾协作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调整、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脾主运化水湿是调整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过心肺而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采用后的水液,准时地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体内水

6、液代谢的平衡。脾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故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健旺,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反之,假如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故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问至真要大论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气理。脾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功能失常可导致另一方面的功能失常,故在病理上经常互见。2 .脾主生血统血: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统血,统是统摄、掌握的意思。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

7、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1)脾主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故张景岳说:“血.,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景岳全书血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经过气化作用生成血液。脾气健运,化源充分,气血旺盛则血液充分。若脾失健运,生血物质缺乏,则血液亏虚,消失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脾主统血:“脾统诸经之血”(名医汇粹),“人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沈注金匮要略卷十六)。脾气能够统摄周身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作用来实现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摄血

8、;气旺则固摄作用亦强,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现象。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化源不足,则气血虚亏,气虚则统摄无权,血离脉道,从而导致出血:由此可见,脾统血,实际上是气对血作用的详细体现,所谓“脾统血者,则血随脾气流行之义也”(医碣血)。但脾之统血与脾阳也有亲密关系。“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因脾失健运,阳气虚衰,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而导致出血者称为脾不统血,临床上表现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见。脾不仅能够生血,而且还能摄血,具有生血统血的双重功能。所以说:“睥统血,脾虚则不能摄血;脾化血,脾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

9、,因而脱陷妄行”(金匮翼卷二)。3o脾主升清:升,指提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养分物质,汲取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养分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提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工而提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质,所以说“脾主升清”。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主升与胃气主降形成了升清降浊的一对冲突,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完成饮食物之消化汲取和输布。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脾气之升可以维持内脏位置之恒定而不下垂。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

10、微等养分物质才能正常汲取和输布,气血充盛,人体的生气盎然。同时,脾气升发,又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如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消失神疲乏力、眩晕、泄泻等症状。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三)脾的生理特性1 .脾宜升则健:升有下者上行,升浮向上之义。五脏各有升降,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在中者能升能降。五脏气机升降相互作用,形成了机体升降出入气化活动的整体性,维持着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动衡。脾升胃降,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脾性主升,是指脾的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脾升则脾气健旺,生理功能正常,故日:“脾宜升则健”(临

11、证指南医案卷二)。2 .脾喜燥恶湿: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此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临证指南医案卷二脾喜燥恶湿,与胃喜润恶燥相对而言。脾能运化水湿,以调整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胜又最易困脾。“湿喜归脾者,以其同气相感故也”(临证指南医案卷二)。脾主湿而恶湿,因湿邪伤脾,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者,称为“湿困脾士”,可见头重如裹、脱腹胀闷、口粘不渴等症。若脾气虚弱,健运无权而水湿停聚者,称“脾病生湿”(脾虚生湿),可见肢倦、纳呆、脱腹胀满、痰饮、泄泻、水肿等。总之,脾具有恶湿的特性,并且对于湿邪有特别的易感性。3 .脾气

12、与长夏相应:脾主长夏,脾气旺于长夏,脾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的阴阳变化相互通应。此外,脾与中心方位、湿、土、黄色、甘味等有内在联系。脾运湿又恶湿,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可引起胸肮痞满、食少体倦、大便澹薄、口甜多涎、舌苔滑腻等,反映了脾与湿的关系。故长夏之时,处方遣药,经常加入蕾香、佩兰等芳香化浊醒脾燥湿之品。此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会消失倦息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治疗脾虚多选用党参、黄黄、白术、扁豆、大枣、饴糖等甘味之晶,这体现了睥与甘的关系。(二)胃的生理功能1 .胃主受纳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是指胃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人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

13、腑,这一过程称之为受纳,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之海也”(灵枢玉版“胃司受纳,故为五谷之府”(类经脏象类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养分,所以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胃主受纳功能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整个消化功能的基础。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而消失纳呆、厌食、胃脱胀闷等症状。胃主受纳功能的强弱,取决于胃气的盛衰,反映于能食与不能食。能食,则胃的受纳功能强;不能食,则胃的受纳功能弱。2 .胃主腐熟水谷: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胃主腐熟指胃将食物消化为食糜的作用。“中焦者,在胃中院,不

14、上不下,主腐熟水谷”(难经三十一难胃接受由口摄人的饮食物并使其在胃中短暂停留,进行初步消化,依靠胃的腐熟作用,将水谷变成食糜。饮食物经过初步消化,其精微物质由脾之运化而养分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行于小肠,不断更新,形成了胃的消化过程。假如胃的腐熟功能低下,就消失胃院痛苦、暧腐食臭等食滞胃院之候。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需和脾的运化功能相协作,才能顺当完成。所以说:“脾,坤土(坤与乾对,坤为阴,乾为阳一作者注)也。坤助胃气消腐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注解伤寒论)。脾胃亲密合作,“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景岳全书饮食),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供给全身,故脾

15、胃合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养分和脾胃的消化功能,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所以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医学特别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谓胃气,其含义有三:其一,指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胃为水谷之海,有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又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性。这些功能和特性的统称,谓之胃气。由于胃气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的养分来源。因此,胃气的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存亡,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临床治病时,要时刻留意爱护胃气,其二,指脾胃功

16、能在脉象上的反映,即脉有从容和缓之象。由于脾胃有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养分全身的重要作用,而水谷精微又是通过经脉输送的,故胃气的盛衰有无,可以从脉象表现出来。临床上有胃气之脉以和缓有力,不快不慢为其特点。其三,泛指人体的精气。“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胃气可表现在食欲、舌苔、脉象和面色等方面。一般以食欲如常,舌苔正常,面色荣润,脉象从容和缓,不快不慢,称之为有胃气。临床上,往往以胃气之有无作为推断预后吉凶的重要依据,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谓爱护胃气,实际上爱护脾胃的功能。临证处方用药应切记“勿伤胃气”,否则胃气一败,

17、百药难施。(三)胃的生理特性1 .胃主通降:胃主通降与脾主升清相对。胃主通降是指胃脏的气机宜通畅、下降的特性。“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滓秽自胃之下口,传人于小肠上口”(医学入门脏腑)。饮食物人胃,经过胃的腐熟,初步进行消化之后,必需下行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于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胃肠虚实更替的状态。这是由胃气通畅下行作用而完成的。故曰:“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灵枢平人绝谷所以,胃贵乎通降,以下行为顺。中医的脏象学说以脾胃升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

18、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和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彼此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汲取。胃之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可以消失纳呆脱闷、胃脱胀满或痛苦、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证,或恶心、呕吐、呃逆、暧气等胃气上逆之候。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胃气不降,不仅直接导致中焦不和,影响六腑的通降,甚至影响全身的气机升降,从而消失各种病理变化。2 .喜润恶燥:喜润恶燥是指胃喜于滋润而恶于燥烈的特性。中医运气学说认为:风寒热火湿燥六气分主三阴三阳,.即风主厥阴,热主少阴,湿主太阴,火主少阳,燥主阳明,寒主太阳。三阴三阳之气又分属五运,即厥

19、阴风气属木,少阴热气属君火,少阳火气属相火,太阴湿气属土,阳明燥气属金,太阳寒气属水。“阳明之上,燥气主之”(素问天元纪大论),此为六气分阴阳,即燥主阳明,指运气而言。人与天地相应,在人体,阳明为六经之阳明经,即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胃与大肠皆禀燥气,“人身禀天地之燥气,于是有胃与大肠,二者皆消导水谷之府,惟其禀燥气,是以水人则消之使出,不得停胃”(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二)。火就燥,水就湿,阳明燥土必赖太阴湿土以济之,则水火相济,阴阳平衡,胃能受纳,腐熟水谷而降浊。故曰:“胃与大肠,在天属申酉二辰,申当坤方属土,酉当兑方属金,在四时当七八月,为燥金用事之候。盖天地只是水火二气化生万物,水火相交

20、,则蒸而为湿,湿与燥交,乃水火不变之气也。火不蒸水,则云雨不来,水不济火,则露降不降”(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二概言之,胃喜润恶燥的特性,源于运气学说中的标本中气理论,即邛日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素问天元纪大论胃禀燥之气化,方能受纳腐熟而主通降,但燥赖水润湿济为常。所谓“恶燥”,恶其太过之谓。“喜润”,意为喜水之润。胃禀燥而恶燥,赖水以济燥。故曰:“胃喜柔润”,“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临证指南医案卷二)。胃之受纳腐熟,不仅赖胃阳的蒸化,更需胃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分,方能消化水谷,维持其通降下行之性。由于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胃阴每多受伤。所以,在治疗胃病时,要留意爱护胃阴

21、,即使必用苦寒泻下之剂,也应中病即止,以祛除实热燥结为度,不行妄施苦寒以免化燥伤阴。总之,胃喜润恶燥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胃以阳体而合阴精,阴精则降”(四圣心源)。胃气下降必赖胃阴的濡养;二是胃之喜润恶燥与脾之喜燥恶湿,阴阳互济,从而保证了脾升胃降的动态平衡。脾与胃在五行属土,位居中焦,以膜相连,经络相互联络而构成脏腑表里协作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汲取和输布的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脾与胃之间的关系,详细表现在纳与运、升与降、燥与湿几个方面。1 .纳运相得:胃的受纳和腐熟,是为脾之运化奠定基础;脾主运化,消化水谷,转输精微,是为胃连续纳食供应能源。两者亲密合作,才

22、能完成消化饮食、输布精微,发挥供给全身之用。所以说:“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胃司受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景岳全书脾胃2 .升降相因:脾胃居中,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脾的运化功能,不仅包括消化水谷,而且还包括汲取和输布水谷精微。脾的这种生理作用,主要是向上输送到心肺,并借助心肺的作用以供给全身。所以说:“脾气主升:胃主受纳腐熟,以通降为顺。胃将受纳的饮食物初步消化后,向下传送到小肠,并通过大肠使糟粕浊秽排出体外,从而保持肠胃虚实更替的生理状态,所以说:“胃气主降”。“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

23、宜降则和”(,临证指南医案)。故脾胃健旺,升降相因,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正常生理状态。升为升清,降为降浊,所以说:“中院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提升于肺而浇灌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肠,从便溺而消”(寓意草)。总之,“脾胃之病,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两字,尤为紧要”(I临证指南医案卷二3 .燥湿相济:脾为阴脏,以阳气用事,脾阳健则能运化,故性喜温燥而恶阴湿。胃为阳腑,赖阴液滋润,胃阴足则能受纳腐熟,故性柔润而恶燥。故曰:“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临证指南医案卷二)。燥湿相济,脾胃功能正常,饮食水谷才能消化汲取。胃津充分,才能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之运化汲取水谷精微供应条件。脾不为湿困,才能健运不息,从而保证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不断地进行。由此可见,胃润与脾燥的特性是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的。故曰:“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燥土宜润,使归于平也”(医学读书记通一子杂论辨)。因此,脾胃在病变过程中,往往相互影响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纳运失调、升降反常和燥湿不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