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246506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7篇 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篇1看完了蒲翁笔下的陆判,对换心之人朱尔旦肃然起敬。那个“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朱尔旦凭借自己的憨厚朴实打动了陆判,致使陆判为其换心。换心之后的朱尔旦文思大进,过眼不忘。陆判为其妻换上貌美如花之头,却招来美首主人之父吴侍御的疑心。幸的其亡女托梦告诉他自己并非被朱尔旦所迫害而是另有其人,这便让朱妻之首与美首之身合葬。朱尔旦得四子,在朱死后,朱仍然“三数日辄一来,时而留宿缱绻”,见其字成才便也安心了。朱尔旦凭借一颗慧心造福于家,陆判更是“移花接木,创始者奇”且“媸皮裹妍骨”。这般美好的结局简单却不失内涵。记得很早以前看过电视剧版的陆判,现在

2、看起来,电视剧有过多的枝桠。譬如朱尔旦换心之后是个贪图美色,混淆黑白之人电视剧对名著的改编加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只是为了迎合多数观众的口味。它们便变得纠结,跌宕;更融入了理不清的情感纠葛。如果仅仅忠于原著,难道就不会有卖点么?我想不是这样。如今的社会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经典也是永远存在的,不要一味地去篡改经典,篡改经典之中所包含的意蕴,这样经典才能更加常驻于心。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篇2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作家蒲松龄的作品,全篇收录短篇小说491篇,内容多为鬼神精怪之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聊斋的形成可以说是必然的。这一点从作者经历便可探知一二。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3、他出生于清朝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蒲松龄的意志,同时也为他后期聊斋中描写下层民众生活打下了基础。家族的没落激励着蒲松龄更加勤奋的学习,家中丰厚的藏书也为他汲取知识提供了帮助。像那个时期众多知识分子一样,蒲松龄也期盼着金榜题名时。但屡次科举的失败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在一次次名落孙山后,他逐渐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懂得了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的原因。科举失利后,蒲松龄几经转折,为谋生四处奔波。他曾钟情于科举又深受科举之害,中年生活的不如意也让他更能体会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聊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聊斋可以说是蒲松龄的精神寄托,它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

4、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值得人称赞的就是它对男女情爱的突破。自古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一见钟情而后与子偕老的可谓是少之又少。正如红玉中红玉所说:我们既无媒妁之言,又无父母之命,偷偷摸摸地来往,怎么可能白头偕老?婚姻爱情的不自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性的释放,而在聊斋中大部分男女主人公勇于突破封建礼教的限制,为自己的爱情而奋斗。而且聊斋中大多是狐妖花妖,恋爱对象多是温文尔雅的书生秀才,更是为聊斋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例如聊斋中的阿宝就体现了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阿宝是某地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长得美丽绝伦,不少达官显贵都想娶她为妻。孙子楚是当地的名士,家境虽贫寒但为人

5、却憨厚老实。当二人突破重重困难终于确定对方心意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父母这一关。阿宝的母亲曾说:孙子楚名声才学倒也不差,只是他家实在是太穷了,我们选择了那么多年,竟得了这么一个女婿,恐怕会被别人笑话啊。后阿宝据理力争坚决不嫁给别人,父母才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势力的顽固强大,也更能体现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其次,聊斋流传百世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对封建社会科举制的批判,和对当时书生醉心功名的揭露讽刺。像范进中举中的范进,穷极一生只为考取功名,考中后的喜悦都能把人逼疯。聊斋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叶生中的主人公叶生寒窗苦读十年,因时运不好次次名落孙山。后来遇到命中知己,在他的帮

6、助下终于考中举人,从此大富大贵。在他功成身就回家探望离别之久的妻子时,却惊讶的发现自己早在四年前就死了。大惊之下叶生惨叫一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何等执着才能在死后还念念不忘以至于不惜还魂也要完成遗愿,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功名利禄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追求功名利禄已经不是个人的理想愿望,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醉心功名不关心国家危亡的风气注定了清朝的科举制的腐败黑暗。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就充分表达了对科举制的绝望。总之,聊斋志异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小说集。说来也有趣,聊斋指在棚子下聊天,志是记载,异是指怪异的事。蒲松龄搭建了一个棚子,每天请一些人聊一聊他们的奇异见闻,晚上再

7、熬夜把白天路人讲的故事记载下来,久而久之便有了聊斋志异。因是民间故事改编,聊斋志异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简练的文笔细腻的描写和结构布局的巧妙严谨,以及其中反映的社会现实使聊斋志异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深深刻在脑海中,如聂小倩,婴宁,席方平等。聊斋的故事还在继续,其本身的价值也在历史的历练中愈加光彩动人。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篇3前两天,我读了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聊斋”是祂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连起來解释,顾名思义,在聊斋這茖书屋记述的奇异故事。聊斋志异以神奇怪异作为情节构思的基本风格,以曲折离奇作为情节结构的基本模式,以简洁准确的细节刻画作为情节

8、的侑机组成部分,以刻画人物形象作为情节的最终宗旨,并间以丰富多变,千姿百态的叙事手法,使其成为情节小说的典范。這本书题材的特点就在于一茖“异”字。它大多写花妖狐鬼的故事。其中侑写鬼的,侑写狐的,也侑既写鬼又写狐的。此外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在蒲松龄的笔下无不可以成精变人。就是一些没侑出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故事中,也总侑怪异之事。如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宝中孙子楚魂附体鹦鹉等。這些神狐鬼寐的故事,侑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侑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侑的表现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尙揭露了社会矛盾,以惩恶扬善为主,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們也应该努力学习,弘扬社会真理。初中

9、聊斋志异读书心得篇4说到名著,我看的也不少了。可在浩如烟海的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既集大众为一体又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聊斋。聊斋既有水浒的奔放,又有西游记的神奇。既有三国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给人一种红楼梦那“满纸荒唐言”的感觉,不过,它自己的风格:说鬼也把人吓得哇哇大叫。初读此书,便由然而生一股阴冷的怪感。再往下读,一股寒意直冲脊梁上来,周围被鬼气纠缠着,天地昏暗无光,一团黑烟在纸上生出手脚惊叫一声,冲到阳光下一看,只见满纸鬼气,再仔细一看,不过一个个小字排列的方阵,不禁让人感叹蒲作者把方块汉字使得出神入化!在此书中,心肠软的王生、披着人皮的鬼、斩妖除魔的道士,掏吃人心的夜叉都给我

10、以极深的印象。当我看到巨大的木偶与人挥刀相向时,我不禁为持刀斩鬼的勇士捏一把汗;当我看到邪恶的夜叉闯入民宅大肆抢夺时,我冷汗连连。当神犬吃下火炭时,我惊奇得合不拢嘴这就是聊斋,说它是武侠小说,他比武侠多几份纯真,说他是童话,又比童话多几份邪恶黑暗这就是聊斋,一本神奇、刺激、可爱、纯真、邪恶、黑暗的名著,独一无二之名著,值得好好“品味”!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篇5这天,我读完了妈妈给我买的聊斋志异,虽然那本书上的故事只是全部故事的一小部分,可读完后依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全篇总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它的资料十分广泛,有传奇、志怪、轶事等,大多是经过幻想的形式谈人、狐

11、、魔、花、妖、仙等之间的爱、恨、情、仇,经过这些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些道理。一提到聊斋志异,人们就会立刻想起那些恐怖的画面,令人发指的故事,一个个血淋淋的场面,令人害怕的妖魔鬼怪。有些人还会把聊斋志异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或是一本纯碎的恐怖小说来读,这样想真是大错特错,如果真是这样,那聊斋志异还会从古流传至今,还会成为历史上不朽的作品吗?如果你肯静心的坐下来,细细的品味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精彩故事,它还告诉我们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那些妖魔鬼怪,在人们的印象中一向都是凶狠的、残忍的,而在蒲松龄的笔下,他们却有着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甚至有着比人类更为高尚的品质。虽然他表面上讲的

12、是人、狐、魔、花、妖、仙,但却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人间那份最完美的、最纯真的情感。那些妖魔鬼怪虽然看似凶猛,但却都有一颗最完美的心灵,有些人虽然看似美丽、善良,但却笑里藏刀、图谋不轨,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所以,人们必须要认清他人的真面目后再下结论,否则,害的只会是你自我。聊斋志异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很多道理,它真的是一本让你受益终身的书!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篇6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最著名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传说,蒲松龄曾在一棵大柳树下设下茶桌,过路的人只要给他讲一个奇异的故事,他就可以免费提过茶水。可是鲁迅说,这很值得怀疑。我想也是,蒲松龄自从跟兄弟们分家后,他只得到

13、农场的老屋三间,甚至连门都没有;其他的,他只分到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并且蒲松龄一生在外漂泊,哪有金钱和时间让他这么悠闲地搜集民间奇异故事。不过,他搜集奇异故事并加工成聊斋志异里的文人式的故事却是实有其事。据说,他曾在一个姓毕的同乡那里作私塾老师,白天教书,晚上就把听到的故事整理。蒲松龄是个天才,他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极不得志,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举,只有在46岁时被补为廪膳生,到了71岁时,才被补为贡生而已。可以说,他一生不得志。后人便因此又根据他的聊斋志异中尽是狐妖纯洁的故事,想当然地认为他在书中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不满。笔者

14、认为,事情不是这样的。蒲松龄一生热爱小说。王士祯曾表示愿意出五百两黄金购买聊斋志异的手稿,但蒲松龄拒绝了,并告诫子孙谁也不准卖自己的手稿。并且,聊斋志异也并未在作者生前付梓,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朋友之间传阅。朋友们也曾劝他为了科举暂且放弃小说的写作,可是他由拒绝了。这样说来,他是个真正的小说艺术家。艺术家更关注的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这部聊斋志异更是一部反映作者纯美的精神世界的著作。“刺世”的主题并非是他的原意,只是他的小说题材在某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心理罢了,并不能因为这一主题而抬高他的价值。更主要的应该是他的小说的艺术。我想这也应该是蒲松龄最终想要得到的吧。初中聊斋志异读书心得篇7今天,妈妈

15、要搞大扫除,我也不情愿的被拉到了搞大扫除的行列中,没想到,这次大扫除竟清理出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聊斋志异。这本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做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或揭示了世道的黑暗,如席方平中,连阎王爷都被收买了,使得席方平受尽毒刑,最后告到了灌口二郎那,才得以沉冤得雪,席方平的这种勇气让我敬佩。这虽是以冥界影射,但却反映了在古代“有钱就有理”的“道理”。又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这书中,写爱情的故事较多,虽然我对爱情似懂非懂,但我还是被他们这种对爱至死不渝的感情感动了:如婴宁,莲香。篇中的主角都不顾封建的约束,勇敢的追求爱情,进一步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自由,对人的约束。还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如叶生中叶生因考试路考不中,郁闷而死,他的鬼魂要完成遗愿,却也只帮助一个人考中举人。这本书给我的影响甚大,让我明白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的自由,让我学会了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也被蒲松龄这种正视黑暗,不被世俗所束缚的精神感动.聊斋志异是一本好书,他评级黑暗,伸张正义。希望它能受到更多人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