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24869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一贠彬锁,男,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陕西省彬县城关镇火石咀村人,现任火石咀煤矿“中块车队”队长、火石咀停车场场长,火石咀村致富带头人。20XX年,贠彬锁把火石咀村和刘家湾村的拉煤车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车队,并承包了火石咀煤矿的“中块”仓。车队成立后,贠彬锁没有忘记乡亲们,他挨家挨户动员大家买车加入车队,让乡亲们共同致富。在他的带领下,火石咀停车场占地86亩,从业人员增加到36名,车队的拉煤车从成立时的30多辆增加到116辆,车辆的运营效益明显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为火石咀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20XX年10月入选中国好人榜诚

2、实守信好人。“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二今天与您分享的是辽宁省文明办推荐的2021年3月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史忠玲、毛桂艳的故事。史忠玲,辽宁省朝阳环境集团机扫公司一线清扫职工;毛桂艳,辽宁省朝阳环境集团垃圾排放分公司移动垃圾箱保洁员。2021年1月9日下午2时许,史忠玲和毛桂艳在马路上发现一个白色帆布袋,捡起打开后发现是4块黄金。1小时后,一名神态焦急的中年男子过来询问,说他的父亲不慎将一个白色帆布袋遗失,袋中装有4块金锭。史忠玲、毛桂艳两人核准相关信息后,立即按照公司失物招领程序,将装有4块金锭的帆布袋交还失主。当失主告诉她们金锭价值280万元时,两人表示物归原主是应该的,并婉言谢绝了现

3、金酬谢。发生在她们身上拾金不昧的事情还有很多,“物归原主天经地义,不是我们的,拿了会心不安的。”这是她们的心里话。“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三今天与您分享的是山西省文明办推荐的2021年11月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岳晚增的故事。岳晚增是山西省平顺县石城供销合作社岳家寨“双代店”(代购代销)营业员。早些年,他翻山越岭,肩挑背扛,靠着一个箩筐,把山里的农副产品送到山外,把山外的日用百货运到山里,解决了大山深处百姓买卖难的问题。改革开放后,他把供销社小店“改造”成了农副土特产直销店,拓宽了产品销路。那些年,岳晚增总是七拐八绕下到谷底,30多公里的山路经常一走就是一天,背篓里的东西少时四五十斤,多时要

4、上百斤。寒来暑往,他孤独的身影在大山里穿梭,肩膀勒出的印痕也变成了厚厚的老茧。靠着坚强的意志,他用自家的门板、山上的石头、坡上的荆条垒起柜台,建起货架,编好背篓,把“双代店”办成了群众的贴心店。时代变了,岳晚增的初心没变。他继续弘扬了“红背篓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四马芳梅,1964年5月出生,陕西彬县义门镇秦家庄村村民。1985年,21岁的马芳梅经人介绍,嫁到了义门镇秦家庄村闫存卜家里。1997年,丈夫患病,她陪着丈夫碾转西安、咸阳、彬县好几家医院,在经过CT、核磁共振检查后,医生确疹为脑瘤,必须立即手术。她拿出所有积蓄,并在亲朋好友处东拼西凑,凑够了

5、手术所需的费用,第一次手术很成功。2005年,丈夫的脑瘤再次发作,但已经不能再做手术了,只能用药物维持。马芳梅含着泪带着瘫痪的丈夫回到家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给丈夫检查大小便、洗漱,然后做饭,饭做好后,先一口一口的喂给丈夫吃,她既要为丈夫翻身、更换尿布、活动手脚,中午休息时间,她又要尽快清洗尿布,晚上睡觉前,她先给丈夫擦洗一遍身体,看着丈夫睡着后,自己才睡,担心丈夫大小便弄脏身体,夜里还要检查两三次,为了不让丈夫在炕上压伤,每晚都要及时给丈夫翻身。就这样,马芳梅十六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丈夫,从无怨言。因为多年的操劳,她患上了风湿病。20XX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中国好人”个人事

6、迹材料篇五今天,与您分享2021年11月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柯石磷的故事。柯石磷是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成长在海边的他自幼熟悉水性,在过去的40多年中,他凭着勇敢与机智6次下水救人,在死神手中抢回14条生命。有一次,柯石磷跟家人在海边散步。突然,他看见两个在海里游泳的年轻人被卷进漩涡,眼看两人离岸边越来越远,他赶紧下水营救。10分钟后,柯石磷游到了被困者身边,把两个救生圈分别套在两人身上,借着水流将他们推向近海,而自己却被急流拖回大海深处。为了保存体力,他不得不仰泳漂浮在海面上。就这样,当时已经60岁的柯石磷在海上漂浮了近40分钟,才被海浪冲到岸边获救。早在1981年,柯

7、石磷就在靖海老港口救起两人;1993年,他又在靖海老港口救起本地居民曾某;1995年6月,他协助民警在靖海海滩救起同镇居民元某;2005年8月,在同一片海域,他又救起了一名公司职员尽管救人有风险,他也几次差点丢掉性命,可柯石磷却从未后悔。他说:“如果再碰到有人遇险,我肯定还会下水的!”“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六第52期“重庆好人榜”新鲜出炉,潼南区寿桥镇染房村市民学校专职驻校志愿者刘硕榜上有名,获评助人为乐“重庆好人”。刘硕,女,1992年8月出生,中国第十七届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黑龙江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潼南区寿桥镇染房村市民学校专职驻校志愿者。她主动奔赴西部,登上三尺讲台,用

8、知识托起青春梦想;她助人为乐,爱洒山城,用奉献点亮精彩人生。她让“潼心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在潼南镇村市民学校生根发芽,先后举办了98场“关爱型”、“辅导型”、“互动型”活动,募集了62名“成长导师”,开启了“梦想课堂”远程教学模式,用“互联网+”带动青年创业,用“生活课堂”帮助留守妇女提升技能,用“温暖行动”让孤寡老人享受幸福生活,累计受益达12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1800余小时。她先后荣获重庆市20XX年社区教育管理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重庆市第二届“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学业组一等奖、20XX年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级等殊荣。据介绍,自重庆市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受

9、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开展52期评选,共推出1000余名“重庆好人”,其中有100余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展示了“重庆好人”风采。好人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坚持“润物细无声”的日行一善,聚沙成塔,筑起了道德精神的高楼,为引领社会风尚、传递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七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10月“中国好人榜”名单揭晓,现任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张雪荣登该榜,经过荣昌和重庆的逐级推荐,最终被评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这是我市在本月内唯一两名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市民。张雪, 自20XX年7月以来,先后担

10、任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大学生村官,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鹿子村主任助理、村主任等职。期间,她创建了“在村头”农业电商孵化平台,为村民提供免费代卖、代售服务,搭建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快车道,为村民在家创业致富提供了新平台。20XX年,与426户农户签订销售协议(贫困户117户),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80万元。其中,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总价值达120万元,实现了电商扶贫的新成效。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共产党员,她扎根基层,七年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带领群众打造创业致富新模式,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张村头”。“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八姚兴民,1962年7月出生,陕西彬县新民镇水峪村人,

11、水峪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该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后,他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登门上户动员群众进行新村建设土地置换,抽出50亩建设用地,高起点谋划,高规格建设,高措施推进,高效率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截止年底,全村共投资550余万元,建起群众别墅式的住宅42户,完成改厕145户,安装太阳能18座,新修水塔3座,铺筑柏油路2公里,水泥路3.7公里,衬砌水渠5条800米,建成村级活动广场1处,栽植景观树木两万多株,绿化面积达到14000平方米。在姚兴民的辛勤努力下,一个布局合理、设计新颖、风格独特、生态文明、幸福和谐的文明新村已矗立水峪大地。20XX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

12、献好人。“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九今天,与您分享四川省文明办推荐的2021年10月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李化武的故事。2021年10月12日,88岁的老兵李化武在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后,抬起残缺的右臂敬礼“长津湖讲的是7连的故事,我也是7连的兵!”李化武回忆说,“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5师105团3营7连4排60炮班战士。”无论何时,他总能流利地说出自己所在的部队番号。1951年,年仅17岁的李化武参加了_战争。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遭遇了敌人的炮弹,失去了上肢和右眼,当时他才19岁。1956年,李化武进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一个人身体残废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残废。”他的偶像是保尔柯察金,在榜样的激励下,他把手帕系在残存的半截右臂上,将勺子插入其间,开始学习自己吃饭,慢慢地又学会了用残臂读书、写字、吹口琴。在这期间,他不仅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受伤失落到重拾信心,李化武在短短几年内浴火重生,开辟了人生的“新战场”。1963年,李化武主动申请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耕田、耙地、挑粪、背粮,凡壮劳力能干的活,他都冲锋在前。他还先后在部队、厂矿、学校等地作巡回报告,宣讲革命故事,讲述自己的奋斗经历,感人肺腑的报告激励了更多年轻人。“党员就该这样干,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人民子弟兵。”李化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