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49829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学名词解释1 .心理学:是讨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 .关键期:有些讨论者依据动物心理试验提出了“关键年龄”或“关键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早期进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简单获得,最简单形成,假如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简单再消失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3 .年龄特征:具有肯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挨次,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4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概念,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5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敏捷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

2、心理特征。6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和外部条件或刺激物。7 .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8 .挫折: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时产生的不良心情反应。9 .构想: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质的概念成特质。10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平现实或不合平理性的可怕所困扰的状态。11 .听从:依据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12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别的

3、情境下由催眠师生诱导形成的。13 .心向:也称“心理定势”,坚持使用原有己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14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示。15 .内涵:概念所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外延:是概念的范围16 .推理:指从一组详细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一般原理演出新的详细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17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8 .适应: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19 .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个目

4、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熟悉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方法实行手段来削减这个差异。20 .性格:一种与社会相关最亲密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很多社会道德含义。21 .共性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种。22 .口语板告:也称“大声想”,即经过肯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出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23 .心理健康:1.广义:指一种高效,满足而持续的心理状态2.狭义: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全都。24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

5、。25 .信度:即牢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全都性程度。26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27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28 .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精确测量的程度。29 .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影响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全都的方向变化的现象30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31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32 .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

6、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断和推想的过程33 .超感知觉: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将来的信息的可能性。34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学问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熟悉活动的高级形式。35 .制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学问阅历,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制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36 .留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肯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7 .不随便留意:指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和努力的留意。38 .随便后留意:留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消失的一种特别形式39 .学习: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

7、脑内部积累阅历,构建心理结构以乐观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长久变化而有所表现。40 .发觉学习:在缺乏阅历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觉制造阅历的过程。41 .意义学习:学习者采用原有阅历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42 .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从前阅历的状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43 .学问学习: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适应方式,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44 .社会法律规范的学习: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45 .接受学习:将别人的阅历变成自己的阅历,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觉。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

8、加以和组织,以便在必要时再现或加以采用。46 .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力量,包括学习力量,适应力量,抽象推理力量等.47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力量48 .晶体智力:已获得的学问和技能一般由教育和阅历打算的,它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不下降还会有所增长。49 .社会干扰: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在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50 .社会情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会比单独时完成任务偏少的现象。51 .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52 .社会性进展: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渐渐形成的适合于自己

9、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把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过程。53 .压力:也叫应激,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54 .压力源:我们将这些具有威逼性和损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大事或环境称为压力源。55 .躯体性压力源: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急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56 .心理性压力源: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急性信息。57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迁移,即以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生疏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58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

10、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景与大事,它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大事。05.10P15659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05.10P3060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跟着时间的进程。61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62 .支配需要:指个体掌握别人或被别人掌握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的需要。63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受别人或被别人爱的

11、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热的情感联系的需要。64 .包涵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足的相互关系的需要。65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阅历的心理过程66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学问,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大事,概念和观念,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语言表达。67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把握技能,通常包括一系列简单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述的。68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受过的,在肯定时间

12、和地点发生的大事或情景的记忆。69 .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学问的记忆,它与般的特定大事没什么联系。70 .动机:为了激发、维持、调整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71 .社会动机:个体情愿归属于某一团体,喜爱与人交往,盼望得到别人关怀、友情、支持、合作与欣赏。72 .成就动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就会努力克服困难,尽力达到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气。73 .匮乏动机: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逝。74 .工作动机:是最为有效最为简单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

13、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表现。75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76 .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人以往成就的动机,在这种动机驱使下,人们情愿承受不确定性,紧急乃至苦痛,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77 .交往动机:个体情愿归属于某一团体,喜爱与人交往,盼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友情,支持,合作与欣赏。78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进大脑而产生的。79 .超感觉:是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的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将来的信息的可能性。80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人感到

14、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的临界值.05.0481 .差别感觉阈限(视觉):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力量。82 .启发式:通过观看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像关系,采用阅历而实行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83 .算法式:指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解决问题84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熟悉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85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86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87 .近因效应:后来获得的

15、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88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推断首先主要是依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推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89 .力量:人们胜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共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03.0490 .一般力量:也叫“般力量”,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力量,是人们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力量,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简单和有效的把握学问。91 .特别力量:又称“特地力量”指为某项特地活动所必需的力量,只在特别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行少的力量。92 .测验法: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

16、并做出量化结论的讨论方法。93 .心理测验:指在对心理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94 .个体测验: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验者进行施测的测验。95 .团体测验:能够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个主试对多名受测者进行施测。96 .个别智力测验:指那种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的测验97 .试验法:在掌握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看的方法。98 .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99 .观看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方案的观看并纪录,然后对纪录进行分析,以期发觉心理活

17、动变化和进展规律的方法。100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想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讨论方法。101 .心情情感:我们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02 .横断讨论法:在同一时间里讨论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进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103 .纵向讨论法:也叫跟踪讨论,主要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讨论,对其心理进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看,纪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进展的质的变化规律。104 .群体序列讨论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讨论,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讨论。105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106 .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消逝,个体的自我认同感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动,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心情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