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名词解释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53304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名词解释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名词解释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名词解释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名词解释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名词解释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名词解释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名词解释二.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名词解释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进展特点:讨论区域尺度的变化讨论企业组织的变化讨论思维方法的变化L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讨论人类为生存和进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2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讨论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究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3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缘由。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4 中心地是指能够向四周

2、区域的消费者提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5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四周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6 .规模经济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力量的提高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即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7 .范围经济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而获得的效率。8 .接触集中从发源地开头向外由近及远地集中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9 .等级集中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的地理区域进行如城市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集中。10 .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具有高比较优势系数高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提升率和高产业创新力量的特点.

3、IL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12.高新技术产业采纳高新技术进展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产业。13,区域创新络区域创新络是指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沟通与合作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络。14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技术创新引导和转变消费需求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增加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15 .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16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

4、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高校、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17 .极化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将产生不利的作用。18 .涓滴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将产生有利的作用。19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淌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靠性增加的过程。20 .经济地方化地方化也称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进展战略。2L新经济地理学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讨论侧重用经济对象并试图将其纳入

5、到长期忽视空间纬度的主流经济学中。22.经济服务化是工业化高度进展阶段以后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经济服务化又称为第三产业化(Tertiarization)。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的这一现象被称为“经济服务化”。23,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24 .内部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25 .外部规模经济:属于空间集聚经济指若干工、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26 .通达指数: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全部顶点的最短径。27 .遍在原料:任何地

6、方都存在的原料。28 .局地原料: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29 .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30 .区位重量:单位产品所产生的运送总重量。3L需求圆锥体:廖什认为假如一个区域只存在一个企业随着距离生产地距离的增加运费增加销售增加需求量随之削减到市场边界需求量为零将需求曲线围绕生产地的销售量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圆锥体就是需求圆锥体。32 .中心商品:在少数的地点生产、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33 .基础聚落:廖什中心地理论中等级最低的消费者居住地和企业的分布地。34 .门槛值: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存在所需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被称之为中心地的门槛值。35 .跨国公司:在

7、两个以上我国(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36 .产品周期理论:由弗农提出的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空间变化的理论弗农把产品的进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产品的不同阶段由于产品的研发、销售等方面的要求、状况不一样生产布局地也应进行相应地调整。37 .区域经济结构: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打算了区域资源配置、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38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39 .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40 .关联产业: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

8、的投入、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进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4L潜导产业:当前规模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将来产业进步的方向进展潜力大前景宽阔的产业。42 .极核式空间结构:区域进展早期的空间结构模式指区域中个别地点由于某种进展机遇而领先进展起来成为增长极然后通过极化作用不断吸取四周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导致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大存在着上述明显极核的区域空间结构就被称为极核式空间结构。43 .区位指向: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空间近邻效应: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种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44 .农村工业化:指农村地区的生产函数(或生产

9、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45,增长级: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46 .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四周地区的要素流淌关系和商品求关系对四周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47 .极化效应: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四周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48 .集中效应:增长极向四周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四周地区的经济进展。49 .乘数原理: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量的总收入的增加。50 .加速原理:在工业生

10、产力量趋于完全采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长。5L经济地域综合体: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帮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52 .经济区:即经济区域是在肯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53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依据既定的原则、指标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把它们的空间界限划分出来;二是对各种经济区的经济进展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经济进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全国或区域经济进展的总体要求对经济区将来进展方向、目标、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等进行战略性规划提出相

11、应的对策。54,极化-涓滴效应学说:用于解释区域间经济进展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如一个我国的经济增长领先在某个地区发生该地区的经济进展水平将领先于其它地区该发达地区被称为北方欠发达地区则被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不利作用称为极化效应有利作用称为涓滴效应。55梯度推移理论:一个地区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假如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是兴盛部门则被认为是高梯度区域反之则是低梯度区域推动经济进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高梯度区域然后依据产品周期循环的挨次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推动。56 .中心-外围理论:上世纪讨论发达我国和不发达我国之间的不公平经济

12、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若个别区域领先进展起来则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因进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和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的进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进展上依靠于中心。57 .肯定成本学说:由斯密提出他认为每个我国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肯定有利的生产条件假如每个我国都依据肯定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肯定降低然后彼此进行产品交换则对有关我国都有利。58 .相对成本学说:由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假如有两生产率水平不相等的我国其中一个我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肯定有利的地位大有利的程度不同;另一个我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肯定不利的地位大不利的程度不同;在这样的状

13、况下两个我国仍旧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相互获得利益。59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经济地理学讨论对象本身所固有的特别性质。它包括:地域性;系统性;综合性。58 .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打算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59 .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沟通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加性行为。60 .回波效应:表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受收益差异吸引而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淌的现象造成落后地区的衰退区域差距扩大61 .货物的给范围(商品服务范围):由中心地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

14、的范围即为货物的给范围。货物给范围上限: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货物给范围下限是: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的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62 .内部范围经济:价值链的内部整合使垂直整合或多化企业得以在企业内部实现不同价值制造环节的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使企业资源在不同价值链的相同环节上实现共享带来成本的节省。63 .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或基于产品或设施的整体性及价值活动的不行分割性成本在产品或不同企业间的分摊从而获得的效经济协作区:是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以横向经济联合为主要目的。由各级政府建立的跨地区经

15、济技术合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64 .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集合体。65 .区域创新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沟通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络。66 .需求收入弹性:在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般用收入弹性系数来表示某产业的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增加率/人均GD增加率。一般某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系数<L则意味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在下降该产业产品的市场处于相对萎缩状态该产业在经济进展总量中的比重也会下降。反之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产业在国民经济进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67 .战略外包:是企业将价值链活动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职能)交给一家或多家在技能和学问上只专注于某一项活动的独立的专业化企业而外包企业只保留其核心职能的一种公司层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