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题目.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53701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财政学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财政学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财政学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财政学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题目.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一、填空题1、我们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2、经济稳定主要是政府的职能。3、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分为和两种基本方式。4、专项补贴可以分为、和三种形式。二、单项选择题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与地方收支划分的方法通常接受()A.统收统支B.分税制C.分级包干D.包税制2、横向转移支付是指()A.中心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B.同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C.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D.中心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3、我们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划分收支,分级包干B.划分核定收支,分级包干C.预算包干D.分税制三、多项选择题1、我们我国分税制把税收收入划分为以下几类()A.中

2、心税B.地方税C.增值税D.消费税E.中心地方共享税2、专项补助主要包括()A.无限额配套补助B.一般均衡补助C.非配套补助D.有限额配套补助E.财政补贴3、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原则()A.公开性原则B.时效性原则C.均衡性原则D.精细性原则E.效率性原则4、分税制的特征有()A.法律规范性B.无偿性C.层次性D.完整性E.法制性四、推断题1、一般来说,税源宽广、税基流淌性较强的税收,应由地方政府实施征管。2、支出的划分打算事权的划分,而收入的划分又制约支出的划分。3、非配套补助一般适用于区域外溢性比较强,或受援地政府财政困难较大,难以保障的项目。4、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3、、协调地区进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应由地方财政担当。5、依据中心与地方事权的划分,中心财政主要担当我国平安、外交和中心我国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进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心直接管理的事业进展支出.五、名词解释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政府间转移支付一般均衡补助专项补助六、简答题1、试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2、试述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3、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什么?4、请介绍财政分权理论。5、财政分权有何优劣?七、论述题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在中心与地方政府之间是如何划分的。2、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4、、分税制2、中心3、一般均衡补助;专项补助4、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非配套补助二、单项选择题1、B2、B3、D三、多项选择题1、ABE2、ACD3、ACE4、ACE四、推断题1、错2、错3、对4、错5、对五、简释题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安排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整。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在各级政府间或不同地区的同级政府之间

5、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整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一般均衡补助:又称为无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不规定详细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可用该项资金弥补其一般预算的缺口。专项补助:又称为有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详细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需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六、简答题1、试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一)政府预算管理级次政府预算管理级次的规定与一国的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存在亲密的联系。通行的原则是:有一级政权就要建立一级财政,有一级财政,就要建立一级预算。(二)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任务即事权是划分各级预算收支范围的基本依据。实际上,各级

6、政府的事权是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详细界定的结果。事权的划分打算支出的划分,而支出的划分又制约收入的划分。收入的划分应能保证各级政府基本的支出需要。也就是说,一级政府本级预算收入划分多少,以何种收入为主,应以该级政府的基本支出需要而定,尽可能使财权和事权达到统一。但一般而言,中心政府的财源及收入范围应略大于其本级支出需要,以保证中心政府对财政和经济全局的掌握力。(H)预算调整制度地区间经济进展存在非均衡性,这使经济落后地区的政府预算收支难以平衡,此外,区域性公共商品受益的外溢也需要在地区间进行协调,因此,在既定的预算收支范围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收支水平的调整是必要的。这种调整包括各级预算间的纵向调整

7、和各地区同一级次预算间的横向调整,前者称为纵向转移支付,后者称为横向转移支付。调整的目标是使公共资金公正安排和有效使用,并达到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的最终统一。2、试述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整。其要点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划分方法主要按税种划分,也可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安排或实行共享制;对预算收入水平的差异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调整。

8、现代分税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级次政府供应不同的公共商品,同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分税制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规范运作供应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分税制的特征:(一)法律规范性(二)层次性(三)法制性3、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什么?(一)实现公共资金的公正安排(二)保持中心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掌握力(H)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四)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进展4、请介绍财政分权理论。(1)偏好误识论偏好误识论认为,假如有关公共商品的供需信息是完全、精确和准时的,则公共商品无论由中心统一供应还是各地方分别供应,在效率上应是无差异的。但现实生活中公

9、共商品的供需存在着信息不完全、不确定和时滞性,接近辖区民众的地方政府在了解居民公共需求偏好上具有优势,而中心政府则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由地方政府供应地公共商品会更有效率。(2)辖区受益论辖区受益论以不同层次的公共商品有不同的受益空间范围为依据,认为应按公共商品受益范围来确定分担其供应成本的辖区范围,使成本分担的地理边界与受益范围大体全都,以实现公共商品的成本与受益在地理范围上的内在化。据此,全国受益的公共商品由中心政府供应,地方受益的公共商品由地方政府供应。(3)以足投票论以足投票论假定,居民能自由流淌,且不存在流淌成本;居民完全了解不同社区税收与公共劳务的差别;有众多社区可供选择;居民流淌

10、性不受任何就业机会的约束或限制;公共服务收益或税收在社区间没有外溢;每个社区有一个公共机构,试图建设社区以达到规模经济优势下的人口规模,使得公共商品有最低的平均成本。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就会在全国范围内杳找符合自己偏好的地方公共服务与税收组合的社区,结果是相同偏好的居民居住在同一地区,公共商品能按最优规模和最小负担来供应。(4)俱乐部理论俱乐部理论以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商品的供应者为前提,在既定的公共商品供应水平下,从人口角度分析地方政府的最优管辖规模。该理论把一个地方或社区比作一个俱乐部,俱乐部成员的增加一方面会带来分摊成本的下降,使每个成员的收益提升,另一方面会造成拥挤成本的提升,削减每个成

11、员的收益。在最优的人口规模上,分摊成本与拥挤成本之和最小。5、财政分权有何优劣?(一)财政分权的优势1 .满意不同的公共需求偏好。2 .发挥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3 .促进对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4 .推动地方政府间的竞争。5 .创新公共管理制度。(-)财政分权的局限性1 .难以解决因地方公共商品利益的区域外溢产生的问题。2 .难以实现公共商品供应的规模收益。3 .难以满意税收的效率要求。4 .不利于贯彻公正原则。七、论述题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在中心与地方政府之间是如何划分的。各级政府的职责任务即事权是划分各级预算收支范围的基本依据。实际上,各级政府的事权是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详细界定的

12、结果。不同级次的政府所担当职能的侧重面有所不同。资源配置职能要依据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在各级政府间详细划分,全国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掩盖整个我国,凡本国公民或居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有它所带来的利益,因而适合于由中心政府来供应;地方性公共商品的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以内,适合于由地方政府来供应;而受益具有地区外溢性的公共产品或部分地区共同受益的公共产品,则适合由中心与地方联合供应,或由地方为主、中心资助,或由中心为主、地方适量出资。收入安排职能的划分首先应从全国范围内实现公正目标的要求考虑,由于社会公正在各地区之间应有与一国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的大体全都的标准,因而中心政府在制定收入安排政策、协调收入安

13、排水平和掌握收入安排差距上要担负主要责任,如确定所得税制度、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等。地方主要是在我国统一的政策法规框架内,依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实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措施。经济稳定则主要是中心政府的职能,由于经济稳定是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的,地方经济的稳定从属于我国经济的稳定。由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是完全开放的,生产要素能在地区间自由流淌,若在地方运用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图稳定当地经济,难以产生应有的乘数效应,无法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况且,地方也不拥有货币供应、利率调整、进出口水平掌握等相关的政策工具。详细来看,应依据公正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界定中心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中心政府的事权

14、范围包括: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进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等重大支配进行决策,调整经济总量和宏观经济结构,保持总供求平衡并促进宏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进展;在资源配置领域,供应全国性公共商品和混合产品,担当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在收入安排领域,调整国民收入安排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掌握在有利于经济进展与社会稳定的范围内,兼顾公正和效率目标。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则包括:制定地区性经济社会进展战略,合理支配本地区的经济进展速度、方向、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稳定地方经济;依据肯定经济条件下本地区居民对公共商品

15、的需求数量与质量,合理确定地方税和非税收入规模与结构,并将其按预算程序转化为各项公共支出,有效供应地方性公共商品和混合商品;执行中心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维护区域内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对各级政府的共有事权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里的共有事权,如大路、铁路、港口、机场、电信等,应依据项目分级管理和费用分级负担的原则,进行合理和详细的划分。应指出,我国应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来界定和法律规范政府间的事权范围。从世界主要我国的阅历看,无论是联邦制我国还是单一制我国,政府间权责关系的确定都是建立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的,权责关系的调整也按法定程序进行。完善分税制,也应发挥我国立法的作

16、用,以宪法为本,构建相关的法律体系,为分税制的运行奠定稳固的法律基础。2、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至上而下的纵向转移,即中心政府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当然也可以有相反的状况,但在法律规范的分税制体制下这种状况并不多见;二是地区间的横向转移,即由富有地区将其部分富余财力直接转移给贫困地区,实行地区间的互助,横向转移支付的功能只在调整财政收支的横向不均衡;三是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目前世界大多数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都实行以纵向转移为主的模式,只有少数我国(如德国)地区间的横向转移占有重要地位。政府间转移支付所要解决的一个

17、基本问题,是受援地区的政府对所接受的转移支付资金能否自主打算其用途。据此,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分为一般均衡补助和专项补助两种基本方式。(一)一般均衡补助一般均衡补助又称为无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不规定详细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可用该项资金弥补其一般预算的缺口。一般均衡补助可以提高受援地方的基本财政力量,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社会公正、实现财政力量均等化的主要形式。一般均衡补助的安排应与各地的支出需求正相关,与收入力量负相关,因而其拨款支配应以对各地方的支出需求和收入力量的科学测定为依据。确定一个地方是否具有接受一般均衡补助的资格,可以接受多少这种补助的基本计算公式是:一般均衡补助

18、二(标准支出需求一标准收入力量)X调整系数标准支出需求的测算,要依据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如人口数量及密度、人口构成、财政供给人数及费用标准、公共商品或服务的供应标准及成本等,按费用类别或支出项目分别计算,如行政、教育、卫生、道路、环保等,然后综合起来得出标准支出需求总额,它反映地方政府应达到的起码的公共供应水平。标准收入力量的测算,首先要依据各地方影响财政收入的经济指标和税制因素,按划归地方把握的各收入项目(税种)分别计算,如房产税收入按房产税税基的统计与平均有效税率计算,营业税收入按营业税税基的统计和平均有效税率计算,等等,然后将各收入项目综合起来得出该地方的标准收入力量,这样测算出

19、的收入力量是指“理论收入力量”,反映地方按既定的经济总量和税收制度在正常状况下应达到的收入总额,而其实际收入水平还与其组织收入的努力程度有关。计算出标准支出需求和标准收入力量以后,将两者加以比较,支出需求小于收入力量者,不能接受一般均衡补助,支出需求大于收入力量者,可获得该项补助,其差额依据我国实际可用的转移支付财力、地区协调的需要以及激励受援地政府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的要求等因素设定的系数进行调整后,即为应支配的补助额。(二)专项补助专项补助又称为有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详细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需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支配专项补助一般是为了协作宏观调控政策、解

20、决区域性公共商品外溢问题或促进特定公共事业的进展。专项补助又可分为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和非配套补助三种形式。1、无限额配套补助。无限额配套补助这是指中心或上级政府对指定支出项目赐予的资金补助,是按受援地政府以自有资金在该项目上的支出数的肯定比例来支配的,地方政府在规定项目上的支出额大,中心或上级政府相应的补助数就多,没有上限,无限额配套补助实际上是对接受补助的地方政府供应特定公共商品的成本补贴,它一方面增加了受援地政府的可采用资金,另一方面影响受援地公共商品的供应行为和供应结构。但这种补助也简单导致地方政府对补助品的过度供应从而增加中心或上级政府的财政负担。2、有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

21、配套补助是指中心或上级政府明确规定对指定的支出项目补助的最高数额,在此数额内,按受援地政府在规定项目上的实际支出数的肯定比例进行配套补助,超过这一数额,则不再增加拨款。这种补助方法既可以诱导受援地政府的公共供应行为,也能防止无限额配套补助中简单消失的地方政府行为扭曲和加重补助主体财政负担的问题,因而为很多我国所接受。3、非配套补助。非配套补助是指中心或上级政府对规定支出项目供应固定数额的资金补助,由受援地政府作详细的支出支配,不要求受援地政府在该项目上供应资金。非配套补助一般适用于区域外溢性比较强,或受援地政府财政困难较大,难以保障供应的项目。实际上,非配套补助支配可以使受援地政府将其自有资金

22、集中在非补助项目的供应上,从而提高地方公共供应的总体水平。但非配套补助不利于增加受援地政府的用款责任和增加补助项目的支出规模。专项补助的数量规模取决于补助主体(中心或上级政府)和补助对象(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的财力状况,以及补助项目的重要程度与耗资水平。一般来说,补助主体的财力越多,能用于专项补助的金额也越多;补助对象的财力状况越差,对特定支出进行补助的需求也越大;补助项目的重要程度与耗资水平越高,相应的补助支配也要越多。不同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对受援地政府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应。中心政府应依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目标,选择合理的转移支付方式。正常状况下,一般均衡补助有利于实现公共资金安排的纵向和横向公正,而专项补助则有利于提高公共资金的配置效率,包括促进外部效益大的地方性公共商品的供应、增加特定公共商品的规模效应、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