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防雷击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5748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防雷击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防雷击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防雷击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防雷击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防雷击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防雷击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防雷击应急预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防雷击应急预案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一、组织领导及职责(一)成立防雷领导小组:组长:XX组员:XX(二)领导小组职责:1 .全面负责本园雷击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疏散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单位应急意识和抵御雷击灾害的能力。2 .一旦发生雷击,全面负责本单位雷击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雷救灾。(三)各应急专业工作组:1、应急疏散组长:XX成员:XX2、宣传组组长:XX成员:XXXXX二、雷电可分四种:(一)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二)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

2、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三)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三、防雷安全宣传教育:(一)防雷安全全园集中宣传教育工作,主要由办公室负责;分班宣传教育工作,主要由各班班长负责。(二)防雷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如何防雷?包括室内、室外如何“避雷”;打雷时应该往哪里躲?被雷电击中后如何抢救、自救、互救?等等。(三)防雷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形式有集中宣讲、挂图、发

3、放资料手册、知识竞赛等。四、人身防雷击措施(一)室内预防雷击。1、电视机在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2、雷雨天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入室内造成危害。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二)室外避免雷击。1、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

4、要远离帆布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在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杠带有金属杆的工具。5、在校内手中不要拿金属器具,发现雷雨天气要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躲避。6、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五、防雷应急处置:(一)幼儿园上空暴雨、闪电、雷鸣即将发生时,应当切断园内包括微机、各教室、各办公室等在内

5、的一切电源;(二)各班主任应当召集、通知正在室外活动的幼儿安全地回到教室。(三)雷电正在发生时,应当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滚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不得打电话、手机,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水管)及门窗等容易被雷击中的地方。、(四)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五)发生雷击伤害事故后,不管现场有没有临时急救人员,都要立即拨打120,让专业医生组织抢救。并通知受伤学生的监护人马上赶赴现场或医院。六、中雷击抢救的方法(一)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二)伤者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三)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学生处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